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068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三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三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在学校积极倡导“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新课程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要求,而我校“三棋”(围棋、国际象棋、象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符合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是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的需要,是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需要。3创建特色学校的需要我校作为一所独具现代办学理念、不断深化课改实验的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一直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一直开展“三棋”课,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三棋”教学经验基础。我校“三棋”教学在全省也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学校国际象棋队在省级竞赛中已取得过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水平,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04年还被中国棋院定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旨在从课题研究的高度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建立三棋教学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三棋课程自己的教学模式体系,形成校本课程,实现其整体功能、综合效应和应有价值,以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题主持人:胡夏君(后期) 夏建军(前期) 主要研究成员:刘勤飞 唐凤楠 李泱军 俞萍萍 陆宏辉(执笔) 夏翰军 王召国 赵民国 宋春雷二预期的目标1开发三棋校本课程,落实各年级三棋教学的时间、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利用三棋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等,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3加强学校棋队训练的力度,争创“浙江省棋类特色学校”。4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的棋类教学运作机制。三研究的内容(一)三棋校本课程的开发1制订适合低年级教学(13年级)的三棋教学大纲。2制订三棋校本课程发展规划。3编写三棋校本教材以及教案。4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及裁判培训。 (二)三棋校本课程的实施1开设初级班、提高班和精英班。 2落实棋类教学的时间。3建立学生棋类学习的评价体系(三)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利用体育俱乐部对学生进行开办棋类培训班,并借助其影响与其他体育俱乐部进行交流、比赛和学习。2建立家长棋类志辅队,协助学校棋类培训与教学。3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社区群众组织的棋类活动。4成立绿友棋社,开展棋社活动, 5走出去与其他棋类实验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四研究的策略1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及裁判培训三棋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教师是三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保证三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校棋队总教练夏翰军是舟山市业余围棋冠军,有着十来年围棋教学的管理和实践经验;王照国国际象棋教练,国际象棋业余5 段,中国象棋教练宋春雷(山东籍,被我校长期聘用为中国象棋教练),业余6段,曾获得全国中国象棋业余比赛第3名的好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学校出资让3位教练分别外出到广州、北京、杭州等地学习进修,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经验,并分别取得了国家级的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的一级裁判证书,这在国内也是很少见的。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是指在全校各年级开设棋类课,每周一节,一年级围棋,二年级国际象棋,三年级中国象棋,让每一个学生在三棋教学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懂得基本的三棋知识,掌握基本的三棋技能,让学生达到“认识三棋,喜爱三棋,初步掌握和学会三棋”这一目的。同时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普及,做到人人会下棋,人人能指导学生下棋。提高是指46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修一棋,并且学校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学校三棋集训队,使这部分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三棋知识,掌握更为高深的三棋技能,并通过长期性的、持续性的强化训练,使这一批有发展前途的“苗子”得以崭露头角,成为三棋运动的后备人才,使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人人能下三棋,而且有优秀的棋手源源不断的涌现。3完善考核制度学校每学期组织三棋比赛,评比年级和校级“擂主”、“高手”、“棋王”等,发给证书;一年2次,学校对学生棋类水平进行考级测评,分为A、B、C三个级别,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棋类教育氛围。4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校外棋类课程资源是对校内棋类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学校开展棋类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普陀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在我校的优势开展棋类培训、比赛、交流活动。三年来,普陀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一共给我校学生举办了12次培训,共记72班次;组织街道级比赛6次,区级比赛3次,市级比赛1次, 省级比赛2次,全国级比赛一次,达到了“以赛代练”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学校每班建立家长棋类志辅队,协助学校棋类培训与教学,并且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社区群众组织的棋类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学棋、赛棋的良好文化氛围。 学校成立绿友棋社,开展棋社活动,让有一定级别的学生和家长加入棋社,成为棋社成员,棋社有章程和制度,有以社长为首的班子成员,聘请师生及校外棋类爱好者和家长为兼职教练和裁判员。五初步成效(一)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2005年6月选取六年级3个班共182名学生分别在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作为前测。通过3年实验后,在2008年5月选取六年级3个班165名学生分别在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作为后测。1根据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思维品质测试卷就思维创造性一项在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进行测试统计,结果如下:在语文方面见表11,表12。表11 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创造性的比较(流畅性)词 句 文 班类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2008年六年级 182 6.821 4.659 1.247 1.144 0.664 0.9272005年六年级 165 5.294 2.688 1.149 1.030 0.435 0.728表12 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创造性的比较(变通性)词 句 文 班类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2008年六年级 182 4.954 3.452 1.025 1.372 0.355 0.8732005年六年级 165 5.101 4.159 1.102 1.146 0.343 0.930 表11,12的结果表明:经过3年实验,在语文学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有了一定的提高,2008年六年级学生优于2005年六年级学生,差异显著。其中语文词和文流畅性(T5.57,p0.001;T3.59,p0.001)差异非常显著,句的流畅性(T1.15,p0.1)差异不明显;变通性检验,词、句变通性(T2.73,p0.05;T4.14,p0.001)差异显著,文(T0.23,p0.1)差异不显著。在数学方面见表2。表2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创造性的比较流畅性 变通性班类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2008年六年级 182 0.1856 0.595 0.0660 0.3382005年六年级 165 0.0580 0.268 0.0207 0.193表2的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实验,学生数学思维的流畅性有了一定的提高,2008年六年级学生与2005年六年级学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3.42,p0.01)。2008年六年级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与2005年六年级学生比较,差异显著(T2.11,p0.05)。数据表明,在2届六年级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通过3年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说明“三棋”教学对学生思维的促进是显著的。2我们编制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卷”, 2008年六年级学生和2005年六年级学生测试成绩比较情况如表3。表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测试成绩比较班类人数平均成绩语文数学2008年六年级18287.591.32005年六年级16581.783.4表3的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实验,2008年六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优于2005年六年级学生,这说明在2届六年级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校开设的“三棋”课程,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上面分析,由于三棋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通过采访调查,我们发现90%的学生对之感兴趣的原因是“下棋可以让思维更灵活”。