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边事关注生活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指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864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身边事关注生活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身边事关注生活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身边事关注生活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身边事关注生活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指南_作文于树泉: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语文学习,要复习的东西也比较多,千头万绪,这时候考生,关键是应该自己心中有数,也就是说,应该有主次,认清主次有取舍,有针对性,然后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不然的话,到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会觉得,我自己离高考越近,他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了,就一片茫然,这是很不利的。 也就是说,分清主次,也针对性,然后沉静细心,重在落实。哪些方面该复习呢?我觉得就是考生认为自己薄弱的地方,那就是他复习的重点,语文试卷有好几块,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应该把基础还是应该抓住不放的,基础是永远不能放松的,一直到进高考考场前都应该抓住,高考卷它也有一个全国的高考和全省的,北京的也有前十题,我把这前十题称为基础,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就是比较。 北京卷1到5题是基础部分,6到10题是文言文阅读。全国卷是1到4题是基础,后面还有6道题级有三道文言文阅读和科技文的阅读,这些内容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这个部分30分应该牢牢抓住。后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诗歌鉴赏,涉及到散文阅读还有语言运用还有作文,这个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语文比较庞杂,内容和别的学科可能不太一样,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话,考生如果还剩一个月他什么都想抓的话,他时间是不够用的,精力也不够用,不允许,另外还有其他5课。所以他只能分清主次,如果认为语文,语文是150分,这150分里边他如果认为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他看得清楚,而有些内容他自己比较放心,比较有把握,他就可以放一放,而把那个重点放到自己还没有把握,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经过努力可以提升这一块。可提分因素应该很清楚,一个是提升空间比较大,比较弱这一块,同时这一块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又比较有效,而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的人说我散文阅读比较差,但是这一块,短时间不一定有效。这个我觉得考生就应该权衡,自己到底应该抓哪一块,一个是弱,第二个是提分因素,要考虑这个,有提分比较短期内,比较有效这个问题。 如何安排语文复习的时间 于树泉:这就不是语文学科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时间精力分配问题,我刚才说那个话还是适用的,就是说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如果是我们这个高考是六科,一般都是这样,文理都是六科,语数外三大科,文科政史地,如果是这个学生其他五科相对比较薄弱,我认为他在语文上就应该相对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反过来说,如果这个考生其他五科有的学科也比较弱,而语文相对他是很强的学科,语文轻松拿120分,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把语文放一放,把精力用到其他科上,我觉得这个考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这个时间和精力的,就语文一科来说,精力分配要有主次,要考虑得失,要区分轻重,要有针对性,就六科来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道理,要有主次轻重,反正时间是30天,这是一个常数,这个对于每一个考生都是一样的,考试的科目都是六科,而内容也都是一样的,而对于考生就不一样了,有的这个科强一点,那个科强一点,完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复习安排,但是语文这一块,我还是建议人大附中的学生语文是不能放的,为什么呢?