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专项突破.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074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专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专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专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知识及运用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汉字难写、难读,把汉字读准确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广普通话、读好标准音也是十分重要的。把注意力放在常用字上,对于那些声旁已不能准确表示汉字的读音的形声字,应重点识记。目前在汉字字音的考查中,比较注重声调,应特别注意。一词多义,按义辨音,应注意有些汉字义不同音也就不同的语言现象,把汉字的音、义把握准。 二、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几年来考查点均在同音字及形近字上,其中包括对成语这种固定短语字形的考查,其错误多在别字;多一笔、少一画的错字几乎不会考到。正确辨识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可以说是一项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也是一项硬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三、正确使用常见词语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大纲中已明确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的能力层级是B级,然而基础却是对词语的理解、分析。 这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常见的实词(包括常见的成语);其次为虚词,主要为关联词的运用。 大量近义词都有相同的语素,但也有不相同的语素。分辨近义词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不同的语素,体会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这些差别多在于:词义的轻重、范嗣的大小方面。如“抵抗”与“顽抗”、“航天”与“航空”、“救治”与“诊治”都有词义轻重、大小的差异。用法方面。哪些词用在哪些方面,与什么词搭配,有一定的语言习惯。如“考察”着重指实地观察、调查,“考查”则强调用一定的三句话的句式是相同的,其中有很多话语的表述是一致的,那么只需圈出区别于其他两点的关键词,作为背诵重点即可。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语体色彩上。如“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多用于书面语;而“徘徊”是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接近口语。 虚词的使用,主要是关联词语的使用,在于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准确地反映分句间的关系。在复习中可参看“复句的种类”等有关复句知识,掌握各种复旬类型及其相应的关联词语。 成语的使用在历年成考语言运用考查中独占一块领地,每年都有一题,要特别注意。成语使用要掌握如下两点:要特别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它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其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还应注意有些成语的搭配关系。 四、辨识病句 辨识病句,其着眼点是语意正确、表达准确,这类题实际上是语法知识的具体运用。然而,人们运用语言,不是依据语法规律去组织一个个的句子,要比语法规则灵活得多、复杂得多。所以,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所给句子进行全面的语法分析。许多情况下,通过用词不当、表意不正确、必然违背事理、不合逻辑等,也能辨识句子的毛病。 辨识的具体方法是:首先要统观全句看看句子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句子的结构与要表达的语义是否统一;找出句子主干,看看是否残缺或赘余;看看句子中一些连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体味语意,看看语句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汉语习惯,有无不必要的重复、前后矛盾、语序不当以及句式杂糅,修辞手法是否得当;如果是复旬,还应看其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地表达了分句间的关系。 对于比较复杂的长句,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可将局部进行语法分析,这样比进行整句的分析恰当可行。 五、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鲜明”指在不同语境中词语、句式等变化更有效、妥帖地表达,准确地传递本意。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 “生动”指形象鲜明感人,能运用修辞、句式等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去片面追求生动,就会给人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 “简明”就是要简要、明白。简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特点,而且尽量去掉多余的话;明白,就是要使对方能正确理解,不会产生其他误解。应注意的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重复某些词语或内容,可以加强表达效果,这并非不简洁。 “连贯”是指若干语句组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相互衔接,语言连贯,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别人读起来才好明白。语言连贯,从大处讲,是思路的把握;从小处讲,则是对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辨析。因而,要特别注意如下两点:一是要保持话题的统一,各个句子要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如果东拉西扯,话题常常转移,思路必然混乱,语脉也就不会贯通;二是要注意合理的语序,语序不合理,即使有共同的话题,也还是不能连贯。此外,还应注意抓标志,句与句之间常有衔接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指代性词语以及上下旬照应的词语等。这些词语标示了作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理顺语序。 “得体”,首先应分辨语体,是书面语还是口语。然而不论什么语体,依照“得体”的要求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场合,二是注意对象。 场合大体可以分为4种情况,对语言的要求各有不同。 1庄重场合。一般用规范的书面语,要求用语庄重、规范。 2工作场合。多使用专用术语,要求用语准确、扼要。 3日常场合。多用口语,要求用语亲切、平易、自然。 4娱乐场合。文、白咸宜,要求用语含蓄、风趣,有幽默感。 对象一般应分清关系的远近、地位的尊卑、辈分的大小等,语言要切合地位和身份。 六、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既然修辞方法的考查已由单纯的对修辞方法的辨析跃入了综合运用的领地,我们在复习时就不要过分纠缠在修辞概念上,比如分辨明喻、暗喻、借喻等。 首先,应弄清8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 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但本质不同。 