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高考信息.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139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新课标高考信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信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信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信息根据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有六个不变:1、考试时间不变;2、试卷分值不变;3、考试题量不变;4、试题类型不变;5、试卷结构不变;6、背诵篇目不变。【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125分,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约占17%。 在阅读部分,必考题包括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 则阅读材料,3题,9分)和古代诗文阅读(7题,36分)。其中,文言文阅读1则,4题;诗歌阅读1则,2题;名句名篇默写1题。 在选考部分,阅读材料1则,4题,25分。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4题,20分。写作依然是”大头“,占60分。【高考应关注的方面】一、现代文阅读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题料长度为8001000字左右。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此考点的备考,要注意选材的精当性。要注意传统文化领域的材料,并关注在新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忽视的领域,无须求新求异。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12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题型固定:文言实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二)古代诗歌阅读 2012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以唐宋诗词为主,也不排除唐宋前后的诗歌。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情景关系、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立足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三)名句名篇默写 2012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诗文结合,注重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仍考二“初”一“高”。 此考点的备考,要依据考纲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突破,要有计划、有周期地进行。要注意名句中音同意近的字、难写的字,顺序容易颠倒的句子等,字字落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选材,中外小说轮考是全国新课标卷的突出特色。2011年考了中国小说,2012年必将考外国小说。文章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有一定的深度。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材料长度15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此考点的备考,要求在熟练把握小说文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情节发展等来概括人物形象从而把握小说主旨。要结合文本和时代的大背景来探究文本的内涵。小说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照,所以把握了小说形象就找到了小说阅读的关键。阅读复习训练时,选材要慎重,选取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文化内涵),要有可读性(文笔和情节构建),要有一定的启迪性(和时代有某种联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2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为人物传记类文本。这是基于和文学类文本难度和阅读取向上基本对等的考虑。所选传主多为现当代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一般来说人物性格鲜明。文章选取的事例及人物形象和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选文材料长度和文学类文本基本对等。 此类文本备考的要点是,熟悉传记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立足于基本事实,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探讨文本中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树立联系的观点,即传主思想性格和基本事实的联系,传主思想性格和作者评价的联系,文本和时代的联系等。选材时要密切关注热点人物,热点人物,一类是指当年或近年来去世的名人,他们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使人尊重,选择这样的传主,一般是基于缅怀和激励后者的考虑;一类是指和当前热点问题密切相关的领域中的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像吴孟超(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牵涉当下热点:医德问题)、陶行知(牵涉当下热点:教育问题)、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吴冠中(中西合璧的著名画家)、雷锋(牺牲50周年)等,这些人物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五、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语病、语言连贯仍然是2012年基础题考查的铁三角。而仿写也是不变的主旋律。其他的考点则变换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非常稳定。成语和语病题考查的类型是考纲要求的基本类型,非常平易。语言连贯题的考查注重语境和逻辑间的联系,语料鲜活,来源于社会生活,不避热点。 语用题的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语言材料。要注意基本考点的落实。要熟悉常用、常见体例的写作。要训练一些高考卷中和未曾现身的创新题型。要掌握有关应考思维策略:A、抓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B、抓结合点,激活知识储备;C、抓信息点,链接社会生活;D、抓移植点,获取写作灵感。六、写作 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考查均为新材料作文。2012年会一如既往考查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弥补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和传统材料作文限制过死的缺点,可以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至于过于跑偏,考查较有信度。 命题材料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寓言材料、新闻材料、现实生活中的话题都可以进入命题人的视野。新材料作文应该是今后命题的首选。 命题立意的重点会从单一的关注个体的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升为以生命个体的名义关注国家、民族、社会、民生、自然、人类、世界,关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责任、爱心和使命感是热点话题。此考点的备考要结合热点话题,落实“五个一”和“四个练”工程。 “五个一”工程:1、训练一种擅长的文体;2、熟悉一类典型的写作素材;3、写好一个漂亮的开头;4、做好一个深刻的结尾;5、形成一个清洁的卷面。 “四个练”工程:1、审题立意的训练;2、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3、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4、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五个一”工程要贯穿在后阶段备考的全过程之中,而“四个练”则是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是化整为零、分项训练,实践证明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和实效性。2012年数学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信息1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最新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1).2012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大纲文理科和2011年对比,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题量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2).2012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说明文理科和2011年对比在公式记忆要求方面有点变化: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试说明中文理都要求记住:.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样本数据标准差公式。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试说明中不要求记忆这些公式。(并且在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试卷前面已经没有了往年的参考公式)一些自主命题省份在2012年本省的考试说明中有要求记住公式的,也有不要求记的,情况不统一.(3).数学新课标全国卷随着高考大省的加入,对高考试题有那些影响.在知识考查和能力要求及命题的方向等方面都不会发生变化,但试题的区分度会有微调。基础题和送分题还会有,中档题题量会有所增加,小题和大题会进行多题把关,且把关题的难度会有所提高,试卷整体难度会控制在原来大纲版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之间,有很好的区分度。2强化主干,稳中求变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函数与导数、数列与不等式、三角与向量、立体几何、概率、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组成的试题构成了试卷的主体。六大主干知识总分值大约在130-140分之间,各主干知识所占分值变化不大,但各主干知识三年考查的题型和命题的角度会发生些变化。 如:解析几何今年小题考双曲线和抛物线,大题考椭圆;数列(参照大纲版全国卷的特点)还有继续考大题的可能,但大题也有可能换成三角函数或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大题的图形注意四棱锥等。3.注重思想,强化思维试卷主要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其中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试题较多。试卷主要对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观察与猜想等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2012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政治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范围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必考内容古 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 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 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 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地理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