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1013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主备人:郝渠小学 吴晓琴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四篇精读课文,说勤奋、 李时珍夜宿古寺 、维生素C的故事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练习5。教材分析:这说勤奋、篇课文教导学生明白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李时珍夜宿古寺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介绍了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维生素C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教学以了解互联网的知识,指导朗读为主。第五单元分析习作是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学习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目标:1.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 能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3. 熟记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4.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勤奋踏实和努力5.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帮他人出主意。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背诵。2.熟记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3. 学习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难点:一些词语、成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背诵。课时划分:16、说勤奋. .2课时17、李时珍夜宿古寺.2课时18、维生素C的故事.2课时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2课时练习5. .3课时共计11课时沈闸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课题16说勤奋教学内容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条理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投影 录音教 学 预 案再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2、板书课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3、解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宋、砸”是平舌音。“枕、稍、础拙”是翘舌音。“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2)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3、再读课文。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4、指导分段。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第4自然段)三、学习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2、指导朗读第一段。四、生字练写1、练读生字。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3、练习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生试背第一段。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二段。(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自由练读。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自由练读。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2、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三、试背课文1、自由练习背诵。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四、作业1、说一说词意。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2、造句。既又只有才能才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沈闸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课题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内容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条理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3、练习复述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教学准备投影 录音教 学 预 案再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李时珍,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题?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3、指导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投宿古寺师徒对话记载草药)2、讨论分段。第一段(14)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第二段(57)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2、 教师巡视指导3、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反馈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3、(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4、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过渡:入夜,李时珍在用砖块垒成的简陋桌子上开始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李时珍在记录草药时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这句话,引导合作探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李时珍这样做仍然为的是“万民”,进而体会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6、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7、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讨论:李时珍经验丰富,在察访过程中,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他常常冒着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四、积累内化练习复述课板书设计17 李时珍夜宿古寺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端详、扯下、嚼嚼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教学反思沈闸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课题18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重点难点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投影 录音 电脑教 学 预 案再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 板书课题.2、看了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围绕课题发问:如什么是维生素C,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等。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布置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初步懂得生字新词的意思;(3)遇到难读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到课堂交流时提出,大家一起讨论。2、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艰苦 危险 浑身 路程 拖累 尸体 秘密 物质 缺乏 适量 蔬菜 哥伦布“艰、浑、伦”是前鼻音,“程”是后鼻音;“尸、物、质、适、程、蔬”是翘舌音;“伦”声母是l,不是n;“危、谓”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解释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3)简要介绍哥伦布。3、 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组织学生讨论。三、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大段。2、出示:那时,航海生活不但艰苦,而且充满危险。引导讨论: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设想一下航海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哪一种危险最大呢?它究竟可怕在什么地方?3、你会用“不但而且”造句吗?四、指导字形。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2、指导字形:“艰、浑、程、拖、秘”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危、质”为半包围结构,“危”的下面是“厄”;“质”的第一、二笔都是撇,不是“厂”。3、指导书写。五、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三遍。2、 熟练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引出“突破点”。1、提问:那些留在荒岛的生病船员,在回答了哥伦布的“怎么活下来的”问题之后,哥伦布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2、教师小结三、探究产生的原因。1、出示探究题目:哥伦布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是不是哥伦布太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2、引导学生通过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词句把握课文的脉络,弄清故事的情节,为后文的维生素C的发现做好铺垫。(1)这些船员得了怪病要求留下来,哥伦布此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会想些什么?(2)哥伦布胜利返航本应该高兴的,为什么心情越来越沉重?(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哥伦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相机理解“起死回生”。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四、引导探究维生素C的发现。1、由吃野果子救命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什么?2、出示“一就”的句式,体现了哥伦布什么样的心情?3、野果子里面的秘密是什么?4、谈谈维生素C对人体还有哪些作用?哪些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你平时吃的水果蔬菜多吗?都吃了哪些?五、复述课文。先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相互评议。六、布置作业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2、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看看有没有新的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沈闸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课题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重点难点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教 学 预 案再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投影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2、“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投影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课题)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5、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好吗?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没有。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自己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和小组同学交流3、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及时解答。4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识?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三、学习生字。1、教师示范2、学生临写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练习朗读课文,加深理解。3、有机会的话,去上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简单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6)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7)这里的“网”和“线”为什么加引号?教师提示: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引号,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网”不是普通的网,“线”不是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8)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 );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 )传到(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投影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 )、( )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3、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3)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这说明了什么?(4)你还想让互联网帮我们做什么呢?8、讨论:假如现在让你给远在美国的叔叔写一封信,你想用什么方式呢?为什么?(5)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些更加奇妙的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三、总结谈话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板书设计“大网”包住地球通过飞速流动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线”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教学反思沈闸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课题练习 5教学内容1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2成语 口语交际有学问3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1、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增加语言积累;2、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3、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重点难点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教学准备投影教 学 预 案再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题意,完成作业2、投影出示:(1)题目争功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看出是哪些人在争功吗?(2)假如你是小主人,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部分能用什么成语来替换?换上之后读一读。 3、组织讨论: 学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集体交流评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交流,并自评、互评二、总结谈话 1、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故事,你能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编写成小故事吗?一定要注意说明了什么道理哟!第二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读读背背 1指导。 (1)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2)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体会。(2)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4)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5)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6)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7)集体背诵。(8)指名读练习要求。(9)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10)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11)交流讨论结果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指名试读,正音。教师相机点拨。 3练习。 4反馈。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大家想不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呢?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1、故事一:小明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大家说他是“假雷锋”,更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2、指导学习课文,在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学把它编成小故事来演一演。3、各组交流。4、在大家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拿主意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还可以用讲故事、演小剧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讲或演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5、交流汇报。三、总结谈话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