比拟,包括拟人、拟物。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比喻是利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构成;比拟则是将甲事物的特征转移到乙事物身上。 借代,是指借用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是对描述对象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排比和对偶: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地排列在一起;对偶是将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或相对的句子组织到一起。 设问和反问: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不需要回答。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意思。两种修辞的区别在于: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故需回答;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和否定什么,故不需回答。现代文阅读 一、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其要点就是能够正确地辨析多义词和同义词。 汉语中的单义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义词。多义词就是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这些相关的词义必须有一个是其本义(本来的意义),其余的便是转义(转化而来的意义)。转义有引申而来的,也有通过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段而产生出来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帆”,用的就不是本义,而是由借代所转化出来的意义。多义词虽一词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词义却是单一的。如上面例句中的“帆”,只能是“帆船”这一词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化,也反映了语言的日益丰富和发展。汉语词汇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对同一事物,人们可以用几个、十几个,甚至上百个意义相近的词来表达。比如关于“死”这个意义的词,就有“逝世”、“过世”、“老了”等200多个。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是汉语词汇丰富的标志。 在现代文阅读中,词语都限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都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因此对一词多义和多词同义现象的辨析就成为考试命题的重要内容。 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的试题,意图在于考查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这是知识面),以及分析判断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是能力)这两个方面。因此解答这类考题也应从两方面人手。首先是要有比较扎实的词汇方面的知识。一是平时注意积累,没有相当数量词汇:的积累,阅读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二是要有关于词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的结构,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的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短语的结构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推断词语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和正确的思路。我们知道,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句子、任何一种手法都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词语的使用也不例外。所以某一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受全文的主旨制约的。平时人们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正确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什么是重要句子?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大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厕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正确分析这些浯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正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多方面知识。 首先,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出发,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当然有些文章如说明文,没有写作背景,这时就要通观全文,把握主旨)。作家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了解了背景情况就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这是把握文章主旨的捷径。主旨在一篇文章中至关重要,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一一切语言,所选择的所有材料以及采用的各种表现方法,无一例外地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不管试题考查文章的哪个局部,我们解题时都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思路:这个局部都应当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 其次,要能够把握文章前后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脉络,也就是作者的思路。任何好的作品,不但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而且浑然一体。文章前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前面为后面铺垫,后面是前面的深入和发展。全文如此,任何一个小的局部也是如此。从读者阅读文章的角度来说,就是凡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下文必有明确的或隐含着的答案;反之,要理解后面的内容也不能离开对前面文字的理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将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在阅读中树立整体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要正确理解一句话的含意,还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语句由若干词语连缀而成,但每个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懂了它们的意思,其余地方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涉及文章的主旨,文章前后的联系及行文规律,对重要词语的把握,对句子结构的把握等多种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明确,这些知识和能力必须在解答同一试题时综合运用,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不可能正确地解答问题。 