它是高考第一科,很多考生第一科语文考好以后,他充满了自信,以后五科他就一路那都是顺风顺水了,考得非常好,反过来说,由于第一科语文准备不足,复习准备不足,心理准备不足,第一科如果发挥不够正常,那么受的打击很大,以各科都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因此造成整体上的一个失利,所以语文我觉得还是不能轻易就放,语文你说什么叫复习好呢?我觉得这是不好说的,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弹性特别大,它是这么一个学科。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应怎样复习? 于树泉:基础知识那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前五题了,全国试卷是前四题,它涉及到语音字形,涉及到词语、成语、病句,有的时候还涉及到文常,这些东西的复习方法,我们人大附中常用的方法我认为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人大附中高考语文在北京市是基于遥遥领先的位置,高考语文文理科我们校平均分能够120分,为什么达到这么高呢?就是你刚才说的语文基础这一块,我们要求学生稳稳的把分抓住的,所以基础这一块,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多,中国的汉字,字形比较复杂,读音也比较复杂,词语也比较多,而且这个病句的类型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这个学生靠突击没有效果,你说我平时拿出一个月来突击,那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要求我们的学生是长流水,不断线,一上高三就开始了,从比如说这些学生从08年8月份开学,9月份开学就开始了,一直到进高考考场前,他基础的知识和应用这一块,他是不能放松的,每天都要做一点,每天都要看一看,不然那个很容易以往的,但是花的时间不一定多,他把平时做错的题记录到这个本上了,他完全可以翻这个本就可以了,不然你平时做了大量的卷子,你翻那个卷子,你翻都翻不完的,你在翻的时候就看做错的题就可以了,长流水不断线,一直到进考场前翻一翻都是有用的,一进考场看到前五题,一看这个题我们全做过,人大附中很多学生都是这种感觉,历届的考生,一看这个题都做过,总在练,总在练他非常熟,这就是关于语言基础这一块,我的建议。 诗歌鉴赏如何有效复习? 于树泉:诗歌鉴赏,北京卷从08年开始分值提高了,变成10分了,07年以前是8分或者是7分,全国卷这一块还维持了原来的分值,这一块,10分或者是8分,对考生来说,很多考生应该说都比较怕诗歌鉴赏,因为诗歌这一块属于文学性最强,在高考试卷里边,诗歌鉴赏这一块其他的很多都是语言知识和应用,刚才咱们说的字、词、句,层次都是比较低的,诗歌它是文学作品,而且是最精粹的文学作品,最顶级的文学作品,而且它是要求鉴赏,所以在试卷中能力层级,诗歌这一块它够了,对学生能力要求高,你这个诗读懂还不行,你还要会鉴赏。人大附中的诗歌鉴赏题我们都是扎扎实实去做的,不间断的去练习,选一些典型的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求学生主要是看上高三一年来做过的典型的诗歌鉴赏题,看做过的题,我们要求学生做这样几个工作,第一,诗歌鉴赏题有哪几个类型?命题的类型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问法不一样,要求不一样,有的时候他问的是诗眼是什么,这是叫是什么,手法是什么,情感是什么,这是最低层次的题是什么,全国高考就考这样的题,问一道题的诗眼是什么,还有一个问法叫为什么,比如说日色冷青松,全松夜为石,他问诗眼是什么?当然是那个夜和那个冷,你找对诗眼只能得1分,为什么?可能就是6分。 第三个常见题型好在哪儿?给你两句诗,问好在哪儿,妙在何处?这个题我认为是诗歌鉴赏题中最基本的题型,人大附中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的时候,我们各种题型都会让学生见识一下,各类题都会做一下,基本的题型我们让学生练得比较多,也就是说,这个好在哪儿,妙在何处,这个题如果学生会答了,这个诗歌鉴赏题一般他就会会答了。 还有一个是怎么样,第四个题,比如说给一首词,见菊愁烟兰泣路,一首词中的前几句,问它怎样表现了词人的离恨苦,这就是说,“怎么样”,这又是一个题型,“怎么样”这个题型是要求学生是答手法的,比方说“见菊愁烟兰泣路”,明明他是自己在思念亲人,他说的是栏杆中的菊花在愁,兰花上面有露珠,在哭,实际上诗人心中的惆怅借助菊和兰来表现了,是什么,为什么,好在哪儿,怎么样,要求我们在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考察思路是不一样的,考察点是不一样的,诗歌鉴赏第一就是应该把诗读懂,诗如果读不懂谈不上鉴赏,诗都读不懂,鉴赏比读懂这个层次要高的,你内容都不知道说什么,一片朦胧那就谈不上去鉴赏了,所以我建议考生面对诗歌鉴赏题要把题读懂,实际上有很多办法的。这个诗歌要读懂有很多办法,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平时的积累了,不会吟诗也会吟,现在30天你让学生熟读唐诗300首那就不管事了,现在离高考这么近。