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部分文言练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946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部分文言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部分文言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部分文言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水同步练习1、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若)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渚崖 (水边、岸)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没有)2、加线词语的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吾非至于子之门;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3、对下面加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填空(1)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时期的 ,名 , 家, 家代表人物,与 并称“老庄”庄子又叫 ,是由 编写的,现存 篇()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 形式,讨论了 的问题 5、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之: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若:以为莫己若也 望洋向若而叹曰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莫己若者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7、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的?河伯为什么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呢?思路解析及答案:当他看到自己水势浩大,冲决而行,使人“不辩牛马”,觉得自己力量无穷,是对自我的不切实际的评价 当他发现到了海边,那海水更其壮观,“不见水端”,寥寥数语,一片无际无涯的水的世界,让他大吃一惊不得不承认自己水势太小了,故有此叹8、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呢?思路解析及答案: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更为此前自己的自我评价而汗颜也使他有了新的认识,亦即世界的无限9、 秋水时至,河伯是一种怎样的态度,见到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思路解析及答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的态度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见到大海后,态度变为“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文篇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了“不见水端”四个字,然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向海神若发出了由衷的感叹10、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发?思路解析及答案: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果从河伯这个角度入手可以有下面的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自高自大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可骄傲;跳出井底,才能见到真正的天空如果从“河”、“海”这个角度出发,则可以理解为: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等等一、基础知识1、选出停顿错误的两项(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F、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轻伯夷之义(轻视) (2)少仲尼之闻(名声)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3)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的“穷”,意思相同的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寇莫追;C觉宇宙之无穷;D不忍穷竟其事思路解析:例句中的“穷”是“穷尽、完结”的意思A是“阻塞不通,与通相对”B是“走投无路”D是“穷究、追究到底”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B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性善”论,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庄子、老子都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庄周、李耳并称为“老庄学派”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纷纷出现,在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之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从而形成学术繁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5、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6、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的哲学家, 家的代表人物7、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2)野语有之曰( )(3)吾非至于子之门( )(4)而轻伯夷之义者( )(5)东面而视( ) (6)望洋向若而叹( )8、用双竖线将语段划分为两部分9、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0、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答案: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谦虚,不能自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等深层探究:秋水全篇文章都在设喻,那么从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两则成语中,从整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思路解析:第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第二,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第三,人贵有自知之明第四,知耻近乎勇第五,谦受益,满招损第六,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第七,自大由于无知第八,有比较才有鉴别扁鹊见蔡桓公练习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 益:_ 深:_ 2.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 走:_ 3.桓侯故 使人问之 故:_ 使:_ 4.汤熨之所及也 汤:_ 及:_ 5.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 6.使人索扁鹊 索:_ 7.火齐之所及也 齐:_ 8.立有间 间: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好:_ 10.桓侯不应 应:_ 11.居十日 居: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_ 三、阅读训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xun B腠zu C汤tng D齐q 2用原文填空 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3 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4 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 5 拓展填空 忠言,良药6 给下列句子停顿并翻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7 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 所及也 8、 读准字的音 l 桓( ) 腠( ) 应( ) 悦( ) 还( ) 汤( ) 熨( ) 齐( ) 扁( ) 鹊( ) 髓( ) 遂( )9、 按原文填空。 (1)表现桓侯固执、 自信的一句话是:_(2)桓侯对扁鹊的忠告所作的评价 是:_ (3)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 (4)写出桓侯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神态的两个词语 是:_10、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 A深恶痛疾 B积劳成疾 C大声疾呼 D手疾眼快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甚矣,汝之不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江(长江)阴_ _; 洛(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华(华山)阴_; 10.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甚矣,汝之不惠。 12. 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争论不_ 移风_俗 诉_法律原形_露 付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 13、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1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16、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捕蛇者说练习 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3) 苛政猛于 虎也 ( ) 2、 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 3、 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去死肌,杀三虫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西蜀之去南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B C D 5、 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2 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 3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三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1 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 齿: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傲尔远逝 译文: (2)斗折蛇行 译文: (3)犯寒暑 译文: 4 填空、简答。 (1) 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强烈反差。 4、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完成下题。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 (3) 更若役(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 注释: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子路孔子的学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吾舅我的公公。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 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五、阅读捕蛇者说第1-2节,回答问题 1 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 6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6 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 殚 其地之出( ) 犯寒暑( ) 又安敢毒 耶( )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 欲言,无可进者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4.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7 阅读捕蛇者说3-4节,完成下题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乡邻之生日蹙( ) 又安敢毒 耶(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 3.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5 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蹙(c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 )食:吃 C. 曩与吾祖居者(nng)曩:从前。D. 蒋氏大戚 (q )戚:悲伤 6 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 7. “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8. 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9.(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 (2) 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10.“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号呼而 转徙,饥渴而顿踣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 不愠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13.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4. 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答: 15.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 (1) 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6. 解释加点的词语。 (1) 谨食之,时而献焉( ) (2)以尽吾齿( ) (3) 则熙熙而乐( ) (4)今虽死乎此( )17. 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 起 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8.这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9. 解释加点的字。 视其缶( ) 谨食之( ) ( ) 以尽吾齿 ( ) 20. 翻译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