二、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准确地辨别和筛选文中的信息和材料,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辨清作品中的各种提法,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和材料。敏锐的语感的培养,靠一时的突击是不能奏效的,只有通过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才能获得。当然仅凭语感也不够,还要善予思考,对文中的信息和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篇文字材料,除了含有有效信息的句子之外,还有过渡语、解释语、说明语、阐发语等,彼此按一定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语言规则联系在一起。筛选时,首先应该通读文章,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阅读目的,逐一排除无关材料(过渡语之类),抓住中心部分,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材料。 筛选信息的方法如下: 1抓住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十一段第一句“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接下来所举的海南岛和廉江的野生荔枝林、南越王蔚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唐代对四川荔枝的记述、福建荔枝等,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展开的,都是为了说明第一句话的。 2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开篇传达出一个情感信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把握住下文荷塘中的渺茫景色、梦幻般的月光、斑驳的树影,便能把握与开篇情感信息相关的情感信息:“淡淡的喜悦与忧愁”。 3参照提示语,捕捉主要信息。如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为表达刘和珍与自己的真挚友谊,故意用自己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提示我们“刘和珍是我的忠实读者”。 4透过表层信息,把握隐含信息。如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祥林嫂的话“可恶!然而”,其表层信息就是一个表明态度的形容词、一个表转折意味的连词和省略号,透过鲁四老爷的身份和为人,不难看出,其间隐含着鲁四老爷对祥林嫂命运的漠不关心和对其悲剧结局潜在的无意识策划。 5分析表达方式,全面理解信息。筛选出来的信息要真正理解才能表达。分析信息的表达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把握信息构成的各要素。如“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呈现出一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信息含量不仅由物组成,还融情、显志。 6掌握语言规律,准确表达信息。语言规律包括语法规律、逻辑规律等。掌握语言各要素间的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把握语句间存在的原因与结果,前提与结论,语言中潜在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不仅有利于信息的筛选,而且有利于准确表达信息。 三、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怎样分析文章结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弄清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组织的结果。因此,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只有认清结构,才能理清思路,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住文章的真谛。 此外还要依据语言规律,学会理清局部思路。局部思路,既指一个语段中几个句子的思路,也指一个段落中的层次思路,还包括一个部分几个层次(几个自然段)的思路。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文段中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时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几种不同表达方式组织在一起的。有的是先记叙、描写,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我们称之为由事而理(情);有的是先议论、抒情,再具体记叙、描写就是由(理)情而事(景);有的先说明自己的观点、见解、主张再摆具体事例予以支撑,这就叫做先观点后材料;有的是先列举典型事例,再分析说理,这就是先材料后观点。 具体方法: 1仔细把握句意,理清局部思路。 一一个段落,由若干句子组成。从每个句子的内容人手。理解每个句子的含意,准确地把握句意,进而探究句子之间是怎样衔接、怎样发展、怎样转移的。这一段文字说了几层意思主要说的是哪层意思,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说,几层意思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样就可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2把握文段的层次,理清局部思路。 一个文段,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构成。一个自然段中的若干句子是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这些句子又可以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正反映了作者的思路。;由几个自然段构成的文段,也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述的。要理清这种文段的思路,就需要把握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自然段之间也是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的。把围绕一个重点内容或具有相同作用的自然段归结为一个层次,给这个文段分出层次,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摸清作者的思路。因此,从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是理清文段思路的途径。 3捕捉文章的线索,寻找理清整体思路的路标。 既然线索的作用是将文章各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线索去摸清文章的脉络,因此,可以说,线索是作者思路的路标。阅读文章时,要努力去发现文章的线索。路标找到,就可以去寻幽探秘,发现作者的结构思路。 4掌握文章的结构,从文章的层次人手,是理清思路的途径。 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结构,还不等于理清了思路,必须进步分析思考。要认真分析结构之间的内部联系,理清各段落之间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层次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结构文章。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就不难理清文章的思路了。 