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枣庄一中第五届知识与创新能力竞赛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2.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和兵器,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要少。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是A.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水平不高 B.商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不重视C.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 D.江淮地区富含铜、锡、铅矿3.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4.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5.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7.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8.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10.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11.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表现在A.限制国王的权力 B.确立君主立宪制C.形成了两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12.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人民起义不断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13.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根据你对1787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美国的内阁只对总 统负责 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 A. B. C. D.14.林肯总统在某次政府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政府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15.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C.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融合 D.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16.东欧国家动荡不安的1989年,法国在进行它的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7月14日,他们用飞机洒下了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这一礼物应该是A.人权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电影考贝 D.印象派名画17.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18.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9.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20.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 B. C. D.21.2008年8月8日北京将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22.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B. C. D.2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24.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25.张学良说,我的祖辈清末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从我父辈以上几代没有一个好好地死在床上,大多是死于非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学良前辈参加太平军战死沙场 B.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生逢乱世性命难保C.抗战爆发遭日军屠杀 D.辽沈战役英勇牺牲26.驳斥右图历史观的最有力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27.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28.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上面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A.中华民国成立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29.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30.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市民 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31.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32.下列事件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33.斯大林说:“这次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二战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二战后美苏推行各自的社会制度 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二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A. B. C. D.34.二战后,美国极力建立全球霸权,它在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在亚洲则是A.扶植蒋介石打内战 B.发动朝鲜战争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35.右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主观题(共2题30分)36(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2分)(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37(14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2分)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4分)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2分)枣庄一中第五届知识与创新能力竞赛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民族特性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B的树型图是对宗法制的形象描绘。2.C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北方用青铜制作农具少,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3.B 汉武帝设立刺史,派驻全国各地,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唐太宗和宋太祖的做法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故选B。4.A 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国家分裂。北宋建立后,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削弱从中央到地方武将的权力和地位,用以维护中央集权。5.A 通过颜色来区别等级的贵贱,体现了古代的专制色彩。类似的例子还有通过衣服上的不同动物形象来表示地位高低的,如清朝官服的“补子”。6.C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87D 第四幅图片是清朝的中央机构。清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B 雅典公民大会与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公民大会对西方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9.C 所谓理性指人的思考与判断,是与感性相对应的一个名词。罗马法注重理性,其含义是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10.C 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史的最大贡献就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来协调社会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11.B大宪章的签署目的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A项是权利法案对大宪章的继承,可排除。C项形成于19世纪中期,D项确立于18世纪初期,皆不属于权利法案内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与题意相符,为正确答案。12.C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信息表明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3.B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故错误;美国的宣战权在国会,故错误。排除这两项就可。14.D 根据宪法,总统具有最高的行政权,不必对内阁负责。15.C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对于南方来讲,根据当时的美国宪法,每个州有权力决定留在还是退出联邦,退出联邦并不违背法律。对北方来讲,是为国家统一而战。材料提供的信息表明了美国民主社会的宽容和谅解精神,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和谐相处。16A 从材料信息看,法国纪念的是1789年7月14号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其最伟大的成果是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也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发表在1789年。17.C 英美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比较彻底。而俄德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因此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18.B 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这也不属于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19.A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可谓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暂缓了对西方挑战的应对。 20.C 图一表明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图二表明共和成孤岛,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图片不能体现;的说法本身不对。21.D A、B两项说法明显错错误,C项中国闭关政策在鸦片战争后已经被打开。所以“奥运三问”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的强烈不满。 22.A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实际上指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自己具体的国情相结合,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俄国和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选择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23.D 从当时的状况来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使得俄国经济崩溃,人们厌恶战争,要求和平,要求最基本的稳定生活。24.A 农民参加国民党的党员联合会,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表明他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25.B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中的“清末”“几代”等信息表明事情发生在清末民初,“死于非命”说明当时政局动荡;综合上述信息可选择B。26.C 漫画中,日本历史教科书对其在亚洲的侵略行径肆意歪曲,不承认其给亚洲人民所带来的伤害和罪恶,对此最有力的驳斥证据即为当年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A为日本所受到的伤害,B、D均为其否认、歪曲历史的言行。27.C 根据“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这段话可以判断该会议时间是1945年。28.C 第一幅图中人们游行抬着的画像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可以看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第二幅图中的标语有“庆祝抗战胜利”“感谢英勇国军”等字。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结论。29.B 毛泽东的想法是,一个党不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党的领导,又有民主党派的监督,可以群策群力。30.D “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的产物。31.A 蒋经国的观点至少指出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32.D 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了近代因外国侵略而遗留的历史问题,也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占领我国国土的历史。33.B 二战的实质是法西斯势力与人类文明势力之间的对抗。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维护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实现了联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34.A 根据时间来判断。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不久(1948年)即开始实施的。35.D 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主观题36(16分 )(1)主题:冷战或两极格局。(2分) 说明:图l杜鲁门主义出台或冷战的开始;图2两极格局形成。(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2)多极化趋势。(2分)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动荡原因: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恐怖主义;在原来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2分) 和平原因: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7、(12分)(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利。(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前夕实现全民普选。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