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专项训练之语言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3149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专项训练之语言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议论文专项训练之语言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议论文专项训练之语言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专项训练之一 语言一、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就整体风格而言,有的流畅凝练,有的大雅似俗,有的幽默传神,有的语重心长;就具体语句而言,一般句子较长,概括性强,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较多,书面语色彩较鲜明。二、方法指津:1、注意抓住词义的轻重、范围,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2、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句子和关键性的词语,它们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反复琢磨。3、留意关联词语,理清句子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关注代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4、有些议论文语言具体生动,如运用比喻、排比、反问、设问、反语等修辞手法和成语等,也应仔细地体味它们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备注: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句意来回答。三、温故知新:(关注五年中考 三年模拟已做练习,归纳总结考点,仔细揣摩做题方法及答题技巧)P149 过有“容”的人生 1、2、3题P150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4、5题P15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3题P153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2、3题P154 带上灵魂去旅行 4、5题P155 向字典鞠躬 4、5题P156 平视 4题P157 读书与人生 4题P157我们为什么活着 2题P158 善待挫折 2、3题P161 清淡出尘 4题P161 低下头来 3题P162 要成为你自己 2题P163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4题P164 传统文化须敬畏 2、3题 四、巩固训练(一)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这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儿。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的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1)相左: (2)读: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4分) 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李时珍、托尔斯泰等例子充分证明:天才既要有卓绝的聪明才智,也要有非凡的傻劲。B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C爱迪生关于天才与灵感、汗水的名言说明:做出杰出的成就,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D现代人才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4作者建议重写词典中“天才”的释义,依据作者的意思应该怎样重写呢?(3分) 学会转身 (董建昌)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 C 得出结论 D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4分) 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选文有删改) (4分)第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 我的繁华: 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分)第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12(2分)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科学不怕挑战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3第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4第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2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五)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_ _ 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_ 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_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3分)_ (六)演奏快乐 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 ;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选文有删改)3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相信你在童年时代也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结合你的体验为第段空白处补写两个句子。(注意:不要答在第段空白处,2分) , 4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2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2综观全文,作者开篇和结尾都写了摩天轮,简要分析作者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6分) 5你会演奏快乐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演奏快乐的。(2分) 参考答案: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演奏快乐 1中心论点是“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2分)2作者写摩天轮有三个作用:第一,开篇写关于摩天轮的对话引出了文章的写作中心;第二,结尾写摩天轮与开篇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第三,摩天轮在文中象征着快乐,将快乐赋予摩天轮上,形象可感。(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3开放性试题,只要句意连贯,符合题意即可。(2分) 示例:一盒火柴能让我们摆出各种图案;一只蚂蚁能让我们捉弄半天4这一句话总结全文,将快乐比作乐曲,用天长地久的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快乐可以与人们终生相伴,生生不息。(意思相近即可,2分)5开放性试题,只要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2分)参考答案: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演奏快乐 1中心论点是“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2分)2作者写摩天轮有三个作用:第一,开篇写关于摩天轮的对话引出了文章的写作中心;第二,结尾写摩天轮与开篇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第三,摩天轮在文中象征着快乐,将快乐赋予摩天轮上,形象可感。(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3开放性试题,只要句意连贯,符合题意即可。(2分) 示例:一盒火柴能让我们摆出各种图案;一只蚂蚁能让我们捉弄半天4这一句话总结全文,将快乐比作乐曲,用天长地久的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快乐可以与人们终生相伴,生生不息。(意思相近即可,2分)5开放性试题,只要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2分)参考答案: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演奏快乐 1中心论点是“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2分)2作者写摩天轮有三个作用:第一,开篇写关于摩天轮的对话引出了文章的写作中心;第二,结尾写摩天轮与开篇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第三,摩天轮在文中象征着快乐,将快乐赋予摩天轮上,形象可感。(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3开放性试题,只要句意连贯,符合题意即可。(2分) 示例:一盒火柴能让我们摆出各种图案;一只蚂蚁能让我们捉弄半天4这一句话总结全文,将快乐比作乐曲,用天长地久的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快乐可以与人们终生相伴,生生不息。(意思相近即可,2分)5开放性试题,只要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2分)参考答案: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演奏快乐 1中心论点是“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2分)2作者写摩天轮有三个作用:第一,开篇写关于摩天轮的对话引出了文章的写作中心;第二,结尾写摩天轮与开篇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第三,摩天轮在文中象征着快乐,将快乐赋予摩天轮上,形象可感。(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3开放性试题,只要句意连贯,符合题意即可。(2分) 示例:一盒火柴能让我们摆出各种图案;一只蚂蚁能让我们捉弄半天4这一句话总结全文,将快乐比作乐曲,用天长地久的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快乐可以与人们终生相伴,生生不息。(意思相近即可,2分)5开放性试题,只要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