5分析文章观点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议论性的文章里,作者要把对某个道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讲清楚,就需要运用具体的材料和适当的解释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时,作者的观点需要条分缕析地阐明,这就有了分论点,而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文章的骨架,阐述、论证各观点的材料和内容,就是依附在骨架上的筋肉。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将这些表达作者主张、意见、看法的论点的句子勾画出来,再分析这些论点的主次,分析它们哪是中心论点、哪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搞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了。 几条规律: (1)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结构层次。凡是依时间、空间或推理的先后次序逐步展开的文章,都可以找出其中的界限,把许多自然段分割成合理的几部分。 (2)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的并列关系述说的文章,都可以用合并的方法:先把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概括出来,其中,哪几段所写的内容彼此联系特别紧密,它们就可以合并成一个意义段。 (3)在划分意义段时,常常遇到一些位于结合部位的自然段,既可归入前面,又可以归入后面,这种段多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在这种情况下,应看它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侧重于前,归附于前,侧重于后,归附于后。 (4)一篇文章,前后一般都可能有起始部分和结束部分,若独立性较强,应当与正文中意义段地位相当。在正文中各自然段之间,作者往往运用某些特殊的标志来显示大的层次。例如用某些关联性的词语、句子,或采用空行显示间隔。这些标志,都可以作为我们划分意义段的参考因素。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是阅读现代文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如何做到准确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呢? 1依据某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把握中心。比如根据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原则,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反映的道理来推测观点,也可借助于议论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抓首括句、尾括句来把握中心观点。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夹叙夹议、先叙后议,可以抓住“点睛”之笔来把握中心思想。说明文,尤其是科技说明文,一般开头先下定义。然后每段说明一个要点;也有的开篇先扼要介绍整体情况,然后再逐段做具体说明。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中心),应从人物、情节、环境人手,进行认真的思考,因为这三要素均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次,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把握也要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动机,这对于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2从语言知识和语法角度对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可将复句分解为单句,或通过分析单句句子成分抓住主干,或理解修辞用意,体会言外之意,或借助于关联词语、标点符号理清句子间逻辑关系,或将反问句转换成肯定句从而准确理解文意。这些方法,对于阅读学术性较强、名称术语较多、知识内容超出考生水平的科技说明文,尤为重要。几条规律: (1)文意鲜明、显露的文章往往有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语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句子,或直接引述,或适当用自己的语言将文中重要信息串联起来简要表述。 (2)对文意较复杂的文章,可以先把文章内容要点提取出来,然后深入浅出、以简驭繁,将各要点综合起来有条理地加以表述。对于有象征意义的文章,表述文意时既要能概括出字面内容,又要揭示出字底的含义。 (3)对抽象内容的阐发、含蓄内容的解释,要紧扣文意,展开联想,抓住内涵,准确具体地揭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方法、规律只是他人经验的总结,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实际上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检验,这就不仅需要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还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只有平时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时方能对已理解的文章中心作出准确、简明的表述。 五、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是现代文阅读中较高层级的阅读能力,它是在前面所讲的理解语句、筛选信息、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程度较高的思维活动。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般地说,作者总要通过作品表露自己的某种观点、态度,或称颂,或批评,或支持,或反对,或不遗余力,或有所保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靠直抒胸臆,有时靠间接表达;有的集中于一处说,有的分散在多处讲。所以常常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思考,把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筛选出来,再加以整合梳理,以便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辨识文章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长于说理是它的特点,主体段落的中心句、关键句,论据前后的总括句,常常反映出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记叙描写类文章以情感人,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注意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任何一篇文章,不管是阐述观点还是抒发感情,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所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含蓄、隐蔽,这就需要对文章各部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探幽析微、求同辨异,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调动头脑里储存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所说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的注释等。 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鉴赏性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中,往往渗透着读者的主体意识、情感体验与理性的评论或批判。众所周知,鉴赏的基础,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而鉴赏的核心则是审美。