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840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多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如:每个小组一个台秤、天平和一个体重计,还有许多盐、水果等物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使学生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异质分组,为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条件,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做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想法的习惯。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2构建新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猜盒子、称物体、称体重等,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3应用拓展。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班级现有学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向困难做斗争。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个体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对策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教师自制两个相同的盒子,其中一个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满砝码,将每个盒子系上细绳。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盒子能将绳子拉断?(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将绳子向上拉,装砝码的绳子被拉断。)师:同样的盒子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猜到一轻一重,之后让学生掂一掂这两个盒子,感受它们的轻重。)(给孩子创造了猜测和判断的机会,让他们在判断中树立自信心。)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做“背一背”的游戏好吗?(教师选择三名学生,一位同学背另两位同学,并说一说背的感受。)(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轻重,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生1:用手去掂一掂。生2:用秤去称一称。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见过哪些秤?(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图片展示给大家。教师也准备一些图片,如:玻璃体重计、婴儿秤等。)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1)称一称。师:今天我们要用台秤和天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认识台秤吗?(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向大家进行简单介绍,教师补充。)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对台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小组人数不宜太多,24人学习效果比较好,要求小组长监督每一位学生读出台秤上的数字。)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指导和帮助。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这两袋盐有多重啊?生1:我们小组称的两袋盐是1千克。生2:我们小组的盐差一点点到1千克。师:也许是我们在调秤的时候有点误差,总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师:在台秤上你们看到“千克”的字样了吗?生:没有,我们看到了“kg”。师:“kg”就是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教师在千克的下面板书:kg。(2)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学生开始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搜集来自学生的信息。师:感觉怎么样?生1:很重。生2:掂时间长了感到很累。师:请记住这个感觉,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的感觉准不准。(3)估苹果。师:请你估计几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并把这几个苹果装在袋子里,轮流掂一掂,找一找掂盐的感觉。学生选的数量各有不同。师:每个小组都选好了苹果,在台秤上称一称吧,看你们估计得准不准。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有的小组估计的质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苹果。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生1:老师,我发现我们小组选的苹果差不多大。生2:我发现如果是小苹果数量就多,如果是大苹果数量就少。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生1:我觉得2瓶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生2:我认为4本书大约1千克。生3:老师,你的包大约是1千克。生4:10枝钢笔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估计的物体拿过来,实际称一称,看看它们到底多重。称过之后,学生发现了自己估计的质量与1千克的差距,教师要求差得多的同学再掂一掂两袋盐,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计。估计两瓶水的小组称过之后,结果是1千克多一点,当看到这个结果时,小组的成员都兴奋得跳了起来。(4)称体重。师:你们想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体重吗?你们认识体重计吗?(介绍体重计的用法)请在小组内选两名同学,先估计他们的体重,然后再称一称好吗?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猜一猜,称一称。师:刚才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猜一猜我手里的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师:我们来称一称。(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结果是1?1克,教师板书:克和g。(2)掂一掂。师:原来1枚1角钱的硬币大约有1克重,现在把这枚硬币放在你们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然后再把小组同学的硬币放在一起看是几克再掂一掂。(3)找一找。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重?生1:我的铅笔头。生2:一片药。教师将学生说的物体称一称来验证他们估计的结果。有一名学生张忆醒说:“我的钮扣可能比1克多,因为它大。”另一生何世界驳道:“那不一定,你的扣子要是木头做的呢?”张说:“木头做这么大也能超过1克。”吴又反驳道:“也许它还是空心的呢?”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插话,一番争辩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些?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铁重。小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同样重。师:请你们做个手势1千克铁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师:再想想刚才的钮扣问题,你们想说点什么?生: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千克,还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过观察,再称一称、算一算找到它们的关系吗?学生活动后小组汇报。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为我们小组的大袋盐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小组2:刚才我们称这两袋盐是1千克,我们又称了一袋盐是500克,所以我们小组也认为1千克1000克。小组3:我们小组不是称的,是看出来的,你看一袋盐上面写着500克呢!有的小组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让他们用其他小组的方法验证一下获取这个结论。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回家要跟爸爸妈妈讲一讲,然后再称一称家里的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