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4534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生自学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正音。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夸口 戳穿 腮帮 俸禄()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三)精读滥竽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 精读画龙点睛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点睛”的结果怎样?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点睛”的结果怎样?()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五)布置作业。9 推敲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即使也”造句。、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指导读准字音。、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简介贾岛:()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四、检查自读效果。、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五、指导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指导读好这句话。、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指导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三、第三自然段、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交流。、“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5、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6、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四、第四至六自然段、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五、第七自然段、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1)指名读。(2)给“思索”找近义词。(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指名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第八自然段、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齐读第八自然段。三、作业:、熟读课文,准备复述。、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10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设疑: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奔”是什么意思?2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昆仑山 除害 奸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二)理清文章脉络。1 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2 讨论后交流: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三、 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2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二) 精读课文第一段。2 指名读第一段。3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4 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6 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三) 精读课文第二段。1 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2 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3 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4 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四) 精读课文第三段。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2 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3 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五) 布置作业。11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习目标: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策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导入揭题谈话,导入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习兴趣二、点拨自学课文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3、讨论、交流,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1、什么叫“拦路虎”?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抓住重点句,谈感受;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四、总结延伸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齐读全文。感情朗读深化理解教学反思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12 伊索寓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我读书,我快乐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时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教学反思:习作三:教学要求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课前准备1. 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教学过程一、导人,激发兴趣1. 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 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 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 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 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1出示枫叶标本,问:(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3. 评议口述情况。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 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4誊写。练习三:教学目标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指导完成第1题1、读准字音。2、独立完成写词语。3、同桌互查。订正。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二、指导完成第2题。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2、集体交流。3、独立填表。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三、指导完成第3题。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2) 读句子,理解语意。(3) 选词填空。(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3、质疑问难。四、指导完成第4题1、读题,明要求。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3、比较哪个更确切。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一、指导完成第5题。1、读题,明要求。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4、交流。5、小结:扩句的意义。二、指导完成第6题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