因此,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得失优劣的品评,都是鉴赏阅读的结果。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生动、具体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某种生活图景、人物形象或情感世界。文学语言,则是经过作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特点的语言。它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工具。表现手法在这里指的是作家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运用的创作原则、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以上都是作家在创作中和评论家在文艺批评中涉及的创作实践和理论问题。作为成人高考考生,应掌握这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对文学作品(目前主要是散文)进行初步的鉴赏阅读,以期在考试中能有好的表现。 从目前考试命题情况看,尚未直接涉及对“作品形象”和“语言”鉴赏的试题。但是对“文艺性散文”的阅读,主要在于品评作品的主旨美、情趣美和意境美这些方面。所以试题的题面尽管没有直接用这些术语命题进行测试,但散文阅读的测试,离不开这些要点,这就要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暗示或引导认真阅读试题文本,去捕捉作者的思路、创作意图,去感受和体验作品“形象”的生存环境、个性特点、行为、语言,然后悉心分析作出判断。 我们认为用隐形方式“以小见大”便是目前成人高考对“文学形象”考测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基础是解答不了这类题的。即便答对了,也是凭感觉,并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从散文阅读的命题走向看考点的设置包括:对文中重要语句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文章要点的归纳,对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不点明的)初步鉴赏测试。 七、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点。学会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阅读现代文的根本要求。 1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创作目的。如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就一定要透视该文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才能对荷塘月色作出客观且准确的分析评价:文章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朱自清的写作意图正是为了抒发这一情感。大革命失败了,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该往哪里去。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内心充满了苦闷,恰有“荷塘”可视作世外桃源。游荷塘,暂时摆脱了苦闷,逃离了现实,可到头来,终究还是脱离不了现实,淡淡的喜悦冲淡不了“忧愁苦闷”的现实。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依据作品自身反映的主题。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项链一文,在分析评价它的思想内容时,一定不能脱离小说固有的主题思想,若离开了“玛蒂尔德”形象自身的本质意义去分析评价,那就要失去意义了。 3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揭示文章的思想主旨,即主题或中心思想,并评价其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鲜明、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或时代精神等。 4从文章的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结构安排、语言的运用和锤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并评价其优劣高下。如选材剪裁是否典型、真实、新颖、得当、有特色;结构是否上下连贯,是否完整均匀、曲折有致;表达方式是否自然贴切、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表现手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是否合情合理,达到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等等。 总之,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属于鉴赏、研究范畴。完成这类试题,一方面,要求考生有比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还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应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平时还应注意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古代诗文阅读 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理解文言文的语句的意思,首先,要理解构成语句的一个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把语句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弄错了,就会影响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的理解。其次,要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一个句子字面上的意思,才能把握文意。 二、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信、达、雅”这一原则。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是指泽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三、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要了解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就必须用简明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提炼概括。概括要准确恰当,还应注意比较发现异同,掌握共性和个性特征。 四、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是作者某种情感的流露,某种观点的表达。要从4个方面人手: 1发掘文章的论点或由论点引发的感慨。 2发掘作者对事件的是非评价。 3发掘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 4发掘用词的褒贬色彩,推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五、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最基本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正确地解读。 2通过吟诵达到动情。 3把握意象,深入意境。 4仔细品味诗的情致理趣。 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应注意4个方面: 1以诗作本身为本,深入理解其意,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2应抓住关键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 3要从诗作的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 4要顾及全局,联系社会时代背景。