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登路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8325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登路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梅登路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梅登路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北城区梅登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蒙城北路-阜阳北路)1. 设计依据(1) “合肥北城区汝阳路等道路设计”中标通知书及设计合同;(2) “1:1000地形图”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 合肥北城区梅登路等三条道路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及批复文件(见附件);(4) 交通部、建设部颁发的现行相关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2. 初步设计专家组意见及执行情况2013年8月13日在合肥北城办组织召开了梅登路、凤巢路、丰泽路等三条道路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审查会,并形成专家组意见。专家组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一、总体评价本初步设计资料齐全,内容较翔实,基本达到初步设计编制深度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各部门及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可作为报批文件及下阶段设计依据。道路工程意见如下:二、道路工程1、建议补充道路两侧现状或已出让用地资料调查,以利于下阶段设计的平、纵及管线的衔接。答:已调查,凤巢路、梅登路周边地块为北城华府小区及梅冲中学。2、结合公交规划及路网布局优化公交站点布置。答:暂无公交规划,根据规范及周边用地性质布设公交站点。3、建议适当增加丰泽路非机动车道侧石高度。答:按专家意见执行。3. 采用设计与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4)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084-2010)(5)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6)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8)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1)(1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4)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1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1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20)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22)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3)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2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6)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7)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28)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29)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30)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3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32)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33)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4)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35)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3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4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1)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标准4. 工程概况合肥北部组团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合肥市主城区,是合肥经济圈北向发展和构筑“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带的战略高地,包括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双墩镇、岗集镇和吴山镇,是长丰县经济中心。2007年7月,北部组团发展规划经合肥市规委会主任会议批准,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70平方公里。这里是一个地域广阔、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也是一个政策宽松、商机无限、优势独特的投资乐园。北城新区,交通优势彰显特色。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等10条城市干道直通市区,即将开建的阜阳北路高架筑起合肥北向“十分钟生活圈”;北三环高速、魏武路等7条干道横穿新区,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合蚌客运专线在区内设有北城客运站。从北城上高速,10分钟即可驶入合徐、合淮阜、合宁、合芜等7条高速,一刻钟即可到达在建的4E级新桥国际机场。新区正在形成“城市干道+城市高架+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发达交通网络。北城新区,生态优势独具一格。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滁河为线,卧龙山为脉,东西延展串起五个面积均达5000亩左右的大型水库,“五湖连珠,绿水如带”,目前正规划建设“一山一河五湖”风景名胜区。区内还有安徽唯一的国际元一高尔夫球场,构成了北城新区的山水灵魂和特色。北城新区,产业优势浩态狂香。日臻完善的双凤开发区、江汽配套产业园等园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产业,形成了环绕新区的产业走廊,使新区建设具备雄厚的产业支撑。 “十二五”时期,北城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有滨湖、北有北城,把北城打造成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新亮点”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生态立区,效益优先、集约发展,有破有立、破立并举”的原则,实施“四个优先”的开发模式,打造“庐州北翼,水绿新都”,建成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新亮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北城新区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50万人。为完善路网结构,提升交通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周边企业服务,梅登路的修建是必要的,本次设计的梅登路西起蒙城北路,东至阜阳北路,道路全长约0.57公里。本次实施的梅登路道路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受工程进度影响,按建设单位意见先行出具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施工图,交通工程待交警部门审查合格后出具施工图。5. 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参数本次实施的梅登路为东西走向,西起蒙城北路,东至阜阳北路,全长约570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6米,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双向4车道。具体标准及采用值详见下表:主 要 技 术 指 标 及 参 数 表 名称梅登路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设计年限(年)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10计算行车速度(km/h)305040交通等级-中机动车车道宽(m)3.5、3.253.5(考虑工业区,均设置为大型车道)机动车路拱设计坡度(%)1.02.02.0人行道横坡(%)1.02.02.0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最大纵坡(%)2.5(非机动车道)0.553最小纵坡(%)0.30.553最大坡长(m)无规定-最小坡长(m)110533.01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m)700-凹(m)600-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m)90(35)-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BZZ-100抗震标准基本烈度度按度设防6. 