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2486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猪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猪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阿佳希软件有限公司 阿佳希信息化建设指导纲领畜牧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周椿晰2013/12/17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畜牧集团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如何向管理要效益?目录畜牧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指导思路1一、前言1二、企业集团信息化现状1三、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3四、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思路4五、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选型指导4一、前言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人类开始从主要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科学研究、网络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必须的重要资源。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对信息化高度重视,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初步完成了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坚定了我国信息化的决心,也为信息化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二、企业集团信息化现状1、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型跨国企业往往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是提升综合国力进入并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也积极探索和倡导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战略。由于体制、机制、经营运作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畜牧企业集团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具体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集团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不适当的行政干预阻滞了企业集团化进程,法人治理结构尚不规范、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近年中随着企业规模、效益不断增大,集团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2、企业集团做好信息化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是由多个独立经营的企业构成的企业联合体,是在现代企业制度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的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是一个企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成员企业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但必须服从集团整体利益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市场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是企业集团实现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3 、企业集团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企业集团基本已建立或已规划覆盖集团的城际网络系统,为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础硬件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2)组织机构已初步建立 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要求,多数都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领导层主管信息化工作,并成立信息化主管部门,一般为兼职部门或直属单位。 (3)信息化的基础应用有一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及网络技术的推广,OFFICE软件、CAD等工具软件、INTER网及电子邮件已普遍应用,成为每个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应用,有些单位根据自身需要,逐步建立OA系统、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 (4)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开展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营销等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持。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企业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对信息网络系统依存度不断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瘫痪、信息数据的丢失,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5)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展开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开始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管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如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4、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整体规划与企业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不够,信息化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清楚。 (2)信息化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基础硬件配备基本能满足要求,信息化应用仅限于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阶段,大的应用系统OA系统、ERP系统等也处于起步阶段,投入明显不足甚至是空白。 (3)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单位根据自己的经营模式,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的地区、有的项目上认识不够统一,行动不够快捷,影响顺利推广实施。 (4)“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在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过程中,自主性较大。不少单位依然对单一系统分别立项开发和建设,而不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和集成性,造成同时建设的项目不能集成,无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上下级业务部门数据较为畅通,横向相关业务部门之间业务数据却无法连通,严重影响了整体效率,也无法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目前,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还停留在简单的采集、录入、存储、传递水平上。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对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使用率低的现象。 (6)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而现有安全防护措施一般是部署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7)人才短缺问题。 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一流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领导重视不够,难以吸引和稳住一流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从事信息化工作。 (8)标准规范缺乏的问题。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面向产品研制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和规范,它包括基础标准、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与数据传递的标准和规范等。这些基础工作,往往处于刚刚起步和尚未起步的状态。三、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领导要高度重视,做好“一把手工程” 领导要重视,首先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大意义上讲,它是企业管理和创新问题。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即使企业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集团要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框架、生产流程就会不断重组、再造。今天还是一些创新的成果,明天可能就会成为落后的习惯或势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就会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要把信息化做成“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绝不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剩下的事CIO去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把手”首先要树立 “信息化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的事。”的信念;其次要在有限资源下合理地布局,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要避免企业集团的资源浪费。最后要做到“资源保障”,尤其是人,首先是自己。信息化的成功绝离不开本单位人的参与,双方的配合尤为关键。对于信息化将会涉及的组织和流程的重组,最终的推动力也是本单位的人。 2、完善信息化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CIO体制 企业集团是一个跨越地区的大型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合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是成功实现整体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在综合考虑管理、建设、运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形成了综合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和建设机构。 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由集团领导挂帅,各部门参加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信息化领导小组是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在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决策、建设、实施、政策、法规、运行、应用开发、维护、发展等等多个环节,相应的职能部门要起到关键的作用,整个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与这些关键环节的设置以及工作效果紧密相关。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下属各职能部门的实际管理和决策下,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规划,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最终发挥作用,从而推动该企业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 信息化的成功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有领导小组的存在就显得不够了。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信息主管机制,包括信息主管职务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因此,当信息化发展到战略地位时必须考虑信息主管机制建立,信息主管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是一把手推进信息化的主要助手。作用有以下方面:信息主管是信息化的鼓动者;信息主管是组织机构信息化战略制定者;信息主管是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组织者;信息主管是信息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保障者。四、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思路1、 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实施思想动员2、 集团组织架构梳理3、 制定集团财务核算体系4、 组建信息化管理部门5、 做好信息化专项资金计划6、 规范ERP系统业务流程7、 定义自身信息化建设目标8、 建立内部沟通交流规则9、 ERP系统产品选型10、 ERP项目案例考察11、 启动ERP项目五、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选型指导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逐渐的被企业所接受,成为企业投资的重点,并且在前期的运用已经取得效果,在进一步的运用过程中,因为所涉及的系统比较复杂、部门多、投资大、周期长、相关性多,因此企业在进行选型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慎重考虑。 一、关于信息集成商的选择问题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牵涉到企业的具体运作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在企业选择集成商时一定要非常慎重。但是从企业成功实施的项目中不难看出企业在选择集成商时的一些要点。 首先企业要树立:信息化建设是选择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的选择软件的思路,企业在选择信息集成商的时候一定要像选择“战略合作伙伴”一样全局考虑。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项目的前后相关性强,单元软件虽然能解决企业一定的问题,但是站在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全局上来看,局部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最终解决集成问题,这就要求集成商必须有相当的实力提供全面的可行的集成解决方案。一旦合作伙伴选定后,企业一定要树立“合作”的态度共同将企业的信息化作好。 在考察信息集成商时,企业一定要“拨开面纱,看清本质”,要注重表象后面的企业的真正实力,也即是: 1)信息集成商的经济实力: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研发、销售和服务发展的需要? 2)信息集成商的专业背景:能否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模式和把握企业的真正需求?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要切实能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 3)信息集成商的技术实力:能否跟随技术前沿,开发出先进的产品?软件开发尤其是要关注企业的开发管理能力,也即是信息集成商是否具备了管理大规模、集成软件的开发管理能力。 4)信息集成商的产品实力,是否能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线产品? 5)信息集成商的技术支持实力:能否提供及时、快捷、优质、健全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具体实施和运用。 6)信息集成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根据企业的需要,适应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不断的要求?“变是不变的真理”,要适应市场,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 管理、技术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带来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的需求,就要求相应的系统集成公司能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要求。 7)信息集成商的服务和咨询能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时并不是一个企业能完全解决的,就需要“主集成商”能站在企业的高度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工作,以满足企业的不同要求。 