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246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试题一、基础积累。(25分)1、按要求填空。(10分)(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2)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4)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或给加点的词注音。(4分)(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 do( )的钟声响了。(2)(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 fn tin yng(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3)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4)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B、他很早就对绘画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4、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3个,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大自然的话,不少于40个字。(4分)宛转 回环曲折 当之无愧 依稀 悠扬 层出不穷 家喻户晓 5、我校响应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12年5月16日上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1)请你阅读上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2分) (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二、阅读。(45分)(一)阅读口技,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宾客意少舒( )(3)虽人有百手( ) (4)以为妙绝( )7、翻译下面句子。(4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与“不能名其一处也”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2分)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D、不名一文9、文章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何作用?(2分)答: (二)如果想做一棵大树(13分)听有曲折经历的人的演讲使在是一件欢欣的事,一席话。几十年,人生智慧蕴藏其中。他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分享。 他说,小时候,他的家境特别殷试实,他父亲的朋友也活动很多,所以,上学时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于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一所著名大学,都一帆风顺。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很快生迁,又很快辞职,自办公司,不几年公司已有声有色。 不过,有一年,他的父亲突然过世,以后他的霉运接踵而至,先是销售问题,再是真是祸不但行!最终,他只能和母亲到乡下苟且度日。 一天 ,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乡亲把一些大树下的小树都刨去了。他很是不解。这时,一个人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们只想给她们换个环境罢了。小树在很小的时候,在大树底下可以让大树遮风避雨,很顺利而安全地成长,可是,小树长到一定大的时候,大树过多的保护就会影响小树的快速成长,让它变的很脆弱。同是,在这候时,小树快生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氧分,而大树遮挡了小树接受阳光,也把本属于小树的垠营养不自觉地吸收了。”于是,恍然间,他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想做一株草那就安心地呆在大树的庇护下吧;如果想做一棵大树,长到一定的时侯,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接受更多的阳光,而阳光和营养就在于风雨的搏击中。后来,他重出商海,波峰波谷,起起伏伏,跌打滚爬,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段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也传递着乡村朴素而古老的人生智慧:站在大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若想成为一棵大树,到了一定的时侯,你必须亲擎 起一片天空! 10、第一段写了他家境的殷实、他父亲的朋友很多以及他的学业和工作一帆风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1、许多乡亲把一些大树下的小树都刨去了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3分) 12、怎样理解“如果想做一棵大树,长到一定的时侯,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接受更多的阳光,而阳光和营养就在于风雨的搏击中”这句话的含意?(4分) 13、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3分) (三)春天的心(12分)早春的一个上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地嗅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时,他们完全陶醉了。 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一样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了刚才那个男孩子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是很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而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给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们,他们就是这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放射着光芒。 14、结合上下文,想像文中加点的句子“小声地说了几句话”“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两处说话的具体内容。(4分)(1)小声地说: (2)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 15、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春天的心”的含义。(3分) 16、文中第二段描写迎春花的美丽有什么作用?(3分) 17、为什么说“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们”?(2分) (四)、阅读童年片段,回答问题。(8分) 我记得我的父母不是这么生活的。他们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肩并肩地依偎着。 夜里,他们常常谈笑很久,坐在窗子旁边大声地唱歌,弄得街上的行人都来围观。那些仰起头来往上看的面孔,让我想起了饭后的脏碟子。 可是在这儿人们少有笑容,偶尔有人笑,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吵闹、威胁、窃窃私语是这里的说话方式。孩子们谁也不敢大声地玩耍,他们无人搭理,无人照顾,尘土一般微不足道。 在这儿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总感到如坐针毡。 我疑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姥姥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着茨冈的屁股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吗?” “唉,谁知道到时候,我的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18、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它从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2分) 19、文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外祖父家的帮工茨冈?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20、联系全书,说说为什么阿廖沙在如此的环境里,能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值和充满爱心的人?(3分) 三、写作(50分)真好快,初一生活过去了。那些快乐,那些烦恼,那些欢笑,那些眼泪,还有那些一切一切,都随着时间,这样过去了! 我有过欢笑,在和同学嬉戏中;我有过烦恼,在考试失败后;我有过泪水,在被老师狠狠教育之后;我有过无奈,在与好朋友争吵之后太多太多地回忆!所有这些,都是我生命中难忘的歌。请以“难忘的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不少于500字。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0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 憖憖(yn y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阚(hn):通“吼”,怒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驴不胜怒,蹄之 : (2)尽其肉;乃去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4、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成语 即由此而来,比喻 (2分) 5、文中描述了怎样的两个形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初一语文第二次统考试题一、基础积累。(25分)1、按要求填空。(10分)(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2)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4)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或给加点的词注音。(4分)(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 do( 祈祷 )的钟声响了。(2)(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 fn tin yng( 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3)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z lun w zhng),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4)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xin wi rn zh)的科学家:邓稼先。