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效建构知识组块 提升学科思维能力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思考与建议,1,题解,2,(一) 新课改、新课程,一、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直面课改,创新思路,探索前行!,(二)新高考,命题原则是“稳中求新”,,3,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对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试卷结构与题型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界定,是对考试大纲的细化和充实。要充分利用好考试说明,把它作为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一)解读考纲、考试说明,4,课程标准决定着“考试说明”的基本内容 课程目标是制定测量目标的基础 课程内容是选择考试内容的的基础 课程实施建议是题型设计与开发的基础,5,课程标准不能代替“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的内容并非也不可能都需要包含在高考内容之中(研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过于宽泛不宜形成考核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并非都是可测的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并非都有明确的行为特征目标 如:研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考试说明”要明确高考的质量标准:题型,试卷结构,难度,区分度等。 “考试说明”要明确考试时间、科目的分值等。,6,1、考试功能定位 考试具有目标性、评价性、导向性、选拔性功能。 2、能力立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二)了解命题新特点,7,8,上述能力考查目标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结果可以推测考生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维品质。,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9,3、新课改理念的贯彻 创新意识;知识的自主建构;对实践与过程的强调; 4、新题型的变化(评价、辨析、实践探究) 情境问题探究结论,10,五个一:“一找准、一巩固、一完善、一突破、一提高” 找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巩固前期复习的既有成果,逐步完善学科知识框架体系;突破高考重点、热点、常考点;通过专题、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二、复习教学的思考与建议,11,(一)复习目标定位,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学科重点、热点、常考点进行提炼归纳和掌握,进一步理清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组块;强化实战训练,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具体地讲: 1、知识层面,深化重点,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2、能力方面,更加关注知识的迁移,培养能力,加强适应性训练; 3、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巩固一轮复习成果。,12,1教材因素: 2考纲因素: 3考试因素: 4教学因素:,(二)实现复习目标的障碍,13,一)有效建构知识组块 1.知识组块: 2.建构原则 科学性 系统性 针对性(突出主干知识),(三)思考与建议,14,【主观题解读之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的考查侧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突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责任、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外交政策等主干知识。 【主观题解读之哲学生活】 哲学主观题以微观和中观知识为切入口,有的题切口非常小且切得很深。备考要更加注重微观知识的扎实全面掌握! 【主观题解读之文化生活】 (1)由于文化生活的理论重心在第一、二单元,因此考查的重心必然在于第一、二单元。要联系文化建设方面的长效热点,把握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先进文化等高频考点。 (2)文化要注意训练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能力与方法。,15,实用性 3.建构方式 1)单元式,【单元目标】,【内在逻辑】,【主干知识】,【常见问题】,【学科体系】,【迁移运用】,单 元 式,(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目标】 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准备。,【内在逻辑】 生活中的交换媒介是货币,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常常变动却有规律可循,生活中的消费多姿多彩却要理性对待。,【主干知识】 1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及其到今的演变过程,正确对待金钱。 2价格的变化、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价格。 3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的背后,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及其作用。 4消费的增长、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其应有的理性消费观念,学会消费。,【常见问题】 1说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原因及其规律。 2了解货币发行量的规定性与单位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3说明价格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4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5理解消费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6理解在多元消费中坚持理性消费的原因与要求。 7评价多元金钱观的依据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科体系】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 2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运动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 3对我国经济而言,扩大内需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扩大消费需求。 4总需求的变化与市场波动紧密相关,价格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遵循市场规律。 5扩大内需,创造需求,是拉动和牵引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6供求与价格都是市场信号,引导资源在流动中配置,在配置中实现优化。,【迁移运用】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有研究证实,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46.6%,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新增3亿多。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在未来1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而且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生产和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城镇化过程如何创造需求。,【审题与观点选择】 材料中哪些信息是有用信息? 怎么提取这些有效信息来答题? 在哪里选什么(哪些)观点来分析问题? 选了这个(这些)观点之后怎么分析问题?,【参考答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带动增长。从生产角度看,城镇化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形成,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 从生活的角度看,城镇化带来人口的汇聚和增加,也带来生活需求的增长与扩展。 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高于一般的农村地区,推动城镇化进程,更有利于扩大内需。,2)专题式 知识专题 这种方式很常用。我们的教材知识宏观上讲就是由若干的专题组成的,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政治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尤其是在单元学习时,师生根据所学的特定的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 常常是选定一个中心词或一对关系,根据其逻辑联系(内涵、外延)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如:,A宏观建构:,B中观建构:,热点专题 这种方式在二轮复习时是常见的。尤其是政治老师对它看得很重,几乎是必须的。 这种方式往往是选定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打捆”。 老师用这种方式来建构知识,既符合政治学科特点,也符合考试要求,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 举例:食品安全问题,就业问题,等 热点提示,3)问题式 这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的问题在考法上的体现有:某一现象的特点?(差额选举、等);图表揭示(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怎么办?这种原因、措施内的题常常出现。,1 充分把握学情 2. 课型要素研究(复习课、讲评课),二)提升学科思维能力,3.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坚持“两小三快”,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两小三快”: 小测验、小专题;快节奏、快反馈、快矫正 限时训练,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点破题眼。 迁移能力知识提取,重组运用。 解题能力应试技巧,解题方法。 语言表述能力组织术语,规范表达。 我认为决定决定答题质量关键是提高知识范围的定位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重整能力。(映证知识组块建构的重要性),(2)典型题例的针对性训练与归纳如: 计算题要重视,图表题要重视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更为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实;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3)精讲评,注重解题方法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科思维能力 讲评课的要求:评出知识、能力缺陷及补救;评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评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建立学科主干知识网络;评出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评出考点(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附:图表题解题对策:,(4)充分发挥名师、 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高三攻关,(5)四个克服 1、克服起点(标高)过高,难题过。 2、克服题量过大,速度过快,时间过短。 3、克服照抄照搬。 “忌信息过敏,自乱阵脚”。 4、克服高原现象。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积极克考试焦虑情绪。,老师们: 让我们坚守住教育的灵魂,回归于教育的本真,脚踏实地,勤苦耕耘,克服浮躁与倦怠,登高望远,开拓进取,实现理想与价值!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焕发工作热情,体验生命意义,实现专业发展,享受职业幸福! 祝大家在今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共勉,谢谢大家!,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