8)信息集成商的实施能力,是否有具体的实施成功经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性非常的强,信息集成商的具体实施经验直接影响企业的实施效果。 在考虑信息集成商的实力基础上,企业还应该考虑所选的企业是否是真正的在踏实的做该领域的工作,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所选择的集成商虽然实力很强,但是如果该企业并不是专注的做此行业(因为目前而言制造业本身并不是一个急剧诱惑力的市场),一旦企业转型,对顾客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在我们具体实际运用中,这样的惨痛教训是不少的。因此企业在选择集成商的时候一定还要注重其对行业的专注程度。 此外企业在选择集成商时除了考虑其具体实力之外,还必须考虑: 1、是否能实现平稳过渡。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在单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的进展,因此,企业在选择集成商时一定还要考虑能否继承企业现有的系统,或实现对现有系统的良性改造,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平稳过渡。 2、企业在考虑信息集成商是否有以上实力的基础上更应该考虑该企业是否能为企业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能力。二、关于软件的选择问题1、软件选型误区误区一:自己开发有的客户认为自己开发ERP更能够满足自身要求,还可以随时升级、维护,可控性强,能避免上当受骗的可能,但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偿失。首先,ERP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涵盖众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网络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图象处理技术等多个学科,没有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来统一指挥,缺乏综合知识和经验的普通程序员很难设计出优秀的ERP系统。其次,ERP系统越来越重视将最新的管理理念与产品相融合,身在企业内部的程序员受行业和职位的限制,很难掌握业界流行的管理理念及其发展趋势,系统开发往往成了对市面上ERP软件的简单模仿和流程的克隆,往往会造成仅仅对业务局部进行处理,未能站在ERP系统的管理高度和全局进行系统规划和实现,最后导致不能够真正实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再次,频繁的调整ERP系统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员工的快速掌握和熟练使用,延长了系统应用的磨合期。最后,开发ERP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时间成本,不可控因素很多,综合费用最低也要几十万元,很多都要数上百万元,显然得不偿失.因此除了敏感性单位以外,建议客户不必自己开发。误区二:功能越全越好从ERP系统功能的角度来看,软件扩充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大的,但是对客户来说,这样并没有必要,因为很多功能并不是他所必需的。首先功能越全,系统越复杂,使用越困难,维护越麻烦;其次功能的增多也带来了价格和服务成本的直线上升,过分追求功能超全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而且功能的增多也带来了服务成本直线上升,隐形风险增大,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因此客户选购ERP系统时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需求,放弃那些闲置不用、可用可不用、利用率低的功能,避免大而不当,选择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产品。误区三:价格越贵越好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的根本原则不是看它的价格是不是最贵,而是看它是否适合自己。其实所有的ERP系统50%的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往往系统差异性在生产管理、成本核算,而生产管理又是ERP系统的最最核心的板块。贵的软件不一定在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上做得最好,往往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和自己业务流程符合度较低的产品。因此客户考察ERP产品除满足管理需求外,更多应考虑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价格等因素,选择更适合自己要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误区四:价格越低越好价格低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低到10万元以下就值得你怀疑这个软件有没有问题了。首先是质量问题,价格太低的ERP软件往往是一些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甚至是一个人开发的,可以想象这样的产品质量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开发队伍能否稳定持久,将来的服务怎么保障。低过万元以下的ERP您是否敢于购买?因为可能的结果是根本就用不了或用不长。其次,隐性成本。很多软件虽然看起来比较便宜,但是有用户数限制,比如有一款ERP软件报价10万元,但是只有20个用户数,每增加1个人就要增加8000元,这样50个人的单位就得额外增加授权费用。最后,服务问题,有一些软件报价不含服务费用,如果要提供培训、升级、维护甚至安装等服务就要付出高昂的服务费。软件的服务是和产品融为一体的,软件报价应该包括一个合理的后续服务的费用,不然服务费就成了一个无底洞。提示,过低的报价往往损失了软件应用的功能和服务,是对客户不负责任的表现。误区五:软件应该完全符合客户的使用习惯软件的确要适合客户的使用习惯,但是也要体现它自身的思想和特点,因为这是软件的作用所在,价值体现。ERP软件它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控制流程和完善的核算制度,优秀的ERP软件更是代表了未来企业管理的趋势,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等等思想,另外它公开、公正、透明的特点也可能会触及某些人的私人利益,使之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开始应用时会与原有的手工管理习惯和惯性思维产生一些冲突,这就要求用户能够除旧纳新,转变思维,勇于变革,因为这是必须要坚持的东西。改革是要付出一定努力的,所以用户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ERP产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符合自己的习惯和使用上的简单,也要主动的去适应软件,因为这归根到底是接受新的管理思想。误区六:一步到位,一劳永逸首先,管理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人员、部门、制度、思维等都在不断发展中,需要我们随时调整、改进管理思想与方法以满足需要;其次,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开发技术和理念日渐先进,必须时刻更新才能保持领先;最后,社会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潮流抛下。任何软件都是满足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要,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软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保持不断的改进,才会保持持续的优势。所以在选择软件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易于扩充升级,易于二次乃至多次开发的。误区七:好的ERP系统并不需要什么服务首先,买软件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工作在于应用,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可靠的服务是不可能做好的;其次,不是购买一个功能非常完善的ERP就能一步到位的.;ERP随着社会,技术,管理的进步而发展迅速,拒绝服务也就拒绝了持续改进的机会;而从长远看,软件商的服务更专业,并且风险和成本更低,更适合客户的需要。2、软件选型秘籍通过对ERP选型误区的分析我们建议您在ERP选型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2.1.系统设计的标准2.1.1平台架构软件的开发平台就像人的骨架,用来支撑整个软件产品,架构的选取是决定软件开发及后续整个软件使用周期内成败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平台的软件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集团扩张的需要,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而应用Webservice技术的基于.net的平台架构可以和任何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方便的集成。同时.net平台开发难度小,部署实施方便,服务器端维护简单,总的来说,.net技术架构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而且是最为经济的。2.1.2标准性系统的运行环境采用标准的B/S架构。