写作 一、记叙文的写作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一般说来,记叙文分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两种。前者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后者所记的人物或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记叙文是包含面很广的文体,童话、故事、散文、游记、通讯报道、人物传记、回忆录,甚至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是一种基本文体,有了熟练的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就有了写作议论文、说明文的基础。 2记叙文的基本表现手段 叙述是记叙文中表现人物活动与事件经过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1)六要素。所谓“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任何一篇完整的记叙文,都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否则,叙述中就会出现疑窦;或者有头无尾,线索中断;或者来路不明,无中生有。 (2)选择合理的叙述方式。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提前叙述,然后再用顺叙的方式从头叙述事件的整个过程。这种叙述方法能够造成悬念,使所叙述的事件更显得曲折动人。插叙,就是在顺叙过程中暂时停下原来的叙述,插进另一段叙述,以对刚才所叙的某一事物作必要的说明或补充。 (3)人称要通篇一致。人称是记叙文中进行叙述的“基准点”,叙述中的主体都要有人称来表示。在记叙文中,基本上只有两种人称,即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前者用“我”来作为叙述的主体,后者用“他”来作为叙述的主体。用第一人称使叙述显得真切,而且便于表达叙述的感情。用第三人称则便于超越时空限制,叙述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我们一般要求写真人真事,即写自己亲见亲闻或亲历的事情。这样采用第一人称是最为恰当的。这有利于我们训练写实的基本功,有利于我们自如地表达内心感受。为了使第一人称贯彻到底,写作时应牢记住“我”是叙述的主体,使所写的事件、人物都在“我”的视野之内,直到文章最后,也不要忘了由“我”的最后见闻或感受来结束。 (4)详略适当。详叙,即对人物或事件的叙述比较具体、详尽,使人读后能对所叙事物有细致、具体的了解。略叙,即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略的叙述,使人读后对事物有个简单的轮廓式的了解。 (5)描写。描写,是使叙述形象化的一种写作方法。由于它是和叙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所以也把它称为形象化的叙述。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就是叙述,因为它仅仅说明了一件事实;而“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这句话就不仅说明了事实,而且还说明了这事实是“怎么样”的,它使这种事实在人们头脑中不再是概念的,而是有一定形象的,这就是描写。 从方法上来分,描写可以分为细描与白描两种。细描,就是运用较多的修饰词语,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描写。白描,就是用较少的修饰词语,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简略的描写。从内容上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使文章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环境描写包括生活场景描写与自然景物描写两种。这些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形象地表现环境本身,而且还能衬托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游记及一些抒情散文中,这些描写往往是文中的主要内容。 描写,首先要明确目的,描写只起修饰作用,文章写得好坏,关键在于材料和立意,我们不能为描写而描写,不能因为内容空洞为增加字数而描写。其次,描写时应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即抓住该人该事物与一般人和事物的不同之处。再次,描写时应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力。 3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就是讲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它使文中记叙描写的意义更为突出鲜明,使文章内容更有深度。 (1)记叙文中的议论方式。用议论引出记叙。这就是在记叙前作者先写出自己的看法,紧接而来的记叙就像是对议论的具体说明。这种议论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得鲜明,同时易于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夹叙夹议,就是在记叙过程中同时进行议沦,紧接着就所记叙的事物进行阐明、发挥。在文中,后面的议论是前面叙述的自然发展,它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所叙事件的重大意义。用议论总结记叙,这种议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它往往也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种总结得出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议论要注意:议论与记叙在内容上不能脱节,换一句话说,就是议沦与记叙的内容是一致的,议论要恰如其分,不要为议论而议论。议论中要有新意,不要全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议论不宜过多,记叙文仍然要以记叙为主,议论过多会冲淡记叙的主体而令读者望而生厌。 (2)记叙文中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在叙述、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抒情时应注意:不矫揉造作,要有真情。记叙文要动人,不能只凭一些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和几个惊叹号去抒情。文中抒发的应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作者写作时有了真情,感情的泉水才能流诸笔端溢于言表,读者看了才会感到自然,从而引起共鸣。全文感情基调应该一致。每一篇记叙文都有一个感情基调,有的是感叹美好事物的,有的是赞美歌颂伟大精神的,有的是对某一事物进行一般介绍的,有的是重在抒发自己欢乐情感的。文中所有抒情部分都应与这种基调一致。怀念的基调应该深沉,赞颂的应该敬慕向往,一般介绍的应该客观冷静,抒发欢乐感情的应该热烈高亢。否则,文中出现了不协调的抒情段落,就会不伦不类,破坏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4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记叙文不论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都不只为描述一个现象或记述一个过程,而是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必须是先在作者心里产生,然后体现在文章里。因为文章是写给人看的,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就要考虑到别人读这篇文章时会受到哪些启发,获得哪些教益。或者是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想表露自己的什么观点、什么感情态度。这就是中心思想。