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40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1)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分)(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1分) (3)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木兰诗)(2分)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 (2分)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4分)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ch tng( )的热爱。(2)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 do( )的钟声也响了。(3)有一位长期以来xin wi rn zh( )的科学家:邓稼先。(4)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 r b sh(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5、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联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1分) 【近之黄河】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二、阅读(4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9题。(一)孙权劝学(11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苦心孤诣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7把文中加黑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但起初吕蒙以“_”为由加以推辞。(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B本文选自三国志,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交,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D本文直接写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表现了孙权的善劝。(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014题。(共14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0.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11. 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两个“说”的不同含义。(3分) 12.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3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1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二) 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1517题。(11分)我长大了(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4分)小的时候想长大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16. 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加黑句子的理解。(3分) (四)(8分)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 “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楣,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辽沙,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作恶梦都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节选自高尔基童年,刘辽逸译)18.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3分) 19.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5分) 四、作文(50分 )这事真让我 _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4)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100 200 300400 500 600700 800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迁:指调动官职。 谴:责问、责备。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2分)(1)我任之 ( ) (2)去任之日 ( )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_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26分)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2、(1)炽痛 (2)祈祷(3)鲜为人知 (4)锲而不舍3、C4、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中放声欢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每个词语1分,共2分;修辞手法、描写、语意连贯2分)5、(1)、略(1分)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2分) (3)、符合题意1分,简洁有力1分。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2分)二、阅读(一)(11分)6、C 7、略 8、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9、D(二)(14分)10.(3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11. (3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 12.(3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3.(3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1分),引起下文(1分)。14.(3分)C(三)(11分)15进入中学,成为大人。 能够承担责任(或“懂得什么叫责任”。意思对即可。)16(4分,每问2分)详写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倒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对即可)17(4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意思对即可)(四)(8分)18、外祖父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慰我,叫我不必太伤心;二是希望我理解他的举动,叫我不要记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三是他的打是有道理的,他要警告我。20、在我眼中,外祖父是个残暴而又慈祥的人。例如他对犯错的孩子和工人,甚至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打,使孩子们都恨他怕他;然而,他又教我认字,关心我的成长,对女儿宽容,为女儿办嫁妆。(要答出性格的两面性)附加题:1(2分)(1)承受、承担 (2)离开2(2分)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3(3分)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4(3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翻译:郑板桥曾经在范县做县令,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板桥就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板桥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