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33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天祝县祁连初中 卢万福)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道之行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训练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 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3、熟背全文。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难点: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说教法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1、导入(约3分钟) 以同学们掌握的太平天国知识,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约5分钟)朗读:(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2)齐读课文,掌握文意。(文言文的朗读十分重要,读通全文,才能为理解文意作好铺垫。)3、疏通文意 (约10分钟 )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1) 简单提点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迅速带过) (2) 抽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分别讲解每一句话的含义。(3) 同时,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更正讲解,运用多媒体显示每部分的相应图片,加深印象。(5)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6) 让学生自主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4、句段赏析(约7分钟)(1) 首先,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2) 全班背诵全文。(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5、文章研读 (约10分钟)(1) 讨论以下问题: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6、拓展(约3分钟) 抽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7、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钟)(1) 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未来蓝图。(2)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全文。 五、说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总括全文 (在讲课的同时展示出来;概况在讲文意中展示,根本特征在课文研读时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