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588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促进云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帮助学校及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分单元按照“课程标准内容”、“课时安排建议”、“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四个栏目编写。“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主题提取,方便教师对照查询。“课时安排建议”按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划分了课时,仅作为建议,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学习要求”按章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说明”部份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教学建议”是按单元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教学参考建议,如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维持学生较长的学习历程,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安排二学时,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本模块的骨干内容,应该让学生在技术操作与应用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等文化理念,不能弱化技术去谈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通过学习,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本模块分为四个单元: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一单元 信息获取一、课程标准内容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二、课时安排建议(35课时)教学内容建议学时信息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信息的作用和价值。0.51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0.51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12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信息的正确鉴别与评价。1三、学习要求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学习要求1. 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3.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说明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信息,来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学习要求1.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能举例说明信息获取过程的基本环节;2. 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和方法获取信息;3. 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提高搜索技巧和搜索能力;4.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真伪性、时效性、价值性、科学性和客观性;5. 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识别谣言;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说明信息获取是广泛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而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信息获取,因而多途径、选择适当方法是获取信息基本思路;本章概括了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的一般过程和思想方法,涉及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信息,而非专注于网络信息,试图让学生对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中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重点。在教学目标上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仅需了解,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并娴熟运用搜索技巧获取信息。下载网络信息应从信息的来源、价值取向、时效性等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关注保护知识产权。四、教学建议1、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初中的学习基础紧密相联,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本单元教学前建议教师应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如问卷调查、小测验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基础,须采取补课方法来弥补。2、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可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讲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供材料,交流讨论、分析思考等方式,全面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生的影响。3、信息获取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获取信息的恰当方法与途径,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广泛意义信息获取的过程,对比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了解信息获取的意义所在,体会网络中获取信息的局限性,鼓励学生成为信息的有效使用者,合理利用除网络以外的信息资源。4、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此部份内容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梳理和提炼。重点是因特网的搜索技巧,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搜索任务,分小组合作探究搜索引擎的技巧,归纳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能力的方法。5、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学生较为容易忽略的内容,对信息的真伪形成较强的辨别能力,不是短期的学习就能形成的,需要贯穿在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信息价值鉴别与评价除了理性的正面讲解外,还可提供案例、活动等,依据信息价值判断的依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6、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获取信息后以小组协作学习形式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并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获取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7、关于信息的概念,不同书籍资料中的定义不同。据不完全统计,信息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在自然科学中,信息一般定义为消息中不确定的成分;在人文科学中,信息一般定义为事前知识与事后知识之差。信息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不确定性和因人而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死记信息的定义,而要让学生从其特征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去把握信息的本质。8、本单元教学线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是学习信息获取方法以及合法进行网上信息检索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学中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是因特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过滤,并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是该单元的一个难点。掌握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第二单元 信息加工与表达一、课程标准内容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二、课时安排建议(2025课时)教学内容建议课时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34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的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处理和简单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及应用。68算法的含义、表示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4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2网络在线交流的基本方法。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的表达技巧。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电子邮箱的管理。23分析一个网站;构思、策划、准备素材;制作网页。 34三、学习要求第一章 文本和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3、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加工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4、利用图表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5、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说明通过对文本和表格信息工具的有效使用,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信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意义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第二章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要求1、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能辨识常见图形图像文件格式,能描述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2、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图像信息,能根据表达需求用图像编辑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和编辑;3、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音视频信息并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剪辑、格式转换等);4、理解视频编辑的一般方法,能根据表达主题,恰当处理视频(截取、格式转换等);5、能根据表现需求,了解制作简单动画的方法。6、了解根据表达主题进行图像、音频、视频获取与编辑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说明视频处理操作对学生不作要求;动画制作以操作体验为主,动画制作操作对学生不做要求。第三章 编程解决问题和信息智能处理学习要求1、通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的剖析,亲手尝试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理解程序设计的价值。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应用领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能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说明编程解决问题中流程图设计不作要求。信息智能处理要求学生使用部份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后,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第四章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学习要求1. 信息集成能力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2.