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七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0389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七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七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七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减法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在计算方面以三位数的减法为重点,有笔算、估算、口算及减法的验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放在两步计算的问题上,由于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复杂,学生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掌握和巩固。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又是首次教学,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本单元教材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分四部分交叉编排,使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课时:九课时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2学会减法的验算。教学重点: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 导入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根据回答板书:335-123= 2探索335-123的算法。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2)你会验算吗?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4)小结: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 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3) 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2.想想做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1) 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2)指名板演。3)全班核对答案。3想想做做第3题。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4题。1) 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4) 同桌互说怎么求。4)学生写在书上。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第二课时 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要求: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重点: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36 124336 324436 624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2用竖式计算。623412 534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二新授1教学例题。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1) 指名板演。2) 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3) 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5) 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1) 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2) 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3) 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4) 师示范,边做边说。5) 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7) 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2)生边说,边做。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想想做做第2题。1) 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2) 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1 想想做做第3题。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4想想做做第5题。1) 自己读题。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3)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4。第三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的练习七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1完成练习七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1251571161891205015070110618090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同桌互说后汇报。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5)同桌互说后汇报。2练习。15080 12080 1609013060 12050 18090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3完成练习七第4题。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4)生计算后汇报。三笔算减法练习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 637449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被减数546729627434210减 数20543927613873差1) 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2) 指名说,核对答案。3完成练习七第5题。1) 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2) 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3) 同桌互说后汇报。4) 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5) 核对答案,订正。四课堂作业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做练习七第3题。第四课时 练习课(二)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教学要求: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计算练习 12040 17090 16080 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1) 同桌互指算一算。2) 开火车说答案。3完成第7题。1) 师出示题目。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2)生独立计算。3)指名汇报。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互说后汇报。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8题。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4)集体核对答案。2完成练习七第9题。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5)小组互说。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3完成练习七第10题。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2)生独立完成。3)集体核对订正。4)指名说解题思路。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第五课时 隔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1 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2 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教学难点: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一 复习1出示复习题: 263164 26318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1:瞧!图书馆又进新书了。1)指名读题。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你会算吗?2)指名列式。(师板书:204-108)3)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4)(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5)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6)你遇到什么问题了?(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7)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8)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同桌讨论。9)你为什么这样算?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教学试一试1) 生自己先算一算。2) 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3)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三联系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03-158 600-347 800-592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3)独立完成。4)汇报核对。2想想做做第2题。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3)汇报核对。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5)汇报核对。3想想做做第3题1) 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 各自计算,进行观察。3) 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4想想做做第4题1) 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第六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练习八第13题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 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二计算方法的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17090 15060 14080 11040 13080 11030 34040 13070 2完成练习八第2题。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笔算过程。问:这组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师小结。3练习506287 401255 400255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3题。1) 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2) 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3) 请学生计算。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第七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练习八第48题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板书课题:练习)二计算方法的练习1口算。300+600 16090 1809012040 32020 4808040+5 11060 17080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1)生练习,指名板演。(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1) 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5题。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2完成练习八第6题。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八第7题。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5)指名说解题思路。5练习八第8题。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第八课时 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复习第15题教学要求:1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一 揭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板书课题:复习)二笔算减法的复习1口算。