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居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的建设,对进一步稳固党对农村的领导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以唐王镇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唐王镇经济薄弱村党建现状唐王镇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镇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6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该镇历史悠久,因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并驻扎此地而得名,素以农业发展为主,有“大白菜之乡”之美誉。该镇45个村“两委”班子基本健全,能够发挥各自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部分农村党员能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积极支持村党支部工作,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延包及农业税征收取消之后,有些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目前还有2个村没有村“两委”办公室,3个村没有党员活动室,26%的村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更有的村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村有10个,占21.7%,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7980余人,其中党员259人,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唐王镇是个农业大镇,大部分村主要依靠粮食种植。由于没有主导增收产业,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无来源,致使村级工作失去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加之日常办公经费的开支,村“两委”工作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村“两委”阵地的建设力度,但由于受到财力制约,阵地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少数党员无学习场所,支部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减弱。全镇45个村虽然通过“两推一选”配齐了村“两委”班子,但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在发挥作用上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发展劲头不足,难以驾驭复杂局面。2、村干部待遇跟不上,影响工作积极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村级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尤其是遇到夏秋两季“禁烧”、美国白蛾防治以及土地流转等重点工作,村干部基本都要抛家舍业、加班加点地忙。但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偏低,只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能发放村干部补贴,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个别村干部利用农闲外出打短工挣钱,很少有时间深入思考村里的各项工作,导致工作无起色,经济发展缓慢。3、少数村干部素质偏低,村级党组织建设“后继无人”。部分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矛盾,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知所措。不少村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多,特别是有文化、有组织领导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年青人大量外出,使村党支部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工作难度加大,村级后备干部人才缺乏。同时,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等靠要”等陈旧观念。老党员学习劳动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培训能力差、反应慢,致富无门,打工无路,家庭收入偏低,加之所处生活环境条件差,信息闭塞,致使思想观念守旧,缺乏敢拼敢创的精神,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明显。 4、极个别村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个别村干群关系紧张,由富变贫,由贫致乱,家族、宗族势力活动严重,派别争斗不断,正常工作无法开展,影响了农村大局稳定。三、对策及建议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存在的“无心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按照换脑子、建班子、学样子、送引子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换脑子突出解决无心办事的问题。引导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等、靠、要”等陈腐思想,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要敢于面对困难、抢抓发展机遇。当今社会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村干部思想守旧,怕风险怕受累,只看到满眼的挑战,却看不到整个形势有利的一面,看不到自己发展的路子和优势,固步自封、甘心落后。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呢?大量的事实说明,发展市场经济没有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没有市场观念和经济头脑是不行的,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有所作为。要解放思想首先要强化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这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根本和灵魂。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高新的技术增长才干。其次,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外面参观学习,激发创业致富的热情,开阔视野,找到自己的差距。近年来,唐王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了“千户万人出唐王”活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寿光、莱阳等地参观学习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进一步解放了村干部的思想,开拓了思路。回来后村“两委”干部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蔬菜大棚295个,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23家。 (二)建班子突出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活用载体,找准抓手,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村党支部班子。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班子,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班子,首先要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把教育培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结合上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活用培训教育载体,开展实用性强、有特色的培训活动。唐王镇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从2009年开始以成教中心为载体,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启动了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重点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脱产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每期学制2年,用3-5年的时间,使“两委”骨干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提高村“两委”成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注重对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逐步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充分调动在农村一线、有技术、能致富的青年、妇女的入党积极性,采取集中培训、党支部成员帮助以及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等方法,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成为党组织强有力的后备军。在强调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其他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继续坚持和深化党员“双示范”、“双培双带”等载体活动,激发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唐王镇韩西村在村党支部的号召推动下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在三夏、秋收时节帮助群众生产,在两季禁烧工作中义务做好巡查员和防火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树立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对于个别常年建不全班子的村,可以拓宽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渠道,借鉴外地实践经验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选派,也可从先进村中选派,甚至可公开向社会招聘,让真正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三)学样子突出解决无章办事的问题。按照“树起一个,辐射一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济发展、班子建设、人员管理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好的村作为示范村。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经济薄弱村向他们学习好做法、好思路,立足实际,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尤其是要学习先进村规范的运行机制。要着眼于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村级财务代理“三项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干部,用规范管理干部。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可以对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及适度奖励,在村“两委”干部中形成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更好地发挥领导带动作用。(四)选路子突出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村解决了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就必须找好发展的路子,路子对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培植经济薄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定要符合村情民意,注重发挥优势,做到因村制宜。致富的路子千万条,就看会找不会找,找到了又能否百折不挠地走下去。无论什么样的经济薄弱村都存在自己的优势,没有资源优势可以发挥地理优势,没有地理优势可以发挥人才优势。那种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认识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近年来,唐王镇依托“农业大镇”的实际,将工作思路上做了深入调整,确定了“做大做强农业,实施发展工业,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该镇卢家、井家两村建起了占地10000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并在6000亩的核心区成功举办两届历城区蔬菜采鲜节,通过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摆脱经济薄弱村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