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21093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12题;共22分)1. (2分)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 . 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C . 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 . 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2. (2分)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的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 . B . C . D . 3. (2分)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 .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C . 火山和地震D . 全球气候的变化4. (2分)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B .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C .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D .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5. (2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B .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C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6. (2分)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 A .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7. (2分)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 A . 东非大裂谷B . 红海C . 海沟D . 大西洋8. (2分)板块相互张裂形成的地形是( ) A . 海沟、弧岛B . 裂谷、海洋C . 海岭、海岸山脉D . 巨大的褶皱山脉9. (2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 .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B .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D .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10. (1分)2018月2月6日深夜,台湾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多栋建筑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_导致的。 (2)在花莲“小巨蛋”体育馆设立临时安置所,为民众提供睡袋、水、饮食等。若有一辆汽车载着物资以70千米/时的速度到达体育馆需要30分钟,则汽车离体育馆_千米。 11. (1分)对2016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的跟踪记录如图所示,黑点为地震发生地。由此可知,地震主要发生在_和喜马拉雅-地中海一带。地震的形成主要是地球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的结果。12. (2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代表_板块、C代表_板块、D代表_板块;(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板块(填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是由_(板块名称)挤入_(板块名称)下方碰撞抬升形成的。板块交界处往往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球上的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位于_。 二、 中档题 (共7题;共27分)13. (2分)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 . B . C . D . 14. (2分)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 .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D .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15. (2分)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关于下列四位同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芝麻与黄豆混合后体积变小,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B . 将稀盐酸加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C . 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不断运动D . 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这里运用了放大法16. (2分)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C . 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 .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17. (4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D . 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1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_(选填序号)相似。 气候大陆轮廓岩石构造古生物(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作出了解释。如图所示,在_(选填“A”或“B”)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处海底岩石的年龄 _(选填“大”或“小”)。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_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层上。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巨大的山脉是由于板块_(选填“碰撞”或“张裂”)形成的。 19. (5分)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 . 日本地震频发B . 海底火山喷发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 .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_三、 拓展题 (共2题;共11分)20. (2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 452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 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 . 建立假设B . 合作与交流C . 提出问题D . 检验与评价21. (9分)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非洲有大量的火山分布,火山是_的表现之一。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的性质。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2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0-2、11-1、12-1、12-2、12-3、二、 中档题 (共7题;共27分)13-1、14-1、15-1、16-1、17-1、18-1、18-2、18-3、19-1、19-2、三、 拓展题 (共2题;共11分)20-1、21-1、21-2、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