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特别是学校棋队的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迁移,上课变得爱动脑筋;学棋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能力的提高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得到明显体现。(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2007年6月我们对低段年级学校围棋队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作了学生自控力、规则意识、自信心3个方面的调查问卷。统计情况见下表4和表5表4表5表4和表5表明低段年级学校围棋队学生进队后在自控力、规则意识、自信心方面都明显优于进队前。由于在“三棋”活动中,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小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我们要求小棋手们遵守的棋德是“落子无悔”;做任何事,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胜不骄,败不馁;提高自控能力。从实验所收集的数据来看,孩子们心不在焉和好动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自控能力和自控能力明显增强。“三棋”活动独立的竞争性和较强的规则意识,使孩子们的上进心逐渐增强。“让我说”“我来做”“我能行”“我试试”等充满自信的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孩子们的日常话语中。事实证明,“三棋”活动可以陶冶孩子性情,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三)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推进了学校教科研进程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大量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以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提高了教育理论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陆宏辉撰写的探索棋类教学校内外的互补性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撰写的校内外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发表于教育旬刊2009年第一期;王照国撰写的国际象棋教学走进小学课堂的几点思索和邹兴撰写的浅析幼儿学围棋的可行性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06年10月,由邹兴老师执教的“黑白精灵打擂台”在舟山市小学校本课程研讨会上登台亮相。(四)研制了三棋课程标准,编写了三棋校本教材1.研制三棋课程标准三棋课程标准是三棋课程开发的方向和准则,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我们制订的标准试用稿,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块。本标准强调了开展三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特别强调对小孩进行三棋文化、礼仪和历史的熏陶。确定了三棋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按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教育规律和原则,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三棋教学的基本思路。建议“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教师要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三棋”。此外,还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既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又有自我评价;既有发展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2.编辑了三棋校本教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三棋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一套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体系完整。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三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经试用,很适合小生学使用。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使以往庞杂繁复的三棋知识体系简单化,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三棋进入课堂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五)氛围浓厚,成绩显著三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通过三棋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人人爱三棋,人人学三棋,人人比三棋”的良好氛围。作为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作为舟山少儿三棋教学的领头羊,学校自2005年来棋类比赛的成绩逐年上升:2005年普陀区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小学组团体第二名、浙江省国际象棋少儿组团体第三名;2006年普陀区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小学组团体第一名;2007年普陀区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舟山市中国象棋团体第一名、围棋团体第四名;2008年 普陀区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比赛女子团体第六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风帆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成果交流大会中国象棋团体二等奖、国际象棋团体二等奖、围棋团体三等奖,受到了中国棋院的表彰。(六)突出办学特色1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为学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围棋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进一步树立了“立志、好学、求活、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教风和“弘愿、善思、笃行、立身”的学风。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促学”和“合格特长东小人”的办学思路。通过三棋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人人爱三棋,人人学三棋,人人比三棋”的良好氛围。2社会评价良好,社会效益显著围棋教学工作的开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舟山电视台、普陀电视台、国际象棋报、舟山日报、舟山晚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三棋教学工作情况。市体委主任、区委教育局领导亲自来校督察三棋训练,使我们坚定了开展好三棋教学的信心,也为我们指出了奋斗的方向,那就是要在三棋教学工作中“抓好普及,促进提高,出好人才,多出人才”。 在小学阶段开展三棋教学活动,是一项创举。三棋教学的开展,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促进了教育质量持续上升,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六认识与思考 (一)对三棋教学的思考 1.三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要加强管理,科学组织,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最终目的。 2.我们的教学组织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活动化,也不能纯粹地学科化,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三棋教学应该积极走向网络化。3.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改善学校教师结构,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4.三棋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的教学是相统一的,有密切联系的,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协调好三棋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课教学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对成果价值的认识1.三棋课程标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特征,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式、措施等易于掌握,利于应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2.小学生三棋教学的方法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简便易行,适合其他学校借鉴和运用,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3.这套三棋教材浅显、通俗,中间还穿插着三棋故事、三棋口诀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孩子会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三棋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许多的新的领域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研究。如“小学三棋集训队建设研究”、“三棋教学的幼小衔接”、“实施三棋教学,培养幼儿(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研究”、“三棋社会化教学研究”等,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探索。主要参考文献1孙文波,“五星”教学设计的探索.20072. 戴建明 ,教师新课程理念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20043. 戴建明,绿色意识与行动.20024招 敏,棋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教育新闻网.20095何铁勇, 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教育新闻网.2009成果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