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38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 伤仲永1、 通假字: 日扳仲永: 通“攀”,牵,引。2、 古今异义:文理:古义为“文采和道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义“文科和理科”。稍稍:古义为“渐渐” 稍稍宾客其父; 今义“稍微”。众人:古义为“常人” 泯然众人矣; 今义“多数人”。王子:古义为“王安石自称” 王子曰先人:古义“死去的父亲” 从先人还家 ; 今义“古人”3、 词类活用: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 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 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 :代词,指仲永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 卒之为众人:成为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 :代词,指仲永的诗 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木兰诗1、通假字:策勋十二转 “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2、古今异义:闻:不闻机杼声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去:旦辞爷娘去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义:离开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古义:只 走:双兔傍地走: 今义:行走 古义:跑 3、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买,名词作动词用4、 重要字词当户织:对着 何所忆:思念 赏赐百千强:有余 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愿驰千里足:希望扶将:扶,持 孙权劝学1、 通假字:为博士邪 “邪” 通“耶”2、 一词多义: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见往事耳: 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3、古今异义:但当涉猎: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古义:只 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义:路过 古义: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口技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3、代表作: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4、文学影响: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 笔记小说集 ,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 齁hou 曳ye屋 许许hu声 B、词义: 、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但:古义为只,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闻:古义为听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股:古义为大腿 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走: 古义为跑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乳:a、动词,喂奶,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儿含乳啼。 绝:a、副词,极,以为妙绝; b、动词,尽、消失, 群响毕(全,都)绝。 妙:a、名词,妙处,众妙毕备;b、形容词,好,好处 以为妙绝。 指:a、名词,指头,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作:a、拟声词,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百千其作。 间: a、动词,夹杂,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遂与外人见隔。 是:介a、词,这, 当是时;b、判断动词, 问今是何世。 、词语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重点词语翻译: 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紧接着。 是时:的时候。 未几:不久。 一时:同时。 呓语:说梦话。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渐渐。 倾侧:翻倒倾斜。 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通假字:“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古今异义: 汤:古义热水,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汝: 古义为代词“你”,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去:古义为离,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一词多义: 为:a、动词,是,此不为远者;b、作,化为邓林;c、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其:a、介词,那,问其故;b、介词,它,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弃其杖。 、词语活用: 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狼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zhui行 苫蔽shan bi 尻kao尾 B、 词义: 、通假字:“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古今异义: 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一词多义: 止:a、只有,止有剩骨;b、停止,一狼得骨止。 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盖以诱敌。 之:a、补充音节,无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又数刀弊之。 意:a、神情、态度,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前:a、前面,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狼不敢前。 恐:a、担心,恐前后受敌;b、恐怕,不治将恐深。 、词语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重点词语翻译: 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顾野有麦场。 苫蔽:覆盖、遮蔽。 少shao时:一会儿。 弛:放松,文中指卸下;弛担持刀。 久之:过了一会儿。 暴:突然;屠暴起。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以上二段选自课文_,作者_。(2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世隶耕( )(2)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 )(4)泯然众人( )3.“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指书写工具,即_、_、_、_文房四宝。(分)4.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4分)5.一个五岁的孩子,连书写工具都没见过,就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世上有这样的奇才吗?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兰诗(16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戒机,关山渡若飞。溯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找出画线句子的错别字。(2分)2.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3.木兰诗中的对偶句比较多,请在文中找出两组你所喜欢的对偶句。(4分)4.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3分)5.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4分)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4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本文选自_,这是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治经为博士( )(4)见往事耳(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 _(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 _5.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加点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众妙毕备(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4)奋袖出臂( )2.联系全文,说说善字有何作用?(3分)3.作者用什么手法把口技描摹得淋漓尽致?(3分)4.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4分)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_两小儿辩日(14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去人近( )(2)辩斗( )(3)多知乎( )(4)沧沧凉凉( )2.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焦点是什么?理由各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4分)3.孔子是当时人们所尊崇的学识渊博的圣人,而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孔子却“不能决”,这方面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目似瞑( ) (2)前狼假寐( ) (3)狼亦黠矣( ) (4)亦毙之( )2.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分)3.请你认真的思考并回答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仅仅是勇敢吗?(4分)4.读过这则寓言故事,你领悟到了什么?(5分)参考答案(一)1.伤仲永 王安石2.(1)属于(2)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3)通攀,牵引(4)完全3.笔 墨 纸 砚4.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好好学习。5.不一定有这样的奇才,作者借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一)1.戒 渡 溯 拆2.扑朔迷离,原意是指不易分辨是雌是雄。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3.只要对偶即可。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等。4.因为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英雄行为,而在于讴歌她英勇献身、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所以对十年军旅生活做了高度的概括。5.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一)1.资治通鉴 司马光2.(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4)指历史3.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4.(1)辞以军中多务。(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略(一)1.略2.善字总领全文,充分表现了口技人的技艺高超。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口技人表演刻画的淋漓尽致。4.提示:一张巧嘴乱真假(一)1.距离 争辩,争论 “知”通“智” 寒冷2.日初出还是日中离人近。理由是: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一)1.闭眼 睡觉 狡猾 杀死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要想战胜敌人,不仅仅要勇敢,还要有智慧,善于思考。4.再狡猾的动物也战胜不了人,因为人有动物没有的智慧。(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