在表现中心思想上,考生常犯的毛病有:不问中心,只管信笔写下去,知道多的,多写;知道少的,少写;不知道的,不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种文章很难让人看出中心思想来。写成人高考作文,还是要先立意。古人讲“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对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摸不清,只有个轮廓、大意,或是把文章的题目当成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虽有了中心,但无关紧要的话说得太多,有关中心的话说得太少,无法明确中心思想,材料淹没了中心。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一篇文章里,这也想写,那也想写,结果主次不分,一样也没写清楚。 (2)要有充实具体的内容。记叙文不仅要有鲜明正确的中心思想,还要有充实具体的内容。因为中心思想是靠丰富具体的内容来表现的。如果内容贫乏,或臃肿庞杂,就无法表现中心。成人高考考生在内容上常出现的问题是:内容抽象笼统,没血没肉。有的考生写记叙文,如果写人,就罗列几条优缺点,像写鉴定一样;如果写事,就写一个简单过程,只有梗概,像写内容提要一般,这样的文章当然得不了高分。内容多而杂,材料淹没了中心。有的考生写作文时没多少话说,又怕字数达不到要求,就拼命写出许多题外的话,漫无边际,不扣中心。内容一般化,材料不典型。有的文章,内容平淡无味,这是因为选的材料虽然能说明中心,但不典型。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往往选材是:这个人很早就起来背英语单词,晚上学习到下半夜两点;遇到一个难题做不出来,就一遍一遍地演算,直到做出来这样写很一般化,不典型。 (3)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往往是互相结合、交替使用的。人们常说“夹叙夹议,议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就是这些表达方式相互结合、交替使用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只叙不议,或只议不叙,单纯的记事、写景或抽象的议论、泛泛的抒情的文章是很少的。我们平常说的记叙文,只不过是以记叙为主,但有时光靠记叙还不够,还要把事物的状貌、神态和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描写。 记叙文的议论应该是要言不烦,或在文章中间,或在文章末尾。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 对其所记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感受,其作用在于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议论一样,抒情也必须以记叙为基础。抒情贵在真挚、自然,最忌矫揉造作。 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虽然是各具特点的表达方法,但并非截然分开各不相干,而是要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议论文的写作 1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议论文,又叫论说文、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学体裁。议论文根据议论对象、议论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类型。政论,是对时事形势、政策方针等展开议论的文章。如报纸上的“社论”、“时事评论”、“观察家评论”等。思想评论,是对社会风尚、人们思想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的文章。如报纸上的 “短评”、“思想杂谈”等。作品评论,是对书籍、影视、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展开的议论文章,也称文学评论。杂文是针对社会问题利用文艺创作手法写作的议论文。 根据议论的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两种。立论,即在文章中树立自己看法的文章。驳论,即在文章中反驳别人观点的文章。 2怎样写好议论文 (1)先确定中心论点。沦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考生写议论文常见的毛病是中心论点不明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就是在动笔之前没有想好以什么为中心论点。有的考生写议论文,只是围绕作文题目发议论,如果题目本身可以构成论点,那么围绕题目写也还可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构成沦点。大量的以词组的形式或以单个词的形式出现的议论论文题目就不能构成论点。对这类文题就要先想好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论述才行。当然中心论点的确定还要以题目为依据,不能脱离题目,也不能大于题目或小于题目。对于读材料作文,要先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中心,依据材料的中心,联系题目要求,来确定中心论点。同样,所概括的中心必须和材料内容吻合。 确立论点的过程,就是对议论对象作具体分析的过程。只有对议论对象分析得正确,才能使提出的论点正确。 (2)论据要和论点一致。要真实、充分,有针对性。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在文章中起支持、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论据要和论点有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如果论据不能紧扣论点,就讲不清道理,就没有说服力。另外,论据应该真实、充分,有针对性。论据应该是确凿实据,泛泛的、似有似无的东西,很难有强烈的说服力。所谓充分,不仅指数量,而且指用作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能勉强,要能切实起到证明的作用。针对性强,是说对事例要有取舍,语言要概括,突出举例中论点所需要的部分,不能以叙代议。考生们写议论文,往往对所举事例不加取舍。把一件事从头叙到尾,这是写议沦文的大忌;只有突出了论点所需要的部分,才能使事实与论点之间真正具有逻辑关系,事实才能起到真正的论证作用。 (3)要分析、说理。议论文重点就是要议论。“议论”就是分析和论证。应该怎样分析,还要看具体事例。有的事例可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有的事例也可以分析它形成的条件和影响,也可以从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上加以分析,也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 3几种常见议论文的写作 (1)思想评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强烈的针对性。文章一定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议论,即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而发表见解。写这样的文章,就是为了纠正我们工作、生活中的过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较高的理论性。思想评论,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停留在作者表态、说明好坏的地步,而要对所议论的事实进行分析,指出包含于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严密的逻辑性。议论要有根据,要有合理的推理过程,让人读了信服。较大的灵活性。文章内容可无所不谈,写法可多种多样,篇幅也可大可小。写思想评论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内容。 (2)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也就是人们阅读作品后发表的评论,所以它属于评论的范畴。但是我们应注意它和相近文体的区别。首先,它不同于作品评论。作品评论是对作品本身,即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评价,指出得失,总结出经验与教训。