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268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谖客孟尝君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冯谖客孟尝君的课文语言难度不大,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后,可以引导着对其记叙连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曲折缜密的特点以及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赏析。该文选自战国策中的齐策,标题为后人所加。本文属于记人散文,集中记写了冯谖这个历史人物为孟尝君营救“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分析冯谖和孟尝君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从人才的角度去体味这两个形象在当今仍有很大意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全文记叙情节时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曲折缜密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 3、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教学课时】3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查阅重要字词,自主阅读。2、了解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的品德。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查阅重要字词,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一、 导入:给下面文字用/断句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翻译: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如果不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二、教学活动(一)介绍背景知识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本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其中矫命烧债券之举,虽然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二)熟悉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2、学生出声音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疏通课文,归纳字词1、词类活用左右以君贱之也:看不起,形动孟尝君客我:把当做客人,意动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感到缺乏,形动2、特殊句式贫乏不能自存:宾语前置食以草具:介宾结构后置三、小结孟尝君接纳了一位在我们看起来半疯半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对于孟尝君来说是福是祸,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四、作业翻译课文12段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总结归纳3-9段重要字词、句式;结合书下注释、借助词典翻译文中重要语句。2、借助工具书查阅重要字词,自主阅读。3、了解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的品德。教学重点:疏通课文3-9段重点字词及句式教学难点:了解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的品德。教学过程:一、提问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提问朗读课文二、翻译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式。1、词类活用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感到奇怪 意动衣冠而见之 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晨而求见 晨:名词作状语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子:以民为子 意动 贾:用商人的方式 名词作状语 利:谋取利益 名词活用为动词富而兵强 富:使富庶于是梁王虚上位 虚:使空着2、特殊句式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介宾结构后置此谁者? 判断句乃歌夫“ 长铗归来者也。” 判断句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判断句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判断句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判断句文倦于事,愦于忧, 被动句 以何市而反 宾语前置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定语后置 3、通假字收责于薛者乎 “责”通“债”而性懧愚 通“懦”券徧合 通“遍”孟尝君不说 通“悦”寡人不祥 通“祥”无纤介之祸者 通“芥”以何市而反 通“返”4、重点实词 臣窃计 窃:私下 谦辞诺,先生休矣 休:算了吧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前往迎君道中 道中:半路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固:坚决被于宗庙之祟 祟:鬼神降下的灾祸三窟已就 就:完成三径就荒 就:接近5、重点虚词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以:承接 以责赐诸民 以:把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以:只有,有驱而之薛 之:到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乃:却,竟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乃:才未得高枕而卧也 而:修饰衣冠而见之 而:承接齐其闻之矣 大概,表推测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反问吾其还也 还是,婉商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因:趁机 三、小结总结课文中重点句式四、作业分析人物特点,孟尝君与冯谖任选其一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全文记叙情节时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曲折缜密的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3、分析孟尝君与冯谖的人物性格特点。4、通过复述内容、理解情节分析人物特点,了解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的品德。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分析孟尝君与冯谖的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冯谖与孟尝君就是知己。冯谖作为一个士人,能用尽计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深谋远虑,使孟尝君无所担忧,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冯谖客孟尝君。二、 新课讲析(一)分析内容,把握情节。全文共可以分为三层,每层各写三事,抑扬兼施、层层深入、有意蓄势、造成悬念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极具文学色彩和戏剧性效果,难怪古人有“武夷九曲”之誉。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其连贯、环环相扣的特点。结构图示弹铗而歌:大智若愚、藏才不露 食无鱼 出无车 无以为家试探收债于薛:高人一筹 署记自荐 矫命焚券 市义复命市义营谋三窟:深谋远虑百姓迎 相位复 地位固三窟1从“齐人有冯谖者”到“于是冯谖不复歌”:弹铗而歌,藏才不露。写冯谖的“无好”“无能”贪而不知足,伏下一笔,引起正文。2从“后孟尝君出记”到“先生休矣!”:收债于薛,营造第一窟,写出冯谖的高人见识。3从“后朞年”到“冯谖之计也”:营谋三窟,深谋远虑。写冯谖为孟尝君再营造二窟(请复相位,请立宗庙)从正面表现冯谖才能。(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分析作业内容。全班交流。冯谖:故事从冯谖经人介绍,作了孟尝君的食客讲起,通过“客何好、客何能”的问答写豪士沦落,埋没世间;接着写冯谖三次弹铗,抒发英雄落难,遭人轻贱的不平之气。冯谖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表现了他高度的自信和不甘屈居人下的性格。三个小故事“署记自荐”、“矫命焚券”和“市义复命”。困难面前,冯谖毛遂自荐,要为主人收债,足见其怀有真才。矫命焚券、为君市义,表现出冯谖的远见和胆识。冯谖看到在齐国权力交替中孟尝君需要稳定的后方,便决定先为孟尝君收买人心,可谓远见卓识;冯谖不怕孟尝君怪罪,敢于“矫命”,也显示出他心底无私的赤胆忠心和不凡的魄力。当孟尝君被废除相位赶回封地后,百姓“迎君道中”,证明冯谖的远见;然后冯谖游说梁王,帮孟尝君拿回相位,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冯谖深知,就当时的情势,让废除了孟尝君相位的齐王收回成命是不可能的,就设计使梁王争聘孟尝君,通过微妙的心理战术,迫使齐王请孟尝君再就相位,表现出冯谖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最后,冯谖让孟尝君向齐王请立宗庙来巩固地位,表现了冯谖的深谋远虑。请求在薛地再建一座齐国宗庙,是巩固和强化薛作为封地的政治地位的重要举措,宗庙一立,封地就不能再取消了。总之“狡兔三窟”表现了冯谖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智。孟尝君: 对冯谖这样“无好”、“无能”的人,孟尝君却“笑而受之”,可见其善养士,广收人才的性格特点。对冯谖的要求,连“左右”都由“笑之”而“恶之”,孟尝君却有求必应。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突出了孟尝君的宽容大度、礼贤下士。“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吾负之,未尝见也。”一个“果”字,足见孟尝君在人才面前的谦恭,故而能赢得人心,使冯谖倾其才智以酬知己。孟尝君采用冯谖的计策为自己营造三窟,也表现了孟尝君用人不疑,使人尽其才的气度和胸怀。三、 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四、作业:将本课重点字词句总结在笔记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