630600 37030 100050012040 32020 4808040+300 20060 170802完成复习第1题。出示第1组题。1) 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2) 自己算一算。3) 开火车核对答案。4)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 被减数(减数)相同6) 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第2组题。1) 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 自己算一算。3) 开火车对答案。4)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 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复习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4完成复习第3题。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2)生独立练习。3)集体核对。2完成复习第4题。1) 指名读题。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2)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是什么意思? 指什么村的人多,什么村的人少?2) 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3) 生自己完成。4) 汇报,对答案。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三减法估算的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 791 598 6082完成第5题。1) 提问:怎么算?从哪里看出来的?(大约)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2)指出:在估计时,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3)学生进行笔算检验。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第九课时 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复习第611题教学要求:1.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一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二计算综合练习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2完成第7题。1) 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2) 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复习第9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3)组织评讲。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第10题。1) 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3)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3完成第11题。1) 学生独立读题解答。2) 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第七单元 认 识 角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并借助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比较角的大小。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会辩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难点。 课时:2课时第课时 认识角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5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用具 扇子、剪刀、钟面、三角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面上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上面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注意:老师在示范时要规范,不能只指着角的顶点。) (2)出示一个五角星,学生说出五角星上的角,再说出有几个角。 (3)出示钟面,指名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示范时用手指着从顶点起沿两条边指,说明这就是角。 (4)再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然后老师演示出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只是引导观察,不做进一步说明。)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将剪刀、三角尺、钟面上形成的角抽象出来说明是角。 (2)提问:这里的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在每个角上指一指。) 都有几条边?(在每个角上的两条边上描一描o),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相应板书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上黑板分别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什么东西的上面有角。 4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独立判断。 (2)集体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判断的理由,特别是对反例判断的理由。 二、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1,我们认识了角,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1)提问:角必须具备些什么条件?(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要尖,边要直。) (2)学生动手操作。 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初步感悟。 (1)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拉动开合两根硬纸条。 提问:看一看这样能不能形成角?角的大小一样吗? (2)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这样的原理出示钟面模型,从 12点开始转动分针。 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叉开的角度怎样?(越来越大。),它们所形成的角又有什么变化,(角也越来越大。) (3)出示第69页4幅钟面图。 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因为它们时针与分针叉开的角度最大(或最小)。) 追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角有没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谁有关? 3进一步感知。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们用手边的扇子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一边动手,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扇子两边开合的大小。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请学生们用剪刀再操作一下,观察一下。 (4)提问:你现在明白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角大,说明什么?角小,又说明什么? 三、比较角的大小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角是大小之分的,那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2出示第70页的两幅钟面图: (1)请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 (2)组织分组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组织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均可。 3重点说明重叠比较法。 课件演示:先把用硬纸条做成的角拉成与左边钟面上的角一样大,再把它放到右边钟面上,就可以看出右边钟面上的角比较大。 4动手比一比。 请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可以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交流,教师注意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当学生数出角的个数后,再让他们指一指分别是哪几个角。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通过这里的三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3)提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图形?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5页,例题,“想一想”,“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钟面模型、钉子板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认识 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图略画) 学生回答后,再要求指出是角的图形中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请学生指出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 二、认识直角 1初步认识。 (1)说明: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出示三角板。),其中有一个角(指直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2)出示另一个三角板,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三个角之后,提问:其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把两块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叠在一起,请学生们说一说,重叠在一起的两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和三角板上的其他两个角一样大吗? (指出: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 门)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找一找它上面有哪几个角,提问:这4角是直角吗? 请学生们动手操作比一比。 再拿出一个纸工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比一比,提问:纸工袋上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角?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那么一个长方形有几个直角?像这样的直角,我们可以在黑板上面出来,(板书演示。),这个画出来的角就是直角,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一般在直角里用符号来表示(在直角上画。) 请学生来指一指直角的顶点和边 2加深认识。 (1)你能在教室里找到更多的直角吗? (2)出示钟面,提问:当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可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回答。) 三,体会直角的大小 1(1)我们认识了直角,同样也可以用一张纸(出示一张圆形的纸。) (2)老师示范,学生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3)将所折好的直角转动,在不同的位置上停留,请学生说一说它是不是直角,使学生认识到方位不同,但都是直角。 2、教学试一试。 (1)再请学生们拿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各折出一个直角。 (2)比一比所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刚才圆形纸折出的直角比一比。指出:虽然我们用了几张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纸去折直角,但折出的直角都是同样大的。 (3)验证:将折好的直角再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提问:这两个直角大小相同吗? 四、如何辨认直角 I教学例题。 (1)出示数学书,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 (2)学生们动手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用折好的直角等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学生们动手操作。 提问:课桌面、黑板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用书上所示的两把三角尺拼一拼直角。 (2)想一想:用另两把三角尺是不是也可以拼出一个直角呢? 请学生们动手拼一拼。 4教画直角。 (1)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比出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可以用三角板来画。 (2)示范:先确定顶点,再由这一点起画一条线,再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一条线上的一点合在一起,再把直角的一边和这条线合在一起,然后从直角顶点起,沿直角另一边画一条线,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直角,(在直角里标上。) (3)请学生们在第74页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另外一种形状的直角。 