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223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报告 青山院小学 曹艳新一、 问题的提出翻阅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结合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迫于应试,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将树人、育人为根本的人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使语文教育成为“折磨人、束缚人、摧残人”的一件事(钱梦龙语)。语文与生活,与人所具有的社会化需要被完全无理地割裂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教改探索已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些方法,技巧的革新上,而应深入到大语文教育的观念领域之中。综观我们的教学,一方面教师害怕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酷刑,对习作毫无兴趣可言;另一方面,教师迫于“考试”、“评比”等的压力,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敷衍凑数。以致学生想写的,不让写;教师想要的,写不了,要不到。于是,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练得越多,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也就越多。作文教学陷入了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中年级写作教学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好基础的关键一步。走好了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发灵感,写作时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反之,学生则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而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走好这关键的一步,写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二、 理论依据(一 )生活教育理论为写作教学生活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先生认为,“是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二) 贴近生活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三、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一)体验生活,让孩子有感而发-写作内容生活化“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引申为亲身经历之意。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就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课堂中难以感受的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神奇,去体验人情的冷暖,去体验都市的喧嚣,去体验文本之外的情感,并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1 让心灵放飞于大自然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同时也可以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如春天来了,我带学生到公园广场感受家乡景色的变化。回到课堂,小朋友们把找到的家乡的变化情不自禁地告诉老师和小伙伴们:“我家旁边架起了高速公路了。”“不,地铁站就在我家旁边,以后交通方便多了。”“还有我们村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公园越来越大了,娱乐设施也越来越多了,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争艳”“小朋友们眼里的家乡好美啊,要是能”“老师,我们要把家乡的变化写下来。”不言而喻,这次写作很成功。平时还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 看看写写,在玩中体验,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2让实践活动融入语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而且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只有从内心里对某种东西产生需要时,他才能产生持久的兴趣。让低龄学生认识到写话是有用的,它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爱写话、乐写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和植物,于是我们开展的种植、养殖活动,种向日葵、西红柿、辣椒;对养小动物孩子们兴趣更浓,除了养小猫、小狗,孩子们还喂养了金鱼、乌龟等。我适时地把学生这种“玩”地兴趣转化为“学写”的兴趣,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记观察日记。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对植物、小动物产生了浓浓的爱意,说和写的兴趣越来越浓。课余,我们还开展了“比巧手”活动。做小木船、剪纸、组装军舰等等。如,在写我最喜爱的小物品时,有的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实践,就可动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手拆一拆、拼一拼、做一做有关的物件。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了双手,在动手中细观察,勤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写话时就能写出真情实感。让生活积累活化于文本中“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巧用文本,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仿写:仿写应该是语言的模仿,在教学中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然只有把别人的东西学好了,才能最终据为己有。如仿写假如和太阳是大家的这一类结构明显的例文时,一位孩子这样仿写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家的动物画许多房子。让动物们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哀叫;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沙漠画上一片一片的树林。让沙漠变成绿洲,小动物们都有一个新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爷爷画一个好脑袋,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再也不会只躺在医院里痛苦地叫,而是和我们一起在大夫山里跑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即兴创作,笔下生花。这样的仿写不是呆板的死抄,而是灵活的运用。想象写:让孩子们写写心中想说的话,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培养了他们对美好现象和未来的追求、向往。再如学习了寓言南辕北辙后,我鼓励孩子们续写,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画写结合: 美术课上,孩子饶有兴味地作完画后,往往急于向自己的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大作”, 表达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欣喜。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用笔写自己画了些什么?想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在兴味盎然的时候,常闪烁出创新的火花,笔下流淌出美妙的文思之泉。课余,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画画。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画好后再写写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二 )突破时空,让孩子留下印记-写作过程生活化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于教室完成写作,并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看来,学生在写话“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写话源泉生活。让我们的写话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写作过程生活化,打破写作在规定的时空内完成的做法,在时间上给学生以查阅资料、调查生活、接触社会的余地,在空间上走出教室,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每一次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强烈的印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激励欣赏,让孩子享受成功-写作评价生活化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不应是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让孩子享受成功。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1 理解尊重,珍视写作的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意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2 分层而评,增强写话的信心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写话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写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3 动态评定,燃点写话的希望习作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写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写作充满希望与信心。4 佳作欣赏,共享写作的喜悦如果没有掌声,舞台不会更精彩,如果没有读者,作者就不会更加发奋。教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只是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既为表现自我,也在自我表现中能对别人(读者)有所启发或感悟。失去了后者,只让学生拥有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易流入文字游戏,人云亦云。写作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读者,同时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真实的读者。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成功。每次写作后,我首先为他们批改,在客观纠错的基础上尽量鼓励,等级就高不就低;再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体欣赏。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真是作者喜,念者喜,听者喜。另外,我在班里一角设立一块“优秀作文”。让每次写作较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品挂在上面,作为班里的写作范文,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学习。这样一是对写得好的同学的一种表扬,二是对其他同学的一个促进。总之,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创设生活,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但教学毕竟不能等同于自在的生活,教学方式受教学目的的调控,写作生活化教学,核心还在教学,生活是手段。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写作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指把写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内容,而是指整个的教学策略都要回归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写作水平伴随着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提高。小学习作生活化导写实践研究报告青 山 院 小 学曹 艳 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