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以及常用的集成工具,学会使用一个多媒体信息集成工具的使用方法;3. 能根据表达需求选择媒体素材,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并能客观评价多媒体作品,形成健康的观赏习惯和制作习惯;4. 了解网络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5. 了解几种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说明网站是多媒体信息集成的一种典型方式,建议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网站达到信息集成的目的。*演示文稿也是多媒体信息集成的一种方式,建议指导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达到信息集成的目的。(广州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适用)四、教学建议1、“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学习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加工和信息表达的一般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一般信息处理软件巩固、提高软件的操作技能,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在活动中提高综合应用软件的能力。通过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2、“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重要内容,建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选择、设计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中既要考虑对教学要求基本内容的覆盖性,还要考虑基本内容的可拓展性,从而照顾到全体学生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非零起点的教学要求,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可能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难点。在案例的设计中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学习过程,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承前启后的作用。3、高一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及相关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对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一般停留在单个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没有总体的认识,尤其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及作品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教学应该立足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着眼于应用软件的综合运用上,在教学方法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采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半成品加工”教学法就是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只是对教学的内容这部分“留白”,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都以多个不同主题但留白相似的作品为依据,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技术操作的方法和信息素养的内涵,提高了讲解、理解和实践的效率,并且优化了学习的情景与练习的环境。应用“半成品加工”策略,主要作用在于课堂教学的演示,配合讲解基本的方法与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提供一份小报的半成品,让学生将其中某段落分栏。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小报加工前后的对比,领会到分栏的作用和优势。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字的处理、结构化和形象化加工以技能性知识为主,如果学生能深切体验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就能有效缩短内化时间,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而任务驱动法可以较好的突出这种实用性。但要注意任务主题需贴近生活、任务难度需有阶梯性。这里的“阶梯性”不仅指后面的任务比前面的任务要难,还意味着前面的任务是为后面的任务做铺垫,以降低其难度。比如信息的结构化表达,要将信息以结构化的方式处理必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在头脑中提炼出信息的结构,二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将这一结构表现出来。单独完成这两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难度都不是很大,但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把这两个环节一气呵成就比较难了。4、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单元中涉及知识点较多,技术深度也不好把握,就基础模块而言,学习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图像加工和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对于图像加工和合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表达意图,因而不仅要体现信息内容,还要结合人类审美的需求,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而言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教学中能通过软件加工工具的使用,体验技术价值,体验技术服务于实际需求的乐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能辨析图像“恶搞”的“违规”现象。5、声音的采集和合成及视频的编辑制作具有实用价值,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为有效处理好这一重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音频加工与视频加工统筹起来设计教学方案。简单动画制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很高,考虑到少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可能有过Flash软件操作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的重要,避免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音频信息的采集需要有相应的硬件做保障;视频信息来源和视频文件格式,涉及诸多的文件格式和压缩标准,内容抽象;动画制作过程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关键帧、图层、元件、逐帧动画、补间动画、遮罩动画等,这些知识对于初学者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考虑到基础模块的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知道和操作体验层面上,对于更多的多媒体加工和处理的概念与方法,在选修课程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中会有更多涉及。6、编程解决问题是一种具有专业化色彩的信息加工方式。在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本知识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编程的过程,了解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藉此理解大众化信息加工的实质,而并非要掌握某种具体的编程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甚至编写整个程序代码和算法是很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而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理解某个简单的程序代码段,引导学生模仿编写或修改局部的程序代码,以体验编程的快乐和算法的基本功能。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内在机制,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增强驾驭计算机的兴趣与信心。7、信息智能处理在编程解决问题之后,当学生认识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内在机制,将有助于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的理解,因为,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化的特殊的编程加工。通过学生的体验,了解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和对社会的影响,即通过“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8、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新技术革命的前沿之一,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增强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学会客观评价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影响,避免陷入技术崇拜症。为此,需要引导学生体验操作人工智能应用的各种典型实例,并学会总结和交流。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其内在的工作过程则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借助不同输入输出结果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9、网站开发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恰当集成多媒体素材,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网站开发的方法,特别是网站开发的三个要点(宏观层次的网站结构、中观层次的页面布局、微观层次的网页元素)要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较为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网站开发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二,网站开发过程中还要结合前几个知识单元的学习,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多媒体素材;其三,课时有限,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挑战性更大。本知识点内容涉及范围广,涉及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学组织也是难点所在。10、本单元教学线索:“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学习内容可以由“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和“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三部分内容构成。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三部分的有机整合。第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初中学习的内容,但是在高中的学习中更加强调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多媒体软件在解决问题、加工信息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学习任务的设置要考虑知识的覆盖程度。有关算法与编程的学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受算法对于问题解决重要意义,了解程序设计与应用软件的关系。第二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发布信息、交流信息、表达信息。使学生体会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能够熟练的以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页的方式交流信息。在使用电子公告板等信息交流工具时要为学生设计有益的交流主题,从而避免网络中不健康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第三部分的内容是通过网页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第三单元 信息资源管理一、课程标准内容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二、课时安排建议(24课时)教学内容建议课时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信息分类标准及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描述各自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1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信息的优势。