我在海淀区的时候做过一个讲座,读懂诗的时候你要看它的密码,实际上我们借助,密码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也就是借助诗歌的一些题目,诗句里面的某些词句或者是诗后的某些注释甚至作者的年代,借助这些就能够把诗读懂,我当时讲了十个密码,我觉得题目就是一个密码,比如说朱熹有两首诗,观书二首,写的观书,你要是没有这个题目你这个诗是看不出的,唯有源头活水来,一看这不是写风景的吗?一看题目是观书有感,写的半亩方塘写的是人的心灵,最后写为什么人的心灵那么丰富,那么充盈呢,是源源不断的,就像池塘注入了活水一样,而人不断的去读好书就丰富了自己的心灵,就可以让生命之树常青,他是这个意思。 所以题目就是密码。我刚才说诗歌里边它有诗眼,疑上高楼万里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诗我们出一道题问它的二联,三联妙在何处,这个题我觉得还是很经典的一道题,西云初起日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看不到诗眼,一上高楼万里愁,那个愁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是万里,苍苍茫茫,无边无际,这个愁就是充塞天地之间了,鸟在那儿唱,知了在那儿唱,树多美,实际上都写的是愁,诗眼是一个密码。 另外注释是一个密码,诗歌鉴赏题一般不给注释,只要给注释,这个注释就有用,借助注释就可以把诗歌读懂,另外是作者的朝代,给诗,写李白的时候没有必要写唐,有的时候给了一个,文天祥出现了,加了一个唐宋,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如果是换了另外一个诗人前面加了一个南宋,那是中国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尤其是末年,济弱济贫,风雨飘摇,山外青山楼外楼,南宋后来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学生就应该想南宋的时候和这个诗的关系有什么关系,都可以帮助考生把诗读懂,诗读懂了,鉴赏就容易了,第一步要读懂,第二步要把题要读懂,我们的好多学生第一是看不懂诗,现在的学生什么都不读,光读参考书,就是为了高考,所以比较贫乏,当然也有很丰富的,因为不读诗,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诗,所以看任何一首歌,他的眼前都是一团模糊,他一头雾水,所以诗歌鉴赏题高考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让老师哭笑不得,笑话百出,简直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你也想不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诗。借助某些密码,借助某些命题往往怕学生什么呢?我觉得考生对诗歌这个题不要太害怕,如果是我出一道题我怕学生读不懂,如果你出一道题学生都读不懂都不会答,说明你这个出题失败了,所以学生要消除一个恐惧心理,这个诗多数学生一定要会读懂的,你心里这么一自信,你再借助一些条件你就读懂了,第二把题也要读懂,看它问啥,有些同学答题经常答非所问,问的东西他不答,题都没看懂,所以诗歌没看懂,题也没看懂,表达的时候还很混乱,诗看不懂,题看不懂,这就盲人骑瞎马了,夜班临深池,答题的时候答得很乱,还有错字,我的提法是读懂诗,读懂题,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清层次,要把那几个点答清楚,往往高考判卷的时候是按点给分的,每一个诗歌鉴赏题都有几个点,要把这个点答齐,比如说“妙处”,山雨欲来风满楼,首先这是用了隐喻的手法,你说它使用了隐喻,表面写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晚上一阵风过来,那个小楼被风撼动了,暴风雨随后就来了,写的是自然界,但是晚唐诗人,当时大唐已经到了气息奄奄,风雨飘摇,或者是唐末的起义就要爆发了,他实际上用自然的气象来写的社会的风雨,我们说的是用的隐喻。 第二步,很多同学都不懂这个思路,因为我在人大附中发现,一开始学生都不懂,后来懂了,但是我相信,相当多数的考生,他是不懂得诗歌鉴赏答题有思路的,比如说这句话妙在何处,第一步妙在隐喻手法,第二你得解释山雨欲来风满楼它喻得什么,它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风雨,但是实际上写的是社会的风雨就要到来,第二步解释,隐喻一分,解释二分,如果是这个题五分,还有两分,那两分是在表达效果和情感主旨,为什么诗人他对晚唐的那种担心,那种忧虑,他不直说,他用隐喻手法,所以就含蓄巧妙的,这是一个表达效果,抒发了诗人对大唐衰微的满腹的惆怅。 现代文阅读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于树泉:就北京题,包括一大一小,那个小阅读比较简单,我们可以不说了,主要说说散文吧。 散文这个阅读在高考的试卷中,北京占的分值是18分,而全国卷和其他省不一样,那是20多分,这个分值特别重,这道题和诗歌鉴赏题可以划等号的,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高考这张试卷里面,散文阅读,散文也属于文学,诗歌也属于文学,只不过我说划等号说他们俩差不多,都是文学作品,只不过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一个是诗歌,一个是散文,都要求鉴赏,而且鉴赏都要求读懂之后的鉴赏,所以这两个题它的难度系数,它的出题的类型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我们学校人大附中,我们讲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是要求同学想到散文阅读的,我们做散文题的时候是要求学生想到诗歌鉴赏的,是要求把两者打通的。