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考物理知识点分类复习《牛顿运动学》.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2018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考物理知识点分类复习《牛顿运动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考物理知识点分类复习《牛顿运动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考物理知识点分类复习《牛顿运动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知识点分类复习牛顿运动学一、单项选择题1(2010学年二模 长宁5)下列是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由合外力大小决定(B)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是合外力的方向(C)速度的改变量由加速度大小决定(D)当物体受力改变时速度立刻发生改变答案:BFm1m22(2010学年二模 崇明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光滑地面上,在空中)已知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D)答案:A3(2010学年二模 崇明15)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下端被固定后竖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小物块自弹簧正上方某处开始自由下落,落到弹簧上并将弹簧压缩,若已知最大压缩量为,则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随弹簧压缩量x的变化下列那幅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图中g为重力加速的大小)( )aaggxax0(B)xx0g(C)xax0g(A)xx0(D)答案:C4(2010学年二模 虹口3)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bcd答案:C5(2010学年二模 虹口13)如图所示,在静止的木箱内用细绳b、c系住一个小球d,细绳b水平,细绳c与竖直方向成角。当系统静止不动时,两细绳的拉力分别为Tb、Tc,当木箱沿细绳c向右上方加速运动时,两根细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A)Tb减小,Tc增大 (B)Tb不变,Tc增大(C)Tb减小,Tc不变 (D)Tb和Tc都增大答案:B6.(2010学年二模 静安11)竖直向上射出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若子弹运动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 )(A)始终变大 (B)始终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B7.(2010学年二模 卢湾1)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A焦耳B牛顿C特斯拉D开尔文答案:D8.(2010学年二模 卢湾13)如图所示,测力计上固定有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用一根细线将一个质量为0.4kg的物体挂在斜面上,测力计有一定的示数。当细线被剪断物体正下滑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 A增加4NB增加3 N C减少2 N D减少1 N答案:D9.(2010学年二模 卢湾15)如图一个铁球从竖立在地面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在压缩的全过程中,弹簧均为弹性形变,那么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 )球所受合力最大,但不一定大于重力值球的加速度最大,且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值球的加速度最大,有可能等于重力加速度值球所受弹力最大,该弹力大于1倍重力值小于2倍重力值答案:B10.(2010学年二模 闵行7)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sin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gcos(D)若加速度大于gsin,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答案:B11.(2010学年二模 闵行10)如图所示,物体在垂直斜面的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A)若稍许减小力F,物体仍保持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变,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变大(B)若撤去力F,物体一定沿斜面下滑(C)若增大力F,物体仍静止,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变,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变大 (D)若增大力F,物体仍静止,斜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答案:C12.(2010学年二模 浦东新区1)下列单位不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A)焦耳(J)(B)毫安时(mAh)(C)电子伏(eV)(D)千瓦时(kWh)答案:B13.(2010学年二模 普陀1)下面各组单位中属于基本物理量单位的是( ) A千克、秒 B. 千克、库仑 C. 牛顿、秒 D. 开尔文、特斯拉答案:A14(2010学年二模 松江12)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答案:A15(2010学年二模 松江13)我国蹦床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假如运动员从某一高处下落到蹦床后又被弹回到原来的高度,其整个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像可知运动员( )vt1t2t3t4t5abcd0tA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在t2时刻处于平衡位置C在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D在t4时刻所受的弹力最大答案:B16(2010学年二模 徐汇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牛顿 (B)焦耳 (C)库仑 (D)安培答案:D17(2010学年二模 闸北9)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2010学年二模 崇明 17)下列实例描述的过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C)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D)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答案:BCEA2(2010学年二模 崇明 18)如图所示,带正电物体A在固定的绝缘斜面上下滑,若在斜面上方所在空间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E随时间t均匀增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在无电场时是匀速运动的,则加了电场后仍为匀速运动(B)若A在无电场时是匀速运动的,则加了电场后A物将变加速下滑(C)若A在无电场时是匀加速下滑,则加了电场后仍匀加速下滑(D)若A在无电场时是匀加速下滑,则加了电场后将变加速下滑,加速度逐渐增大答案:ADF3(2010学年二模 松江17) 三本书相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拉中间的书b但未拉动,各书仍静止(如图)。关于它们所受摩擦力的情况,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书a不受摩擦力作用 B书b受到二个摩擦力作用C书c受到二个摩擦力作用 D桌面受到摩擦力作用 答案:ACD三、填空题1.(2010学年二模 长宁25)带帆的滑块质量为2kg,运动时帆所受的空气阻力与滑块的速度成正比,即f=Kv,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让滑块沿倾角为37o 的斜面由静止下滑,最大速度为1m/s若使斜面倾角变为53o,由静止释放滑块,当下滑速度为1m/s时位移为0.3m,则此时滑块的加速度为_ m/s2,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_J 答案:2.5;2.92(2010学年二模 黄浦21)一个弹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且F1F2则弹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_,弹簧秤的读数为_。答案:(F1-F2)/m ,F13(2010学年二模 静安21B)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 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则小车的最大速度是_ m/s;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是_ s。