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下导学案编写及使用要求新理念下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导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从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给出明确操作要求,希望广大教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导学案界定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具体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教学资源而制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导学案的主要特点从导学案的内涵看,导学案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探索性、引导性。 从导学案的实施看,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导学案的着力点。3、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项目教 案学 案目的为教师上好课,预设教学方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学习方案性质着眼于如何“教”,侧重于使学生“学会”着眼于“学”,侧重于使学生“会学”角色侧重教师主导侧重学生主体,主动地“学”二、怎样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导学案。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要使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兴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参与化原则:在导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学生是主体,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导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6)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2、导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导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各科的导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导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一个优秀的导学案设计,应具备以下显著的特点:(1)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2)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基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表述到位,不能泛泛而谈);(3)学法指导精到而适用(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的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4)知识链接简明并相关(目的性强、提升性强) (5)问题探究编写要精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设计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即让学生通过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大体上来说,导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3、导学案编制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导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导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4、导学案编写的主要内容 (1)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达到的目的。 (2)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关注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结论的本身。 (3)学习方法:对本节课使用的主要学习方法进行突出,如实验探究法、小组互助法等,使学生有据可依。 (4)学习过程: 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达标训练等。我们一般是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1)回顾旧知,复习自测。主要是对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知识进行突出、提示。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 2)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导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3)小结。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可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导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4)达标训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般是分为两组,题组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题组二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5、导学案编写中的集体备课程序导学案编写中必须落实好集体备课要求,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学科组教师对课时任务的分配可结合组内实际情况,提倡寒暑假的超前备课。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1)寒暑假备课,指教师个人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2)个体备课: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根据课标和教材体系以及学生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及多种多样的学科探究方法、建构好课时及单元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堂巩固训练题组和达标检测题,设计教学程序,最终以电子版的形式将导学案初稿提交学科组。(3)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印刷。(4)个人细备: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在导学案左右两旁规定的教学随笔处加注个人备课内容。 三、导学案使用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教师需要在提前一天或在课堂上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即每个学生通过预习要自主学会50%的新知,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2)课堂上注意使用双色笔做好纠错记录,养成标注重点内容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记录出自己对一些易错点知识的分析。(3)每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2、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将新知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解答、归纳、展示中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五大环节:预习质疑、认定目标、交流探究、梳理小结、达标反馈。预习质疑和认定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交流探究需要教师口述或以任务条的形式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并指导学生做好班级大展示;梳理小结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好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点拨到位,并指导学生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4)课后反思要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积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变式训练)。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