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诗词复习内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1494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诗词复习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诗词复习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诗词复习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作者内容重点词语诗词大意思想感情备注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我平常画面洗砚的水池边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赞颂了梅花朴素淡雅、不求虚荣、高洁自重的品格。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墨梅突出它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其中墨梅竹石还是题画诗)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任凭。尔:你。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赶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赞颂了竹子正直倔强,绝不向困难低头的高傲品格。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高尚节操。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赞颂了石灰不畏艰险、不畏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操。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细小的浪花。磅礴:气势雄伟,此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阴,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绵延千里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一句是概述,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第二、三、四句从千山万水中选了几个典型的例子,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停船靠岸。数重:几层。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意恐:担心。寸草:小草,喻指游子。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题目作者内容重点词语诗词大意思想感情备注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本文有赞美歌颂的意思。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犹:还,尚且。俏:样子好看。争春:争比春天中的艳丽。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形容色彩鲜艳的样子。报:告诉。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赞颂了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梅花的精神: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长歌行汉代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青:绿色。葵:一种蔬菜。朝露:早晨的露水。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分散到各处。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 百川:众多河流。徒:白白地。 德泽:恩泽,恩惠。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就晒干了;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他们充满了生机。可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了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青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伤心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萁:豆秸。釜:锅。然:同“燃”,燃烧。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关塞,边关。关:边关。还:回家。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美好心愿。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同“原”,本来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但:只。同:统一。九州同:全国统一。王师:南宋军队。 定:平定。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乃:你们的。 翁:父亲。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了通过家祭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前者通过悲来表达,后者通过喜来表达,都抒发了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闻:刚刚听到。 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即:就。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婆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回到我的家乡。从巴峡乘船往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课题内容重点词语解释句子解释中心思想学弈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与?曰:非然也。弈:下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虽:虽然。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拉,引。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为:谓,说。与: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即使与专心的人一起学习,不如专心的人啊。说是这个人的智慧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辩斗:辩论,争论。故:原因,缘故。以:以为,认为。去:离。日中:中午。及:到了。则:就。为:是。沧沧凉凉,天气凉爽的样子。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为:是。决:裁决,判断。孰:谁,哪个。汝:你。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们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蓬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以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说明了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鬻:卖。誉:夸耀。曰:说。吾:我的。坚:坚固。莫:不。陷:穿透。(刺,戳。)或:有人。以: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回答。楚国有个卖盾与矛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有人说:“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人不能回答。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履:鞋。且:将要,打算。置:备办,这里当“购买”讲。(放。)度:量长短。坐:同“座”,座位。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脚的尺码。至:到,等到。市:集市。操:拿。忘操之:忘了拿尺码。吾:我。持度:拿尺码。反:同“返”,回去。市罢:集市散了。遂:于是,就。宁:宁可。信度:相信量的尺码。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郑国有个人打算买一双鞋,他就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把它放在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拿尺码了。”他便返回去拿尺码。等他取了尺码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就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