采用B/S架构可以节省投入成本,减少客户端的维护工作,同时避免升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只需要升级服务器,即可以实现所有客户端的升级)。系统的设计标准采用MVC(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Controller)模式。采用MVC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模块之间的低耦合性,使开发人员更加关注业务而非技术,同时在系统进行升级或二次开发时,把工作量减少到最小。比如需要更换软件的业务处理逻辑,只需要更新M层即可。基于WEB的应用是ERP系统的必然趋势,系统一定要体现出基于WEB的工作方式,保证异地办公和移动办公。2.1.3易用性系统界面友好,统一的表达界面增强了亲和度,功能完整,具备消息提示功能。同时具有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和管理导航,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由于业务的改变,不可避免的发生人员变动等情况,系统还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可适应机构或人员的调整,保证业务流程可以顺利、完整的运行,这就要求系统要具有完善的功能角色和权限自定义的功能,当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调整,而不需要改动代码。2.1.4扩展性一个单位可能会用到很多系统,这就要求系统必需具有非常强大的扩展性,现在标准的方法是使用Web Service和webapi技术,Web Service技术是通过提供一些可在WEB环境下进行远程调用的函数,其它系统通过调用这些函数,来与系统集成。比如:业务功能扩展和第三方软件的数据对接等等。2.1.5安全性除了网络及硬件提供安全保护外,系统本身也应具备很高的安全性。现行加强系统安全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权限管理。除了对可以用最终用户授权外,还可以对部门、或职务授权。(2)与AD活动目录集成。AD活动目录提供了统一的、安全的管理办法,保护系统安全。(3)采用SSL、CA认证,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2.1.6稳定性系统是以关系型数据库应用为核心,稳定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基础。另外,系统还要具备海量数据、用户迸发处理的能力,保证稳定、高效的运行。3、产品的成熟度成熟度是产品品牌、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考察ERP产品的成熟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2.1经过持久的市场考验成熟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市场考验,其结果反映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影响用户的应用效果和风险。3.2.2经过大量的用户使用和验证成熟的产品必须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验证,用户的回馈对产品的改进起到了积极地推动的作用,产品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应用的需求。3.2.3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一款产品成功的基础,在不断的产品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研发团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将用户的回馈和需求变为产品,将经验和理念通过产品而实现。4、产品的拥有成本(TCO)客户选择产品时一方面关注购买价格,另一方面更要关注系统应用中的边际成本。购买成熟度高的产品,能够缩短系统实施周期和人员培训时间,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其次,成熟度高的产品在系统稳定性、易用性、实用性,安全性、扩展性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为用户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购买和使用风险。5、厂商的综合实力厂商的综合实力体现在产品研发、实施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用户购买产品的同时也享受厂商提供的相应服务。产品研发实力决定了产品的性能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用户需求的不断变更必须依靠强大的研发团队给予支撑和解决。用户的购买行为不是一次性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和风险,因此必须选择能够不断发展的厂商来合作。其次,实施培训能力也是选型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实施培训能力需要在大量的用户实践中积累,实力弱的厂商很难为用户提供完善到位的实施培训服务。6、产品的行业特征是否明显软件一定要选择行业工艺流程特征明显的;一定要符合客户的需求和以后的发展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完美的为客户服务。我们首要选择的是在本行业内运用多年并且具备明显的行业管理特征,同时软件里要凝聚着丰富的行业企业管理思想的,软件管理应用流程和实际流程很贴切的,这才是我们所需的ERP软件。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1、确实摆正企业和信息集成商之间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摆正企业与信息集成商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关键,企业一定要树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由信息集成商独立完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角”是企业本身,而信息集成商仅仅是“配角”的身份,信息集成商因该放在咨询、顾问和具体实施的地位。摆正了关系,才能更好的进行合作,将双方的优势集中,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 2、确实摆正技术先进和技术实用性问题 技术的领先性和技术的实用性一直困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时的选型,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都是不足取的,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实用性,并且一定要站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的角度来选择软件,并且要切实注重于系统的集成和开放。 3、确实摆正技术、软件、实施、培训和服务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树立技术先导、软件跟上,实施、培训和服务并重的整体规划,同时企业要树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是要企业进行投入的,更据成功实施的案例来看,无疑都是,企业在注重选型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最终的实施效果。 4、确实领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整体规划是系统的“整体”,是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技术途径”,总体规划一般不承担具体的项目设计,是整个系统研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总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简单技术入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应用的基础上启发更广泛、更深入的需求,同时通过效益驱动可以树立企业建设信息化的信心,减少企业一次投入过多,负担过重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分步实施同时可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5、明确面向目标的方法即是不要偏离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整体的信息集成。 6、确实领会“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也即是不仅仅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亲自参与主持,还应该包括整个决策层的参与决策,是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组成的领导班子,是广义上的“一把手”。 7、确实领会信息系统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集团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迫在眉睫,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工具,把信息建设提升到企业日常管理日程中是我们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风险和产品竞争市场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