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B、他很早就对绘画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4、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3个,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大自然的话,不少于40个字。(4分)宛转 回环曲折 当之无愧 依稀 悠扬 层出不穷 家喻户晓5、我校响应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12年5月16日上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1)请你阅读上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2分)例:传递知识,让书香远播 (以书为媒,广交朋友)例:传递文明,传递诚信(好书共享,经济实惠)(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例:让我遇到更多像你一样喜爱我的朋友吧!(我的愿望是漂流)二、阅读。(45分)(一)阅读口技,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 (2)宾客意少舒(稍微)(3)虽人有百手(即使) (4)以为妙绝(奇妙)7、翻译下面句子。(4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与“不能名其一处也”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2分)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D、不名一文9、文章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何作用?(2分)答:使文章首尾互相呼应;也从侧面烘托、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二)如果想做一棵大树(13分)听有曲折经历的人的演讲使在是一件欢欣的事,一席话。几十年,人生智慧蕴藏其中。他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分享。 他说,小时候,他的家境特别殷试实,他父亲的朋友也活动很多,所以,上学时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于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一所著名大学,都一帆风顺。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很快生迁,又很快辞职,自办公司,不几年公司已有声有色。 不过,有一年,他的父亲突然过世,以后他的霉运接踵而至,先是销售问题,再是真是祸不但行!最终,他只能和母亲到乡下苟且度日。 一天 ,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乡亲把一些大树下的小树都刨去了。他很是不解。这时,一个人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们只想给她们换个环境罢了。小树在很小的时候,在大树底下可以让大树遮风避雨,很顺利而安全地成长,可是,小树长到一定大的时候,大树过多的保护就会影响小树的快速成长,让它变的很脆弱。同是,在这候时,小树快生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氧分,而大树遮挡了小树接受阳光,也把本属于小树的垠营养不自觉地吸收了。”于是,恍然间,他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想做一株草那就安心地呆在大树的庇护下吧;如果想做一棵大树,长到一定的时侯,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接受更多的阳光,而阳光和营养就在于风雨的搏击中。后来,他重出商海,波峰波谷,起起伏伏,跌打滚爬,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段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也传递着乡村朴素而古老的人生智慧:站在大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若想成为一棵大树,到了一定的时侯,你必须亲擎 起一片天空! 10、第一段写了他家境的殷实、他父亲的朋友很多以及他的学业和工作一帆风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为下文写他在父亲过世后所受的挫折作铺垫,(2分)营造一个转折的氛围,形成对比,突出主题。(1分)11、许多乡亲把一些大树下的小树都刨去了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3分)给小树换个环境,更加有利它的成长。(1分)有道理,因为小树在快速生长的时候需要更多的阳光和养分,而大树则会阻挡了小树接受阳光,吸收了本属于小树的营养。(意对即可得分)(2分)12、怎样理解“如果想做一棵大树,长到一定的时侯,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接受更多的阳光,而阳光和营养就在于风雨的搏击中”这句话的含意?(4分)要想独自擎起一片天,就必须经历风雨,勇敢面对困难,经营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挫折的锤炼,就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意对即可) 13、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3分)围绕上题答案展开,并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作答才能得分 (三)春天的心(12分)早春的一个上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地嗅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时,他们完全陶醉了。 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一样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了刚才那个男孩子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是很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而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给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们,他们就是这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放射着光芒。 14、结合上下文,想像文中加点的句子“小声地说了几句话”“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两处说话的具体内容。(4分)(1)小声地说:例:她是跛子,我们不能这样摄像,不然,她会难堪的 (2)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例:为了让她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围着迎春花跳吧 15、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春天的心”的含义。(3分)例:指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们,他们就像那轮春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温暖,而又生机蓬勃16、文中第二段描写迎春花的美丽有什么作用?(3分)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为下文写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做铺垫)17、为什么说“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们”?(2分)例:这些孩子朝气蓬勃,纯真善良,他们比迎春花更美,更感人 (四)、阅读童年片段,回答问题。(8分) 我记得我的父母不是这么生活的。他们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肩并肩地依偎着。 夜里,他们常常谈笑很久,坐在窗子旁边大声地唱歌,弄得街上的行人都来围观。那些仰起头来往上看的面孔,让我想起了饭后的脏碟子。 可是在这儿人们少有笑容,偶尔有人笑,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吵闹、威胁、窃窃私语是这里的说话方式。孩子们谁也不敢大声地玩耍,他们无人搭理,无人照顾,尘土一般微不足道。 在这儿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总感到如坐针毡。 我疑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姥姥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着茨冈的屁股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吗?” “唉,谁知道到时候,我的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18、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它从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2分)对比手法 描写了压抑、令人窒息、充满恐怖气氛的环境 19、文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外祖父家的帮工茨冈?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动作、语言描写 刻画了他富有同情心、无私地关心朋友的性格特征 20、联系全书,说说为什么阿廖沙在如此的环境里,能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值和充满爱心的人?(3分)阿廖沙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三、写作(50分)真好快,初一生活过去了。那些快乐,那些烦恼,那些欢笑,那些眼泪,还有那些一切一切,都随着时间,这样过去了! 我有过欢笑,在和同学嬉戏中;我有过烦恼,在考试失败后;我有过泪水,在被老师狠狠教育之后;我有过无奈,在与好朋友争吵之后太多太多地回忆!所有这些,都是我生命中难忘的歌。请以“难忘的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不少于500字。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0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 憖憖(yn y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阚(hn):通“吼”,怒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驴不胜怒,蹄之 : 用蹄子踢 (2)尽其肉;乃去 :离开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4、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 即由此而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使用完了 (3分) 5、文中描述了怎样的两个形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外强中干的驴和精明的老虎(1分) 启示:面对那些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