散文阅读这个题,很多学生也是怕得了不得,也是读不懂,和读诗歌一样,诗歌也读不懂,散文也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因为他读得诗很有限,这届考生是90后了,他们读的书迫于升学的压力,他们主要是读教参,有的时候课外读一点,所以他们缺少对文字的那种敏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的把握,所以他们就怕散文,怕诗歌,还有怕作文,而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大量的去读书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要去读书,散文这一块既然和诗歌有相似之处,我觉得它的命题的类型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题型也是常见的,它也是像诗歌一样,应该先读懂文章的,你文章读不懂,你怎么能答题呢?文章第一遍应该先通读全文,文章快速读一遍,看看题快速读一遍文章,大体主旨把握了,层次清楚了,这个时候再去记录第二遍的细读答题,对照题去答。 第二个问题就是题要看懂,和诗歌题也是一样,看人家在问什么呢?有的同学也是,文章也看不懂,题目也看不懂,所以他就觉得,这个散文阅读20左右分的题,有些同学拿10分就不错了,甚至3、5分的同学也有,这个丢分非常惨重,就是说读懂文章,我觉得同学还是这样的,他出这个文章,散文阅读,高考阅读这个文本不会出太难的题的,因为它面对的是我们17、8岁的考生,太精深的,太晦涩的内容不会出的,命题的老师也会想尽办法要出一篇比较平和的文章,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大体读懂,而且出题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也是尽量要避免把题出得不刁钻古怪,完成这道题考生首先要打消一个心理障碍的,我们有的同学一看散文阅读题,他还没看呢,答题答到散文,他的脑子就懵了,大脑就空白,就产生一种拒绝,一看这个散文,首先有先入为主,认为散文肯定看不懂,然后就等于交白卷了,散文这个题,我觉得首先不能有心理障碍,不能有恐惧,静下心来,在考场上认真去读,当然时间有限,你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太仔细,但是也应该比较仔细的去读,基本读懂以后,然后再读题,然后按照要求答出考生自己最好的水平,我认为就可以了。 但是在这段时间,还有30天,考生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我觉得是考生关注的。 我建议人大附中的考生还是这样,你不要去大量的做题,不去做新题,就是把以前做过的散文阅读,很多同学没有答好,20左右分,就拿了十几分甚至拿了几分,回头看当时问题出在哪儿了,是出在文章没看懂,还是题目没看明白,还是答题中出了什么严重的疏漏,我觉得把这个问题找到,把这个毛病找到,他就提高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我一年做了多少篇散文呢,这个时候去做新散文我是不提倡的,因为做了之后也未必就懂,未必有什么效果,从效果角度,我觉得看旧的就是温故知新比看新的要好得多。 语文作文如何进行备考? 于树泉:作文这一块,北京是60分,全国卷也是60,但是有些是推行新课标得分数作文分数还提升了,好像是70多分了,对作文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因为高考作文一共750分,750分除2那就是375,但是作文是60,我们称它为半壁江山,因为作文60分,它对一个考生高考的成功,它的作用实际上半壁江山是一个强调的说法,就是强调作文的重要,它真的像半壁江山,如果是一个考生别的都考好了,一篇作文严重失误,跑题,得了十几分,60分,那绝对就像半壁江山一样影响他了,就是这个问题。 比如说可以上北大,一下子北大就上不了了。所以我们很重视作文这一块。 还有30天,作文怎么办,我觉得高三一年来,老师们都知道考生们写了很多很多的作文,各校的要求是不一样,据我了解,在北京比如说有的学校,有的附中,人大附中或者是别的附中,他们的作文是一周一篇甚至是一周两篇,那一年下来写多少作文呢,人大附中写得不是太多,我们一般两周一篇,我们的节奏稍微放慢了一点,但是我们落实得比较好,每次作文出来以后我们重视讲评,重视范文,重视个别指导,重视学生第一次失误,第二次重写,我们重视这个,我们觉得效果还是挺好。写一次就得让它成功,不是对这一次没写好。 光要数量,做一次不成功,再做一次始终简单重复,在低层次水平徘徊,我觉得那种没有什么效果。 在最后的有限的时间作文60分这么重要,我对我们的学生是这样建议的,重点看高三一年来,比如说我们做了十次文,每次作文老师怎么讲评的,你自己是怎么写的,你那个作文出了什么问题,那么针对老师每次讲评,针对我们每次下发的范文,你回头去看,还是回头两个字,然后通过看别人的文章找自己的不足,然后来提升自己,通过回忆老师当时讲评方法上一些指导来提升自己,我们要求学生这样去做。 