五、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学例题。 (1)出示第73页的3幅钟面图,请学生们从中找出直角。 (C)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大? 说明: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 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小? 说明: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练习: 说明:今后的图形中如果看到直角符号,就说明这个角是直角不必再去用已知的直角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们练习。 (2)提问:哪些图形中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第八单元、乘 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和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会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2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要求 L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的意识。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一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敷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重难点:不进位乘法教具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 1口算: 2X 3 7X4 6X5 5X 9 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 8个十是( ) 16个十是( )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 二、教学几十乘几的口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几头大象? (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一题的四组题,请学生们3观察。 提问:以下几题,你打算竖着做,还是横着做? (2)学生们练习: 提问: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竖着算? (2)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1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 4练习。 40X 2 60X3 70X 4 50X3 三、教学不进位笔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们摘的情况怎样?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学生自己列式算一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2)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 着重评讲:在计算14X 2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 (3)说明:按这样先分开乘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笔算142。 (4)出示14X 2,说明用笔算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 说明:竖式要先写乘号前面的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 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提问: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说明:笔算乘法142时也要分两次来算,但要从个位算起。 提问:个位上几乘几得几(说明:8要与个位对齐,并板书。) 提问:再算几乘几?为什么这时是与“l0”相乘;而不是“1”?得多少?(强调: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2相乘得到2个十,是20。说明:20的“2”对齐十位写,“0”对齐个位写,板书为20。) 提问:最后算什么?(将两次积相加,得28,并板书。) (5)请学生们口述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么算。 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 1 4 X 2 (说明书写位置,并板书。) 2 8 请学生们看着竖式说一说笔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3X21。请学生读题。 说明:3X21写竖式时写成竖式的形式,计算比较方便。 (2)学生们计算,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指导学生们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乘起? (2)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 提问: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写? 说明: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第一行4题。 (1)学生们分组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分别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够。 (3)完成第(4)问。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横行第4、5题。 第二课时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798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用具: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头提问题练习。(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2引入新课。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老师分别板书。)(3)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请学生们各人自己列式解答。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进行交流。组织全班进行归纳。 提问: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谁知道了,谁不知道?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指名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解题思路。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请学生们由问题出发去想一想,并独立完成。 (2)将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小结。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并完整地说一说题目。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2张成人票要用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步骤同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这是第二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分小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组织交流、讨论、并对问题予以解答。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有关乘加、乘减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想想做做”第5题。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七第l一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口算、笔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看谁练得又快又好。(出示课题o) 二、计算练习 (1)20X3 40X 2 60 X 4 7X30 (2)21X 3 42 X 2 33X 3 14X2 请学生们口算第(1)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小结: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看作几个十乘几。 请学生们口算第(2)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l题。 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用竖式计算。 23X 3 4X12 (1)请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练习七第2题。 集体订正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结:笔算乘法时,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三、解决实际司题 1完成练习七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解题过程。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跳绳的有多少人呢? 小结: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了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先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解答。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提问:“孵出小企鹅的天数比你的3倍多1天”是什么意思? (2)学生们说说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完整地读题,并且独立完成。 (2)说一说解题思路。 (3)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多2 盆”请学生解答。 (4)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的2倍多2盆”请学生解答。 4请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些什么内容?它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40X 2 23X 2 l0X 7 1 3X 3 50 X 3 2X13 50 X 5 32X3 23X 3 60X5 4X70 66X1 41 X 2 80X 2 50X5 21 X 3 31X 3 2X 23 8X 70 2X 41 90X 1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2X4 32X3= 33 X 3 21X3= 三、解决问题。 1菜场运来鸡蛋58筐,鸭蛋32筐,卖出鸡蛋12筐,现在菜场有鸡蛋多少筐? 2学生们在植树节种了3行杨树,每行4棵,又种了13棵松树,学生们种了多少棵树? 3桃子有35个,梨子有2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和梨子的总数2倍,苹果有多少个? 第四课时 进位乘(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具准备:7捆小棒、12根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X 3 30X 2 14X2 21X3 32X 2 23X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 21X3 32X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36 X 2)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36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说明:因为36在40和30之间,30X 2得60,40X2得80,所以36X2的积在60和60之间。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36X2,方法不服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提问:36 X 2表示有几个367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36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36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提问;原来共是6,捆,怎么最后成了7捆?(因为2个6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36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6得12,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3得6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结果是72。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36X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32X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找出错误并改正,再说一说每题错误的理由- 提问: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们估算。 课本第83页,“想想做做”第4、5题。 第五课时 进位乘(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