道路工程设计 (1) 道路平面设计6.1.1. 平面设计原则平面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按照北城区的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中心线方程定位,道路宽度按照规划宽度实现;(2)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要求。(3)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等位置。(4) 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5) 合理设置盲道、无障碍设施等。(6) 综合考虑道路节点设计,合理布置交叉口形式。6.1.2. 道路平面设计梅登路为东西走向,西起蒙城北路,东至阜阳北路,全长约570米。道路标准路段红线按36米控制,结合工程设计方案,各相交道路交口均采取平面交叉。梅登路路沿线共与三条道路相交,从西至东分别为:蒙城北路(主干路)、凤巢路(支路、同期实施)、阜阳北路(快速路、现状为主干路标准)。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均为现状道路,凤巢路本次同期实施。梅登路与凤巢路交口为“十”字交口,根据建设单位意见,不得拓宽道路红线,交口渠化方式为:压缩人行道宽度实现拓宽一个进口车道及公交港湾,实现“三进二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为60m,渐变段长度为25m。梅登路与蒙城北路、阜阳北路为“丁”字交口,梅登路交口为“二进二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其中与蒙城北路为右进右出交通组织方式,与阜阳北路为红绿灯控制。根据我国现有国家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应全面推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控制在5%左右;有条件处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变坡段10米长,坡度约为2.0%;(4)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3)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4)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本次设计的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距人行道边缘1.0m,行进盲道宽度0.5m。(2) 道路纵断面设计6.2.1. 纵断面设计原则 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相交道路规划标高及现有道路标高,道路两侧地形、建筑物标高;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平顺; 充分考虑区域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大填大挖,力争填挖平衡,节省工程造价; 考虑高压线路的净空要求; 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貌、水文(包括规划水系)、气候和排水要求应综合考虑。同时应满足沿线管线覆土深度要求; 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性的特点,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控制因数及其内容主要控制因素: 蒙城北路现状机动车道边49.78m; 阜阳北路现状机动车道边52.73m; 道路两侧规划小区设计高程; 雨污水管道覆土深度;该路段地势总体东高西低,沿线分布有沟渠、水塘。道路纵断面设计顺接两端现状道路,依据地形地势。(3) 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的梅登路横断面布置按规划布置,规划红线36m,路幅分配为: 7.5m(车行道)2+3.5m(非机动车道)2+2.0m(绿化带)2+5m(人行道)2=36.0m。(4) 路基、路面设计6.4.1.1. 地质情况经本次详勘揭露,本场地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分为四大层:-1层素填土(Q4ml):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表部含有植 物根系,局部夹少量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层厚0.504.80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ml):灰褐色,流塑软塑,湿,层厚1.20m,本次钻探仅在3#、25#孔揭露,该层在沿线水沟中均存在。层粘土(Q3al+pl):灰褐、褐黄色,硬塑状态,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Fe、Mn质结核。层顶埋深0.504.80m,层顶高程53.3743.75m,揭露厚度9.201.00m,该层分布普遍。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1x):最潜层顶埋深5.80m,层顶高程44.76m。紫红色、暗红色,密实,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明显改变,风化呈砂土状。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6.4.1.2. 地基土设计参数该道路沿线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压缩模量Es使用值见下表:层序土 名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压缩模量Es (MPa)粘土2805.33强风化泥质砂岩3508.656.4.1.3. 软弱土及膨胀土拟建道路地区属于丘陵地貌,道路所经区域以岗地为主间有坳沟。沿线分布的层耕填土,松散,含植物根茎,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施工时清除。沿线分布的层粘土,埋深适中,厚度大,承载力高,压缩性中等,宜作为路基和小桥涵基础的持力层。沿线分布的层粘土,自由膨胀率42.0%ef52.5%,平均值47.3%,具有弱膨胀潜势,胀缩等级级。6.4.1.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6.4.1.5. 拟建道路在勘察期间,只在局部地段的层耕填土中见少量上层滞水,该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埋深1.01.5米。6.4.1.6. 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小于30Mpa;(3)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4)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有关经验另行设计。2、路基压实标准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指标见下表: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CBR(%)压实度(%)车行道人行道 填方030594903080394908015039387150 29087挖方0305949030803/附注:对应表中数字均以重型击实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表列深度均为路槽底面算起;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路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路段要求。如压实度达不到上表数值,需加铺垫层厚度或其它施工措施进行处理。必须满足压实度等指标要求。3、路基处理一般路基处理:(1)清表:挖除表层素填土、淤泥质土等。直到路基持力层层粘土。(2)填方路段: 道路沿线宜挖除第层素表土,以层粘土作为道路地基持力层。(3)零填方及挖方路段:必须设置边沟、截水沟等地面排水设施,排水沟沟底高程必须低于压实面50cm。 挖方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安全距离(m)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4)沿沟塘段:排水清淤后回填,如果地表水位较高,在地表水位以下部分宜采用块石抛填,用级配砂石或砂砾石灌填密实并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如果地表水位低,采用40cm级配碎石回填压实,上部路堤采用6%石灰改良土回填密实。(5)膨胀土地基处理:根据勘察报告,该路段粘土层具有弱膨胀性,本次设计按照填方段、挖方段二种类型分别处理。填方段:清表后,采用6%石灰改良土回填至路床顶,填方高度不足80cm的应超挖至路床底以下80cm,再用6%石灰改良土回填至路床顶;挖方段:路床顶以下80cm范围内予以超挖,并掺6%石灰改良;改良土掺灰量以达到膨胀总率不大于0.7%为宜,以上6%掺灰量为经验值。必须按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分层回填碾压。