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008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12分)10论证方法的辨析11议论语言的鉴赏12重点词句的理解13中心论点的概括及论据的补充(1)把握文章的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其明显的标志,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有的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有的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有的则需要从文章中归纳出论点。所以,要做到“五看”即看开头、看结尾、看中间、看标题和看论证部分的段首句。(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用这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透彻,更有说服力,更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力量。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用这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是非曲直更加分明,给人们鲜明深刻印象。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浅显易懂,易被读者接受。(3)议论文语言的品味: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鲜明、概括、简洁。语言准确表现在:概念使用准确。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语言鲜明表现在: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语言概括简洁表现在:叙述事实不细致,较笼统,因议论文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语言简练扼要。语言严密表现在: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为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有时采用修辞方法或运用口语和一些文言词语,有时还变换句式,这就使议论文的语言多了一个生动的特点。阅读议论文,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准确严密的特点,大多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分寸感强,用语贴切的角度分析。可以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理解和体会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从语言的逻辑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方面进行分析。常见题型:某句话中某个词删去(或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格式:A动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B形容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C副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4)补写论据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补写论据时,可仿写文章原有的论据。(5) 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清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结构方式,往往演化出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多种结构方式。常见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或论证过程是什么?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从而证明了观点。(6)议论文文段的作用:引出(全)下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答题格式:A开头段: 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通过引用的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通过引用的名人趣事(或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B结尾段:深化(或点明)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7)议论文标题的作用: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标题提示论述范围;标题揭示论题;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概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读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8)议论文开放性试题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开放性试题题型多样,相当多的同学得分率较低。答这类题的失误主要有下列四种。A混淆概念2004年福州卷第4题为“请为本文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有位考生举陈景润例,但叙写时定向不明,过多地强调陈景润在研究中遇到多少困难,怎样去克服,这就把“勤奋”与“刻苦”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这就启示我们,同一个材料,引用时必须瞄准概念作定向叙述,否则只能游移不定,言不及义。B转移论题。如2004年河南卷语文诗话第2题:“第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段中”问君何能尔,心地远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有的考生答题时大谈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对其“作用”只字未提,明显转移了论题。这些考生忽略了“作用”“分别”这两个关键词。C缺少分析。如2004年安徽卷我寻求挫败的第3题、第4题:“第段画线句中,”这份绝望“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很明显,第4题用原句答,不须再作分析,但第3题不同,“为什么”兴奋昂扬“”一问要求考生从原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进行重组、分析,可是有的考生只是简单地答“有理想信念”,缺少由此及彼的因果分析。D牵强附会。议论文阅读往往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感悟,有些考生因缺少积累和思考,思想贫乏,举例失真,给人牵强附会之感。例如2004年黄冈卷错过就会永远失去第3题:“请在文中第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按照文意,补上的内容应是“错过了得到令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的机会,则意味着永远失去”,有位考生搜索枯肠,叙述道:“早晨起来,天气阴沉,没晒被子,后来天放晴,我失去了一次好机会”内容幼稚,思想贫乏。这类失误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的观察思考及其积累,考场上的读懂题意,多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