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化测控(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1899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化测控(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化测控(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化测控(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优化测控21 与朱元思书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湍( )鸢( )戾( )嘤( )庠( )泠(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 )蝉则千转不穷(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者( )任意东西(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_听觉:_表达效果: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 )望峰息心( )负势竞上( )6.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8.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9.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二)答谢中书书陶宏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有陶隐居集。五色:青、红、黄、白、黑。时:季。夕日:夕阳。颓:落山。鳞:指代鱼。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与:参与,置身其间,有游览欣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11.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_。12.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有_。13.翻译下列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4.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_。15.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三、作文16.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写一篇文章。第五单元课文优化测控21 与朱元思书一、1. 2.BC3.左右 水势急 穷尽 树枝 筹划,治理 向东,向西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二、(一)5.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至 平息 凭依6.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7.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8.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9.比喻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10.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二)11.山水之美12.山川、高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13.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1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三、16.提示:要写出风景名胜的特点。22* 五柳先生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不慕荣利_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_亲旧知其如此_造饮辄尽_期在必醉_曾不吝情去留_环堵萧然_短褐穿结_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4.“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晏如也( )造饮辄尽( )兹若人之俦乎( )6.翻译下列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7.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8.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二)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萧统陶渊明集序)注: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跌宕:文章富于变化。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笃:坚定。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跌宕昭彰( )不以躬耕为耻( )11.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三)吕蒙正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注: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参政知事:副宰相。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量:度量,气量。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喜记人过(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蒙正遽止之(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蒙正遽止之B朝士姓名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A:B:1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三、作文16.学习五柳先生传的写法,写一篇自传。22* 五柳先生传一、1. 2.处所 羡慕 高兴的样子 过度喜欢旧交,旧友 往,到 希望,愿望 并 周围环着四堵墙 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3.B4.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二、(一)5.清寂 有破洞 安然自若的样子 就 此6.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7.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8.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二)10.显著 亲自11.从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答案举例:其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其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三)12.过错 这 假装 立刻,急忙13.C A B14.A: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B: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1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三、16.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注意内容安排的先后和文章的条理性。23* 马说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食马( )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填空。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不以千里称也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通_含义:_其真无马邪_通_含义:_7.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9.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10.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河东集)注:蝜蝂( ):一种黑颜色的小虫。卬():高举着头。困剧:劳累非常。踬朴( ):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负:作名词,指背的东西。上高:往高处爬。嗜()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累:负担。病:疲惫。艾():停止,悔改。前之死亡: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辄持取( ) 人或怜之( )苟能行( )又持取如故( )又不艾( )亦以病矣( )13.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14.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5.翻译画线的句子。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16.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三)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17.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则人之食于虎也( )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 )故人之为虎食者( )18.翻译下面的句子。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19.“然虎之食人不恒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0.作者说虎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三、写作21.根据“阅读”第(二)题,写一篇读后感。23* 马 说一、1. 2.只是 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3.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有时 它,代千里马 等同,一样6.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 耶 吗,表疑问7.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吃 喂 喂 吃 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二)12.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13.B 14.B15.在路上爬行遇到东西就拿,举着头背在背上。天天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职位提高,使自己的俸禄加大,因而贪取财物更加厉害,已接近摔死,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又不知道引以为戒。他的外形虽然庞大,他的名称是人,可是他的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16.这则寓言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三)17.被 只 以为利 吃18.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 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而人用工具。19.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20.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三、21.提示:要结合生活现象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提出自己的观点。24 送东阳马生序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色愈恭,礼愈至( )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 )烨然若神人( )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4.翻译下列句子。弗之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送东阳马生序( )媵人持汤沃灌( )寓逆旅(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戴朱缨宝饰之帽C.岂他人之过哉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7.翻译下列两个短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日再食。8.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二)熟读精思(节选) 朱 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详缓:仔细从容。子:通“仔”。下同。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0.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11.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13.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14.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三)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达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注:遽:仓促。夺于公论:由公认的见解来定夺。夺,裁定,裁决。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节目:木头节子。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大率徐行却立( )则亦虚心静虑(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17.本文介绍的是朱熹六条读书方法之一,请你根据本段文意,概括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并谈谈这种读书方法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读书的方法是_(不超过四个字)。借鉴的意义:_。三、写作18.围绕你的学习生活,选取有意义的事情,写一篇作文。24 送东阳马生序一、1. 2.大 请教 周到 终于 背 的样子3.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4.不懈怠,不放松读书。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二、(一)5.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 热水 旅店6.A 7.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天吃两顿饭。8.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9.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而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意思对即可)(二)10.11.予、吾、我12.眼、口(顺序不可颠倒)13.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14.答案举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 刘向)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三)15.意旨 追问;责难 大概 思考16.大概读书都首先必须熟读,让文章中说的话都如同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来的一样。如同解开结在一起的绳子,对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就暂且放下然后慢慢地去梳理它。17.熟读精思 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扣住文章的主旨,有明确的观点,言之成理。三、18.提示:内容要真实,要写出真情。25 诗词曲五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烂柯( )折戟( )宫阙( )峰峦( )2.解释加点的词语。暂凭杯酒长精神( )折戟沉沙铁未销( )千里共婵娟( )伤心秦汉经行处( )3.默写、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酬”的意思是_,“乐天”是_。沉舟侧畔千帆过,_。_,铜雀春深锁二乔。人生自古谁无死?_。但愿人长久,_。兴,百姓苦;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水调歌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苏轼,_代杰出的_家,号_。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琼楼玉宇:_弄清影:_6.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它的含义是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7.翻译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8.这首词的上阙写_,下阙写_。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10.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11.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2.本曲作者是_,_朝_家。山坡羊是_。1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1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三)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星,比喻灯。风箫,箫的美称。玉壶,比喻月亮。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暗香,指美人。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1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1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18.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号_,是_代著名爱国词人。我们在第一册,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20.这首词的上阙写_,下阙写_。21.这首词的中心思想:_。22.写下这首词的韵脚:_。23.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作文2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25 诗词曲五首一、1. 2.增长,振作 古代兵器 月亮 经过3.刘禹锡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白居易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里共婵娟 亡,百姓苦二、(一)4.宋 文学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5.美玉做成的楼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朋友与亲人的良好祝愿7.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8.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9.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探求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10.天、年、寒、间、眠、圆、全、娟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12.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1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5.“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三)16.词牌名 题目1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18.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19.幼安 稼轩 宋 西江月20.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21.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22.雨、路、舞、去、度、处2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24.提示:要做到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