(6)纵横开挖交界处理横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纵向: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土质地段过渡段宜采用6%石灰改良土填筑。4、边坡稳定处理考虑到道路两侧的土地即将开发利用,本次设计一般路段均按规范要求放坡,以免造成工程建设的浪费。 填方路段路基填方小于7米时边坡为1:1.5,大于7米时,上部边坡为1:1.5,下部边坡为1:1.75;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边坡不宜陡于1:1.75,并进行护砌。 挖方路段边坡为1:1.5。边坡应铺设草皮,结合本地区土质和适宜本地区生长的草种进行选择,所选草种具有根系发达,茎干底矮,枝叶茂盛、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等特点。必要时可先进行试验而定。6.4.2. 路面结构设计6.4.2.1. 概述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考虑超载现象,考虑经济发展对交通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综上,可以确定高温、重载、低温、抗滑以及渠化交通等因素是该项目的主要特点,路面设计应综合考虑,不能偏向某一性能,顾此失彼,导致路面出现早期损坏。6.4.2.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根据预测交通量,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以及道路建成后道路两侧地块开发所承担的重载交通,经计算,设计年限内机动车道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约为9152176次,属于中等交通。通过专用沥青路面计算程序,计算后确定道路结构如下: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设计机动车道主车道道路结构如下: 4cmAC-13C(改性沥青SBS(I-D)型沥青混凝土 8cmAC-25C型沥青混凝土 稀浆封层、双向玻纤格栅、透层 34cm4.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cm12%石灰土底基层 压实路床 压实度94 结构层总厚为66cm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值LD= 26.7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5.6 (0.01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2 (0.01mm) 水泥稳定碎石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3.4 (0.01mm) 石灰土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67.6 (0.01mm)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39.4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最大拉应力 ( 1 )=-.215 (MPa)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最大拉应力 ( 2 )=-.07 (MPa) 水泥稳定碎石底面最大拉应力 ( 3 )= .13 (MPa) 石灰土底面最大拉应力 ( 4 )= .067 (MPa)6.4.2.3.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人行道路面结构为 3cm AC-10F型沥青混凝土 5cm AC-20F型沥青混凝土 18cm4.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cm 10%石灰土底基层 路床压实 压实度90结构层总厚为41cm6.4.2.4. 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路面结构为 6cm厚纽西兰地砖 2cm厚水泥砂浆(1:3) 18cm4.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厚8%石灰土底基层 路床压实 压实度90结构层总厚为41cm6.4.3. 路面材料组成设计6.4.3.1. 面层 上面层应具有一定的抗滑性能,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不小于50、构造深度(TC)不小于0.50 mm,摆值(Fb)不小于45BPN。材料要求A、沥青根据气候分区及交通等级使用要求,沥青应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SBS聚和物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量和加工温度,改性剂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一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 ,5s) (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1.5+1.0软化点(R&B)() 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 (Pas) 不小于180延度10,5cm/min (cm) 不小于20延度15,5cm/min (cm) 不小于100含蜡量(蒸馏法) (%) 不大于2.2闪点() 不小于260溶解度 (%) 不小于99.5TFOT后质量变化(%) 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 (%) 不小于61残留延度(10) (cm) 不小于6密度(15,g/cm3) 不小于实测记录SBS改性石油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 ,5s) (0.1mm)4060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0软化点(R&B)() 不小于60135动力粘度 (Pas) 不大于3延度5,5cm/min (cm) 不小于20闪点() 不小于230溶解度 (%) 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 不小于75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2.5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FOT后质量变化, (%) 不大于1.0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5残留延度(5) (cm) 不小于15B、粗集料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厂家应有专门的除尘设备,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的含量,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将集料加工成最后的产品,反对鄂式机反复破碎,以防集料产生内伤,影响路面质量。粗集料应具有良好较正方的颗粒形状。粗集料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石料压碎值 (%)洛杉矶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软石含量磨光值(PSV)与沥青粘附性指标要求3035%2.453.0-20%1%5%384级C、细集料沥青上下两层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采用适当级配的机制砂,不得采用石屑和天然砂,严禁采用山场下脚料。其质量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其规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0.3mm)部分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2.45-5%50%-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D、矿粉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洁净、干燥,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禁止使用回收矿粉。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观相对密度2.45含水量(%)1 0.6mm(%)粒度范围 0.15mm(%)0.075mm(%)1009010070100外观-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原则上依据下表,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具体应按后续技术指导书试验确定工程级配范围。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31.526.519.016.013.29.54.75AC-10100901004575AC-131009010068853868AC-1610090100769260803462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沥青用量(%)级配类型2.361.180.60.30.150.075AC-10305820441322923616484.06.0AC-13245015381028720515484.06.0AC-1620481336926718514484.06.0AC-2016441233824517413374.06.0AC-2516421233824517413374.06.0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P28,表5.3.3-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详见下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车行道击实次数(次)50(双面)稳定度(kN)5流值(0.1mm)2045 空隙率()36沥青饱和度()7085注: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可降低1kN。