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425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平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平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平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平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613史料是是史学研究的基础。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以下对于史料的阐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B二手史料往往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1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15图5反映了唐朝至清朝历代科举考试中“状元”(部分)在今天各省分布的情况。该图表不能说明 A文化重心不断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是文化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图5C北方文化走向没落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16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应该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17下表反映了 1950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完成 18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写道: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包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种自然法的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中应该体现为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反抗暴政19排巫运动是发生在近代早期欧洲的群体性事件,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被处死的巫婆巫汉足有20多万人,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20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21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2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米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23右图漫画中正在“运球”准备“投篮”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前面三人分别代表俄、法、德,对此漫画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已解体B一超多强局面形成C美国企图推行单边外交政策D世界多极化格局确立24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到来 D现代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38(37分)近500年来,人类历史加速发展,迥异于此前缓慢变化的漫长历史年代。有学者认为: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500年中,“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8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国家能力”的消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海上实力。英国在近代历史上长期居于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也是与英国的海上实力分不开的。(2)依据16至18世纪的历史,分析英国是如何扩展其海上实力的?这种实力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如何?(12分)【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经济实力是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1396223999023228616012413单位:10亿国际元近代中国与西欧GP变化对照表依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依据统计图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材料四】20世纪后期的时代特点,一是国际关系体系相对稳定。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结束,殖民体系瓦解,主权国家林立,各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形势在逐渐从政治革命转向经济竞争。二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从激烈的冲突、对抗性竞争向交往合作性竞争方式转变。依据黄凯锋主编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研究(4)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与这种形势相应,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决策?(8分)41、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作答的题号。A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佐久间象山在给幕府要求改革的上书中指出:西洋诸国与周公孔子之国在鸦片战争中的一胜一败,“终其极彼之学得其要,此之学不得其要,溺于高远空疏之谈,流于训诂记诵之末。” 【材料二】维新改革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体制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经济活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在国家和上社会中,是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层次,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体制层面包括各种制度和法律,这是中层层次,实现新旧更替、与传统决裂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材料三】1854年佐久间象山又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刺激日本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如何进行物质层面的改变的? (6分)(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体制、精神层面改革的艰难表现在哪里?(6分)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材料二】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6分)它是怎样论述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的?(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发表的原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观察下列人物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如果将图示的四位政治人物归为一类,则其归类的依据最有可能的应该是什么?(3分)(2)结合选修和必修课程的有关内容,分别概述以上类别(或视角)下,四位历史人物所作的历史贡献。(8分)(3)请用一句短语分别给上述四位历史人物一个恰当的称谓。(不得与第二问的答案重复)(4分)题 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得 分答 案BDCBBCABABDC38(1)先秦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2分)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2分)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分)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2分)(2)海上实力的扩展: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得有利条件,进行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3分)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取得海上霸权。(3分)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资产阶级革命;(3分)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和市场条件。(3分)(3)状况:始终停滞不前,从GP领先西欧到大幅度落后。(2分)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2分)长期战乱的影响;(2分)晚清和民国历任政府的搜刮。(回答腐败落后的社会制度亦可)。(2分)(4)形势:殖民体系瓦解,从政治革命转向经济竞争。(3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抗转向合作与竞争。(3分)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3分)41A(1)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教训。(3分) (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使日本迅速成为工业国。(6分)(3)明治维新由出身于下级武士的倒幕派领导,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889年日本仿效德国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权;使日本体制和精神层面具有明显的专制和侵略色彩,使日本的现代化潜伏巨大危机。(6分)B(1)民主思想: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和人民革命权利。(6分)关系: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3分)(2)原因: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专制统治和经济掠夺,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广泛传播,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作用:鼓舞了北美人民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奋斗,其原则成为美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指导思想,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6分)C(1)对国家的领土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过贡献。(3分) (2)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2分) 康熙帝平叛乱,御外敌,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新中国;(2分) 邓小平以“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分) (31)秦始皇:千古一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康熙帝: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毛泽东:共和国的缔造者;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