剖析简单数据库;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3三、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意识,形成规范和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行为和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对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2、通过对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并解剖简单的数据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据库的构成及其工作流程”。通过对手工管理、文件夹管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对比、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三种管理方式的使用场合和管理特点,以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灵活使用,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说明在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中,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信息资源分类标准和标准化思想。学会利用Access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四、教学建议1、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人工管理和计算机文件管理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经验,但对数据库管理技术基本是陌生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关键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体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思想与方法,以及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思想与方法。2、教师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准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现成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学生日常管理个人数字信息的实例,还要保证计算机系统中有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方法以及数据库管理的思想。因此选择实例、设计实践活动是教学的关键。切合学生生活与学习并且对学生的信息管理素养有影响力的实例,引人入胜的实践活动是这部分内容教学成功的关键。鉴于更多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去体会和总结,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找到规律,尽量少些说教。对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方法、思想,应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去发现。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在给出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与严谨性。4、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不感兴趣、课时不足、数据库内容偏难等问题。就数据库内容而言,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一般方法和思想,所以,不一定非要选网络数据库,只要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管理思想的实例即可。此外,可以在前面一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保存一些个人管理信息的素材,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直接使用了。5、本单元教学线索:“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沿着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轨迹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管理方式、数据库管理方式,分三个层面来介绍。第一个层面: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说起,引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第二个层面:从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各种方法及方法的特点。第三个层面:从社会大角度出发,介绍数据库管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源的必要性与优势,以及一般的方法。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思想方法,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总结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信息分类标准、方法,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第二个层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对个人数字信息管理的切身体会作为引入,重点是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信息资源管理中分类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了解常见的几种管理方法。难点是如何选取实例让学生确实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三个层面的内容重点是通过对现成数据库的剖析,让学生理解目前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具体实施过程,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四单元 信息技术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内容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二、课时安排建议(12课时)教学内容建议课时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道德规范。信息的安全和保护。12三、学习要求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学习要求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明确网络道德规范,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说 明引导学生做一个信息时代合格的公民,但不必让学生记法律法规和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第二章 信息安全学习要求1. 能描述信息安全问题,了解影响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学会进行安全防范;2.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能举例说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重大危害,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3. 了解计算机犯罪及其防范;4. 了解不良信息活动带来的社会问题;5. 了解信息安全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说明要通过确实可操作的活动,教会学生一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四、教学建议1、学生已经明确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常用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但对于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网络使用规范、有关伦理道德、病毒防范和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及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等。因此,这部分的教学关键是在学生原有的信息意识的基础上,将上述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强化,可充分利用因特网让学生查询和交流信息,也可以列举大量的常见实例让学生讨论和判断。2、“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信息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限制网络共享”、“减少账户”、“设置口令”、“防止恶意扫描”、“加密文件系统”等实际的操作练习,对于危害网络计算机较为严重的“特洛伊木马病毒”,可以让学生学习设置“切断木马病毒入侵的端口”有效方法尝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提供的免费防病毒程序,掌握一种信息保护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了本内容之后,在防范计算机病毒方面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确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方法和措施。3、由于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问题构成任务单,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学生到网站上查询相关内容,开展综合探究,围绕任务进行讨论。归纳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提升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近期在网络上出现的病毒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实例资料,让学生认识病毒的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教师在课前安装一个常用的杀毒软件,让学生通过查杀病毒及对杀病毒软件的在线升级,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4、本单元的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处理的角度不一样,有的教材将信息技术与社会作为独立的一章来介绍,有的教材将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融入到其它单元中,不管教材的呈现方式如何,本单元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其中内容体现了技术运用中渗透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让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建议教师们将这些内容融入其它单元中,在技术操作过程中或者与技术过程相伴随、交替地来教学。5、本单元教学线索:“信息技术与社会” 主要介绍四部分内容: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道德规范以及信息安全与保护。第一部分内容可以组织学生从身边的数字化生活、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对政务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的推动等方面进行讨论,重点是体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难点是对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的认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从知识产权角度出发,强调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重点是了解我国关于保护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法律,难点是进行信息活动时,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重点和难点是养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第四部分内容可以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及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重点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病毒危害性,坚持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基本原则,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方法,难点是掌握常用的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