b)当沥青碎石混合料在60水浴中浸泡即发生松散时,可不进行马歇尔试验,但应测定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集料最大粒径(mm)方筛孔26.51916.013.29.54.75圆筛孔30252015105VMA不小于()131414.5151618对于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配合比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并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调整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结构层位动稳定度(次/mm)改性沥青上面层3000下面层1000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80改性沥青混合料8085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其技术指标见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混合料类型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00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500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并符合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ml/min)技术要求 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试验方法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不大于120SMA混合料 不大于80 T 0730OGFC混合料 不小于实测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面层竣工验收压实度为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1.2.3.4.5.6.6.1.6.2.6.3.6.4.6.4.1.6.4.2.6.4.3.6.4.3.1.6.4.3.2. 合成材料及纤维为防止产生反射裂缝,本道路工程在水稳基层顶面采用了双向玻纤格栅。双向玻纤格栅技术要求表规格经、纬断裂强调KN/m伸长率(%)504铺好玻纤格栅后,用固定器固定后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洒一层约0.5L/m2的均匀PC-3乳化沥青粘层油,沥青采用AH-70,沥青喷洒时应保持沥青温度在150170之间。铺设玻纤格栅施工要点如下:(1)建议采用专用机械设备铺设玻纤格栅,不允许出现褶皱现象。(2)玻纤格栅横向搭接宽为10cm,并将后一幅端部压在前一幅末端之下,纵向搭接宽度10cm。横向搭接处用固定器固定,纵向搭接处可用固定器固定,也可用铁丝绑扎牢固。(3)必须避免折叠弯折,遇到弯道时,宜将弯道内侧的用剪刀裁开,然后将一侧摊平,涂涮沥青,再将另一侧搭接。(4)禁止汽车在玻纤格栅上刹车、转弯及调头。铺设完一段玻纤格栅后,应进行铺筑下封层。6.4.3.3. 基层基层的施工气温应在5以上,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或42.5MPa。考虑偏差系数及95%的保证率,机动车道水泥剂量4.5%(参考值),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水泥剂量4%(参考值)。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基层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低用量,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3.04.0Mpa,压实度98。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2.53.5Mpa,压实度9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需养生,通常为7天。碎石应用硬质岩轧制,建议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机动车道:压碎值不大于30%;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压碎值不大于35%,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推荐碎石的级配范围见下表。施工中还应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特别是细料的含量,改善集料的级配可以明显增加水稳碎石基层的强度、耐久性、抗裂和抗冲刷性能;集料中的细料含量对于其干缩和温缩性能影响也很大,因此级配的选择是保证基层质量的基础。建议在基层施工前在下表提供的级配范围的基础上,对集料颗粒组合进行多种试配,确保在经济性、技术性满足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质量。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方孔筛)筛孔尺寸(mm)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率(%)1006886385822321628815036.4.3.4. 底基层石灰土宜采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合,有条件时建议采用路拌,可采用厂拌。采用路拌时必须随时检查拌和深度,防止拌合深度不够,形成素土夹层,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具体如下:(1)土的有机物含量小于8%,硫酸盐含量小于0.8%,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物。(2)宜采用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和塑性指数为1520得粘性土,施工时易于粉碎及拌和,并便于碾压。(3)石灰应符合GB1594规定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标准,CaO+MgO的含量65。(4)灰土底基层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稳定土层宜经历半月以上温暖和热的气候养生,应避免在雨季进行石灰土结构层的施工。(5)灰土尽量采用集中厂拌施工,若采用人工拌和法施工,土须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消石灰过筛的颗粒不得大于5mm。将过筛的土和石灰先干拌12遍,然后加水拌和,应不少于3遍,直至均匀为止,将拌和好的石灰土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石灰土底基层不能在低温季节施工,并不能在水文不良地段采用。石灰土底基层必须保湿养生,一般养生期应大于7天。车行道石灰土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压实度95,人行道石灰土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7Mpa.,压实度95。 6.4.3.5. 透层、封层与粘层1、透层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慢裂乳化沥青(PC-2)。透层油应在水稳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应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入深度510mm。用量控制在0.71.5L/m2的范围内(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4-23。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喷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遮挡防护,以防污染。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气温低于10,不宜浇洒透层油。应按确定的用量一次性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应用人工补洒。喷洒透层油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在铺筑下封层前,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清除。在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后,为保护透油不被运输车轮破坏,可立即撒布用量为23m3/1000m2的石屑。当不能及时铺筑面层,并需开放施工车辆通行时,撒布石屑后应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通行车辆应控制车速(小于5Km/小时),不得刹车和调头。铺筑沥青下封层前如发现局部地方透层油剥落,应予修补;有多余的浮动石屑,应予扫除。透层油洒布后应尽早铺筑下封层。