答案:0.8 0.2437F(a)4(2010学年二模 静安24)一物块静置于水平面上,现用一与水平t/sv/ms-1012t/sF/N01t12(b)F1t1方向成37角的拉力F使物体开始运动,如图(a)所示。其后一段时间内拉力F和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1.32kg,根据图像可求得:01s内拉力的大小为_N,物块减速运动的距离为_m。(sin37=0.6,cos37=0.8)答案:5,1.5钩码AB5(2010学年二模 普陀27)如图所示,是用DIS实验系统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1)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在实验测量前,还需要对实验装置作必要的调整,请你写出该如何调整:_。(2)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了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组别123456m/kg0.30.40.50.60.70.8a/ms-20.950.720.610.490.400.35请根据6组数据在右图中选择合适的坐标,作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线。(3)如果钩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请简要回答理由和结论:_。答案:(1)倾斜平衡摩擦力(2)作a-1/m图(略)(3)对钩码来说合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各2分)6(2010学年二模 徐汇23)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为q37,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0.25,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静止开始运动,力F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以平行于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前4s内物体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m/s2,前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_m。答案:10,14.5四、计算题v/m.s-1129360ab2468t/s1(2010学年二模 崇明30)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为kg,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b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a不受拉力作用的图像,取10 m/s2,求:(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物块b所受拉力F的大小;(3)末a、b间的距离答案:(1) a 线:a1f=ma1=0.81.=1.2N(2)aF-f=ma2 F=f+ ma2 =1.2+0.8.=1.8N(3) 2(2010学年二模 虹口30)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上表面粗糙、固定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的倾角=37,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F(1)求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求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若物体上行4m后撤去推力F,则物体还能沿斜面向上滑行多少距离?(已知sin37=0.6,cos37=0.8)答案: FFNmgFf(1)垂直斜面方向平衡:mgcos+Fsin=FN Ff =FN =(mgcos+Fsin) 代入数据解出:Ff =40N (2) 沿斜面方向牛顿定律:Fcos-Ff-mgsin=ma 解出a=(Fcos-Ff-mgsin)/m 代入数据解出:a=6m/s2 (3) 撤去F瞬间,物体速度设为v,由v2=2aS1 解出v=4m/s 撤去F后,Ff=mgcos=0.21000.8 N =16N 动能定理:-mgS2sin- FfS2=0-, 解出:S2=m=3.16m (其他解法酌情给分。)3(2010学年二模 静安30)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长L=1.6m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0.75。小球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1N,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答案(1) (2) f/Nt/s07203601244(2010学年二模 浦东新区31)质量为60 kg的消防队员从一根固定的竖直金属杆上由静止滑下,经2.5 s落地。消防队员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取g10 m/s2。在消防队员下滑的过程中:(1)他向下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多大?(2)他落地时的速度多大?(3)他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解:(1)设该队员先在t11 s的时间内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下滑,然后在t21.5 s的时间内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下滑。在第1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1ma1得(m/s2)后1.5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a2得(m/s2)(2)他在1 s末时的速度为vma1t1414 m/s落地时的速度vtvma2t2421.51 m/s(3)该队员在第1 s内下滑的高度h1在后1.5 s内下滑的高度h1他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或根据动能定理:mg(h1h2)Wf mvt2/2代入数据解得:Wf3420 J5(2010学年二模 普陀3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斜面的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最高点C。每隔0.2秒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取sin37=0.6,cos37=0.8)t/s00.20.40.60.81.01.2V/ms-10.01.02.00.10.50.9FAB37C试求:(1)恒力F的大小;(2)0.6秒时物体的瞬时速度;(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重力的最大功率;(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答案:解:由第一阶段(前3个数据)和第三阶段(后3个数据)来确定第二个阶段的运动情况,从而确定0.6秒时,物体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三个阶段的加速度分别为:a1=5m/s2 a2=10m/s2 a3=2m/s2 (1)15N 2分(2)1.5m/s 2分(3)15W 4分(4)f1=8N 方向向左、 f2=8N 方向向左、 f3=1.6N 方向向左 其中第一、第二阶段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一定相等,因为两个阶段斜面的受力情况没有任何变化。6(2010学年二模 松江32)如图所示,用大小为10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370角的拉力F,拉动静止物体从A点运动到相距15m的B点时速度达到6m/s。立即撤去F,物体沿光滑弧形轨道滑到C点,然后返回水平地面,在离B点4.5m的D点停下。(取)求:FDCBA370(1)拉力做的功与C点离地高度。(2)物体从A向B运动时的加速度及物体的质量。(3)若要使物体返回后越过D点停下,对物体质量有什么限制?(已知sin37=0.6 cos37=0.8)答案: (2) (3)要符合题意,其他条件不变的话只有讨论f,减小物体的质量,即可减小f,从公式看:但返回越过D点,必须符合条件:其临界值为 其质量限制范围: 7(2010学年二模 闸北31)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从斜面底端以4m/s的初速度滑上斜面,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规定木块初始位置重力势能为零,且斜面足够长。(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木块在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3)木块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时的离地高度31.解:(1) , , (2), , (3)上滑过程中:, 下滑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