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002-教学设计重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25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构成002-教学设计重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子的构成002-教学设计重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子的构成002-教学设计重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对研究重点原子的构成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分析图表信息,阅读史料介绍,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其次,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书写使用的不便,进而认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主动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展示让学生说出一些物质的构成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引课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说出分子原子的区别。学生提出问题:1.原子是实心的吗?2.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4原子到底有多大?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大部分将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中获得较满意的答案,这对于激发学生持续的探究欲望是大有裨益的。第一部分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充分想象猜想原子内部构成讲解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有核,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畅想,交流原子结构类似桃、杏等水果,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靠静电引力吸引电子首先给出科学研究成果: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分析初识结构引导 下面,我们跟随卢瑟福实验中的粒子,穿进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子内部的具体构成情况。图片展示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设问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以上实验的现象对你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启示?设问 原子核很小,它能否继续再分? 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展示 原子内部构成的图片设问 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不同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何不同呢?组织交流观察现象讨论分析、解释交流: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并且带有正电荷,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猜想,实例说明观察分析: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表4-1、4-2小组活动:对获取的信息交流在学生充分想象原子内部构成后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以此来纠正认识的偏差,感受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所聚集的质量之大,初步建立起原子内部构成的空间模型。不断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观察原子内部构成的图片,并以氧原子为例说明,对原子的构成有个完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引导总结 原子的构成情况以及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集体交流、评价: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它并不显电性,其原因是2、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观看,阅读观看图片,体会从图表、图片、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良好学习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体会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必将不断完善。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第二部分相对原子质量感受实际质量表达的不便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展示一个氢氧原子实际质量的小数表示类比讲解这正像我们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有多大一样极不方便,比较聪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质量比小米大一点”。类似的,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阅读教材,查找一个氢、氧原子的实际质量观察,试着读数、记忆、比较大小。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认识引入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类比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问 如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介绍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把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出。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过卓越贡献。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示利用概念与教材数据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辨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 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 g 阅读课本P71资料利用教材154页附录;教材75页表4-3查阅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碳、氧、钠、铝、铁计算与辨析中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了解有关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结发现规律引导 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展示氢、碳、氧、钠、铝、铁原子的内部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表板书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回忆,从构成原子的粒子种类、带电情况、质量大小、所占空间大小、数量关系、质量表示方法等方面交流观察: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关系。发现交流在相互交流、补充中完善本节的认知体系通过对数据的综合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课堂测评略布置作业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