透层、封层、粘层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透层(PC-2)下封层、粘层PCR破乳速度试验慢裂快裂粒子电荷阳离子(+)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0.10.1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0825恩格拉度E2516110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 不小于5050针入度(25,100g,5s) (0.1mm)5030040120残留延度15(cm) 不小于40-残留延度5(cm) 不小于-20软化点 不小于-50溶解度(%) 不小于97.597.5贮存稳定性5d (%) 不大于551d (%) 不大于11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不小于2/32/32、封层合肥属多雨潮湿地区,为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以下;保护基层不被施工车辆破坏,在洒透层油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ES-3型稀浆封层(厚度8mm),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其级配见下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矿料级配(方孔筛) 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ES-3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稀浆封层快开放交通型慢开放交通型可拌合时间(s)120180黏聚力试验(Nm)30min1.2 60min2.0 湿轮磨耗损失(g/m))浸水1h800浸水6d 负荷车轮粘附砂量(g/m))4503、粘层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用量宜为0.30.6L/m2。粘层油应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当路面潮湿时亦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上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带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应补洒,过量处应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设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7.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求7.1. 路基施工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回弹模量应不小于30Mpa。道路施工时,若遇有暗沟(塘)时,应清除塘底(沟底)及两侧淤泥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一般路基段填方路基应按规范进行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淤泥、有机土,含草皮土、含生活垃圾土。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膨胀土路段路基施工应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连续施工。当路基或管线施工开挖较深时,需采取放坡、覆盖等措施防止土体剥落,引起滑塌的现象,以免影响施工安全。换填土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如发现与换填道路路基要求不符的土层时,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必须全部清除后,再按要求重新换填碾压。施工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换填碾压。原地面横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cm。管、涵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当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时,其顶面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换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换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改良土。分层最大的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其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压实标准表的要求。由于本工程可能为雨季施工,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严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满足质量要求。应精心安排施工计划、集中人力和机具设备等,分段突击,当日进度当日完成,做到随挖、随填、随压。膨胀土路基设计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7.2. 沥青路面施工7.2.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拌和厂和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场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间歇式拌和机要求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除尘设备完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的要求,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的能力。间歇式拌和机要求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参数。按台班统计量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和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回收粉必须全部废弃,不得回收利用。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间歇式拌和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离析现象。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秒)。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掺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下表的规定确定。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粘度适宜于拌和的沥青混合料粘度适宜于压实的沥青混合料粘度测定方法表观粘度(0.170.02)Pas(0.280.03)PasT0625运动粘度(17020)mm2/s(28030)mm2/sT0619赛波特粘度(8510)s(14015)sT0623当缺乏数据时,可参照下表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或作适当的调整。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155165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混合料运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轮胎压路机80振动压路机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下表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5170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170185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7.2.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急刹车、急转弯。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腐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滴漏,应采取措施避免。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7.2.3. 沥青混合料运输时的保温运输时必须覆盖保温,要求用2层帆布,中间夹泡沫塑料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7.2.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对于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建议采用非接触平衡梁。7.2.5.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在面层全面施工前应修筑试验段,以取得达到规定压实度各种压实机械的碾压遍数和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