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386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溶 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学习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引入】这五种液体都属于溶液,那么什么溶液呢?学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没有析出沉淀。【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板书】一、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回答】分解其他物质的作用。【板书】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教师指出】这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回答】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学生发言】1、可以用肥皂水洗。2用洗衣粉洗。(教师给予鼓励)【引导】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实验】活动与探究二:【互相交流】学生完成p27表格内容。【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活动与探究三”。【实验】活动与探究三:乙醇溶于水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交流讨论】完成p28表格内容。【结论】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讲解】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板书】3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液一液互溶:量多为溶剂,量少为溶质。通常:水是溶剂【设问】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回答】汽水。【提问】我们了解了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的用途。【学生发言】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剂。 【布置作业】习题2、3教学反思: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习情境】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鼓励)【解释】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过渡】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方案: 。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M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展示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探究情况】(选一组探究情况)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板书】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那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呢?【实验】活动探究四【观察记录】学生完成p30表格内容。【提问】这样的液体稳定吗?【回答】不稳定。【引导】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那什么是乳浊液?【板书】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设问】为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洁精的试管容易洗干净呢?【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发言】1用洗衣粉洗衣服。2用洗发水洗头。3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我们还学习了乳浊液与乳化现象。【布置作业】1、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中,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2、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教学反思: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正确理解溶液的饱和与浓稀的关系。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吗?【学生发言】1能 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实验】实验9-5、9-6【学生观察、讨论】【结论】1温度一定时,一定量溶剂中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2溶剂量一定时,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提问】上述结论中“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就不能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板书】一、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讨论】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能否溶解?【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提问】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讨论、总结】【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少量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溶解是不饱和溶液;反之,则是饱和溶液。【实验】 给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4、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1)降温(冷却热饱和溶液)(2)蒸发溶剂【提问】回想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分析、讨论】以刚才配制的食盐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为例讨论。【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板书】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情况下: 【提问】溶液因含溶质的多少还可以分成溶液和稀溶液,但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实验】10亳升水+2克食盐,10亳升水+0.1克氢氧化钙,分别振荡静置。【归纳】食盐溶液是浓溶液,但不饱和;而氢氧化钙溶液是稀溶液,却是饱和的。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板书】4、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思考】同一物质而言,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浓度大呢?【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作业】习题1教学反思: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涵义, 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 初步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回答】略。【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明白: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溶解的限度。【讲解】化学上用溶解度来表示这种限度。什么是溶解度呢?【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指在水中的溶解度)【讲解】溶解度这一概念要注意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温度。【板书】2.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3.影响因素:温度。【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过渡】我们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请看下面的资料。【阅读】p36页资料卡片【板书】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比一比】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提问】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回答】不正确。通常所说的不溶物即难溶物,溶解度001 g。【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投影】表9-1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讲解】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表示方法。【探究】课本p36的探究。【结论】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查找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3.列表法数据精确,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板书】3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讨论】p38讨论【板书】4气体的溶解度:(1)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增大压强,溶解度增大。(2)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课堂练习】1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学生回答】1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2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水受热时有气泡冒出。鱼塘水中溶氧量减少,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习题3、5、6、8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教学反思: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1、溶液由哪些部分组成?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回答】1、由溶液、溶质、溶剂组成。 2、m(溶液)m(溶质)+ m(溶剂)【学习情境】实验9-7【问题】你能判断它们的浓稀吗?【回答】能,颜色越深浓度越大。【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浓度。那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介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板书】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p%=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学生活动】填写p42表格。(0.5,2.4,9.1)【小结】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准确知道各溶液浓度的大小。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演示】实验9-8【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完成p43表格内容。(10,20)【讲解】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还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如20%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占20%,水的质量占80%。【讨论】p43讨论。【结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注意:饱和溶液是这种温度时能配制的最浓的溶液。【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计算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种类型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阅读】课本p43例1【讨论】由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怎么求溶液质量?【小结】 m(溶质)m(溶液)p%【设问】上述计算属于哪种类型?【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过渡】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板书】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1)增大浓度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浓溶液(2)减小浓度的方法:增加溶剂,降温结晶,加稀溶液【投影】用A、B、C三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向A烧杯中加入10 g硝酸钾(全部溶解);B烧杯中加入10 g水;向C烧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计算上述形成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2向原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解析:A中: 原来:m(溶液)=90克, m(溶质)m(溶液)p%90克109克现在:m(溶质)9克+10克=19克, m(溶液)=90克+10克100克增加10克溶质后:p%= 10019B中:(9%)C中:(11%)解:略。【本课小结】略【作业】习题1、4、7教学反思: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2)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g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g水,搅拌。【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投影】课本例题2.【讨论】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 g 98(50 g+x)20x=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4例2解答。【课堂练习】1课本p45习题3;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200 g 26)【投影】某实验室需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 m(溶质)=v(溶液)(溶液)p%【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5000 g20%=1.19g.cm-3x38%,x2211 mL。答:需38%的盐酸221l mL。【过渡】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板书】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1)增大浓度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浓溶液(2)减小浓度的方法:增加溶剂,降温结晶,加稀溶液【投影】用A、B、C、D四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向A烧杯中加入10 g硝酸钾(全部溶解);B烧杯中加入10 g水;向C烧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钾溶液;将D中溶液蒸发10g水。计算上述形成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2原溶液发生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解析:A中: 原来:m(溶液)=90克, m(溶质)m(溶液)p%90克109克现在:m(溶质)9克+10克=19克, m(溶液)=90克+10克100克增加10克溶质后:p%= 10019B中: 9%;C中: 9.6%;D中:9.6% 解:略。【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课本p45习题3【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解:略【拓展】例题: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计算:(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后产生H2的质量为x,产生ZnSO4的质量为y。Zn + H2SO4=ZnSO4 + H2 65 161 2 13g y x X=0.4g y=32.2g(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g+100g-0.4g=112.6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2.6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小结】略【作业】习题2、4、6、8教学反思: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配制溶液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投影】区别和联系: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示意义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条件一定温度不定温度状态饱和状态可饱和可不饱和单位g无单位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设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讨论】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2对饱和溶液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 g,溶质的质量是多少?以这个为例: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小结】1. 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2对饱和溶液(某温度)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 g,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此溶质的溶解度。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在饱和溶液中,无论多少饱和溶液,其中m(溶质)/m(溶剂)= 溶解度/100g或m(溶质)/m(溶液)= 溶解度/(溶解度+100g)】【练习】1把40 g 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答案】120 2524【过渡】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怎么操作?【引导分析、讨论】【板书】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实验1】用氯化钠和水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 g,水 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实验2】用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 g(体积 mL),水 g。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和均匀。 4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总结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