而读后感则是从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触、得到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的义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后感是借题发挥,它议论的重点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它实质上仍是一种思想评论。其次,它也不同于思想评论,由于它的议论是由作品引出,所以写作时必须扣紧原作,不能任意发挥。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认真阅读原材料,正确理解原作内容,万不可在对原作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随便发表感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作品中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议论。读后感必须写得集中,因此,一篇读后感只议论一个问题。读后感中的议论切忌面面俱到。它不应该老生常谈,而应该谈自已在阅读中受到的启示,谈从人所共知的道理中发现的薪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引论部分就应该写明要议论的原作的中心内容,重要语句应引用原文。如果原作是大家所不熟悉的,则应写明原作名称和出处。读后感应根据自己议沦的内容命题,不要直接以“读后感”命题。为了点明文章体裁,可拟定副标题:“读后感”或“读有感”。把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方式:“引一议一联一结”。引,引述原作定立意之本;议,言明立意核心及中心议题;联,联系实际进行论证;结,得出结论,归纳全文。 (3)驳沦文。驳论文就是在文中批驳某一论点的议论文。这种样式的议论文往往把批驳的对象在引论中提出,然后针对它进行议论,从这一点看,驳论文和一般的论说文是有区别的。一般驳论文采用以下方法:指出对方言论中论据上的错误。论据是论点的根据,论据站不住脚,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指出对方言论论证上的错误。有些言论即使论据是正确的,但只要论证中有错误,得出来的论点也是错误的。指出对方错误言论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言论自然是错误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与对方错误论点对比,通过比较辨明真理。写驳论文时应该注意:写作之前将对方言论作全面的研究分析,弄清它们是全部错误还是局部错误,以便在批驳时能是非分明,区别对待。写驳论文应采取科学态度不能强词夺理,而要以理服人。不管论证何等激烈,在说理上可以而且应该各不相让,但对持有反面论点的对方必须尊重其人格,文中不应出现不礼貌的语言。 4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论点的正确,简称例证法,俗话叫摆事实。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事例证明论点是最有说服力的。应注意的是:所举事例必须真实具体,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论据要能说明论点,跟论点一致。对所举事例要进行概括,进行分析,不能以叙代议、以事代理。 (2)引用沦证。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或是科学上的公理、人尽皆知的常理,或是古今中外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名家言论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论证方法叫引用论证。运用引证时要注意:引文要准确、可靠,被引用的言论须是经得起考验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字句不能有错。对引文也要加以分析。 (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证明论点,简称喻证法。这种方法既能增添文采,又能使所论述的道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注意:所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可信,最好是人所共知的。要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和要论证的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我准。既要生动又要简明,不能让用来作比的事物掩盖了要沦证的道理或冲淡了议论。 (4)因果沦证。此法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用原网来证明结果;一种是用结果来推论原因;第三种是由一种结果去推论另一种结果。其中,第一种应用较多。 (5)正反对比论证。将两种对立事物或两种相反的观点举出来,进行分析比较,以阐明正确观点或批驳错误观点,这样的论证方法就是正反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对比鲜明、是非清楚,给人印象深刻,论证效果好。运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对比要鲜明、具体。要有相同的类比点。要有同等的对比量,就是说正面如果讲了两个方面,反面也要讲两个方面。要一个对一个、一组对一组,对比均衡眉目清楚。不过有时为了突出全丽也可以多举一些正面的例子。 5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 并列式是指在论证思路中,或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 对照式是指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 层进式是指在论证思路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总分式是指在论证思路中,先总论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论。 三、说明文的写作 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事物形状、性质或成因、功用等特征的文章称作说明文。 说明文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凡是介绍知识性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的范畴,像各种工程设计、机械产品的说明书,各种生产工艺的操作规程,旅游地区的景物介绍,等等。 说明是一种写作方法。说明的具体方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不仅应用于说明文中,记叙文、议论文写作中都缺不了说明。成人高考的考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能写一般的事物介绍、普通实验报告、生活中的基本劳作的操作程序等说明文。 写好说明文需注意以下问题: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是否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得了解这个事物。怎样了解事物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它的特征,认清它的本质。有些事物的某些特征,还要经过长期的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清楚。比如了解某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就要随时观察,白天如何,夜晚如何,春天如何,冬天如何,而且要多观察几只同样的动物才行。还有一些事物不可能全部观察到,如写有关历史事件、古代制度等就不能完全依靠观察,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的可靠资料,充分利用前人或者别人观察所得的经验,作为写文章的依据。 2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通过观察,有了丰富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