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111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中心小学 黎雄才【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现有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生动有趣的素材,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然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现代学习方式呢?一、小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1.自主性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中,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2.个性化要求: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北师大博士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指出:个性化教学是“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行为方式、概念、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这种“合理匹配”实质上就是教学策略,是为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所采取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行为的整合与优化。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新课程,基于差异性,为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而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实践性和探索性要求: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并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在自身课堂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严阵以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另一方面,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解答,而学生却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当学生自学完相应内容后,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新课改进行到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取得了实质性的改进。但由于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水平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水平,当前我们许多老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师还走不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至今多年,农村小学的教师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你改你的,我搞我的。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行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象。课堂缺乏活力,严重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培养的策略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所选取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要大胆抛开教材,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教材要素。例如,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可以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对于概率内容的学习,可以把2支红小棒、6支白小棒放在一个口袋里,让学生预测摸出什么颜色的小棒可能性大。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六一儿童节班里准备开庆祝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另外,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数学教材本身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沟通呢?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体验,体会感受到数学应用价值。例如,把学生带到商店或超市,学生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了服务员用“天平”称水果,用到了课本上学到的“千克”重量单位,看到收银员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顾客手中商品的总价格,用到了“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教学百分数时,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百分数,如饮料标签上的各种物质含量百分比、我们身上穿的羊毛衫含羊毛量;走到公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是因为它们的“速度”不相同,这些不都是数学问题吗?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这种把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既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让数学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总之,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探讨生活实践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3.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时,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之中。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有意思的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是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我先让学生拿出小棒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学会了组成和分解。然后组织小组交流,看看怎样才能分得又对又快。学生经过自我展示和讨论,很快得出按顺序分能分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继续分,还可以分几堆?最多可以分几堆?学生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各种分法,发现10以内的数还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稚气的小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学生通过讨论实践,不断探索新知,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这样导致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总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参考文献】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李含荣,党小超,马均。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