最后30天这个作文,你说让学生去写,大量的去写,我觉得来提升这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是我觉得在总结的时候,怎么去总结,我刚才一个是说看范文,回忆老师当时怎么讲的,看自己的笔记,看自己的作文,这是一个。 再一个是学生还可以做这样一些准备或者说做一些梳理,高三做的文,文题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它有很多区别,比如说从作文的命题类型上说,它有命题文,这是常见的题,还有材料文,现在高考比较重视的那种材料文,非常重视。你像全国命题,“由一个小乌龟从海里爬上来了,几个老鹰飞过来了,被路人赶走了,一群小乌龟上来了,老鹰又飞过来了”,这是材料文。 还有评论文,全国命题出过这么一个题,现在图书阅读率,就是读图书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网上阅读率越来越高,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和社会的结合点是越来越紧密了。 于树泉:这是针对社会的一种现象来谈。 高考语文作文方向预测 于树泉:我估计各校考生们和老师们都会关注这个问题,高考会出什么题呢?每年都是这样,但是题一出来以后,一看,人大附中一般不预测,我们就是该练的都练到了,材料文,材料文里有不同类型,评论文,还有命题文,还有话题式命题文,比如说海淀的一模出了一个圈,就是生物是有一个圈的,我们地球上的生物,这个生物的圈拓展开来,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都有圈,这个圈普遍存在,这种命题文就是属于话题式命题文,带有话题的特征,话题文是前几年普遍的,我们就是把各种类型都练到,都练到之后,学生面对高考的作文题不管出什么,我们的学生也觉得胸有成竹,它有备而来,而且作文题能出什么花样呢?千古文章,几千年了,那么写文章,议论的,记叙的,散文的,各种类型,他不会有各种类型我们从没有见过,从没有接触,他会出这么一个题,所以一般在我们学校我们不预测,在这一块,你既然提出来,我是历来这么想,我觉得高考作文命题最后到了6月7号一揭晓,一看,不过如此,它没有什么悬念,就是说有些东西我们就是完全平时练的时候,有些东西我们是接触过的,我觉得命题的时候,至于他从什么内容上命题我们不敢说,我们只能从类型上说,从内容上说,世界万事万物,他都可以命题,但是他命这个题,我觉得一定是每个考生如果全国考题,他会考虑得更周全,比如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到乡,从发达到偏僻,他都想到,就是说,每个考生这个题都能写,他不会出一个题让城市的孩子能写,农村的孩子不能写,或者是这个题农村的孩子能写,城市的孩子写不了,这个题带有普适性,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一看这个题他都觉得,我能下笔。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北京的文题也是这样的,从内容上说,从类型上说,不外乎我们刚才说来说去的那几种,比如说材料文,材料文的可考性是很大的,它有它的优势,它的优势在于学生不容易考场上比如说我们说的套作,那种抄袭,那种速购,材料文你必须结合这个材料写,你临时背了很多你也搬不上,你只能就这个材料触发自己产生哪些想法来写,我觉得材料文的优点,他可以避免很多学生的那种速购,那种投机的心理,我觉得材料文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这是一点。 还有评论文,高考一直在关注,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它把作文和你的价值评判,你对生活的思考等等都可以看出来。所以评论也是应该高度关注的。 至于话题式命题文就是我说的那个“圈”,这类作文也具有可考性,它的优点在于它非常宽泛,同时它又有限制,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就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所以话题式的命题文我觉得也应该关注,我们说直接命题,比如说上海去年他们就是这个题,这是传统的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就出这个题,它有很大的这类题型的优势,所以我觉得,这几类题型,它不会再出现什么别的新花样了,别的样式不会出现了,就是这些类型,关键是他出哪个题型,你能写好啊,我们的同学关键还是,你就得做到,他不管出什么题型我都能写好,哪个类型我都能写好。 主持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您说的在最后30天里,要想把它写好,我们还是要再回去看一些我们以前做过的。 于树泉:对,以前做过的,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老师怎么指导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范文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我相信我们广大的网友听了于老师的这些建议以后,对于我们的语文复习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节目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于老师能给我们考生带来这么好的一些建议,谢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