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25课古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655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25课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25课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25课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 诗词五首学习目的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2、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二、学习陶渊明 饮酒1.作者简介,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生活态度2. 整体感知:反复朗读诗歌,明确:“ 庐 喧 篱” 的读音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3. 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探究一:梳理结构第一层(前四句):第二层(后六句):探究二:体会意境(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2)想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明确:画面:情感: (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探究三:品味语言“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探究四:明艺术特色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三、学习王湾 次北固山下1.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2.介绍作者:3.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3)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感情充沛(4)齐读。4.细读揣摩:请用散文笔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5.思考讨论:(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2)领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6.课堂小结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工整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第 二 课 时登幽州台歌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二、 走近作家作品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洲射洪(今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诗人在军中因提出不同的作战策略受到降职处分。一次,他登上幽州台,放眼河山,忽发无穷感慨,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朗读诗歌1.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自由朗读3.背诵朗读要点: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四、品味赏析1 .这首诗歌的内容应该怎么去理解和翻译?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 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3 . 诗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4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6 .写作特色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慷慨悲凉。五、背诵诗歌。雁门太守行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2)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3学生诵读,理解背诵这首诗。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三、细读品味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驰援部队悄然行军,登临易水,与敌军作战的场面。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五、教师小结1这首诗熔铸词采,驰骋想象。2富有浓艳色彩的词语的运用。3这首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六、拓展延伸1交流吟诵自己积累的其他边塞诗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板书设计: 第 三 课 时天净沙秋思一、导入新课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他以简短的二十八字小令,赢得了非常高的赞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去感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二、走近作家作品马致远(约1251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长久寄居他乡)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是“曲”中的小令(58字以下)。这首曲的名字其实只有“秋思”两个字,而天净沙只是一个曲牌名。三、整体感知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让我们依靠朗读,走近马致远,亲近这位名散曲作家,读懂这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1.试读正音。枯藤( ) 瘦马( ) 夕阳( )2.听读,划出节奏。3.再读理解。(1)景物描写:(2)感情的抒发:(3)主题理解:通过朗读,我觉得,这首小令的主题是。四、品读赏析(小组合作交流,老师适当点拨)1文中都有哪些意象描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晚景图与天涯游子的心绪之间的联系。教师小结:你看,景物描写,不着一字,字字含情 。这是衬托,正面衬托的效果。(2)反面衬托(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悲意更浓):教师小结:这一句,同样景中融情,不过,与刚才那几句所不同的是,这里用的是反衬,从反面衬托。“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以景托情,融情于景,充分地道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五、总结归纳1.作品的景物描写的特点:(1)简约凝练:(2)动静结合:(3)情景交融:2.这首小令,最能体现主题的诗句是那一句?你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明确:主题句:主题:六、拓展延伸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深秋晚景图。七、作业布置根据本课所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