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应用文写作第五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7913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应用文写作第五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应用文写作第五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应用文写作第五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应用文写作 启事教学设计 第 五 章 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从初中刚刚升上来的学生,在小学,中学已经接触过并且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学生们应用得较多的是寻人寻物启事,但启事的另外几种形式即征购启事等8种启事形式并不熟悉以及进行写作,所以本节教学在温旧的同时还要知新,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常见的公文写作。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 编写人 教学课题启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程类型讲读课时二课时理论依据 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出自外研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教学板块。这是一节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课。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经常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一种文体。基础模块语文教材,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每册都安排有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学会写作常用的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也常见,一般以说明为主,有固定的格式,内容简明扼要,学生容易接受、掌握。但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兴趣。而如何让学生在教学的情景中主动求知、轻松获知,如何使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写作技能,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思考与实践的课题。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上进心,往往喜欢表现自己;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启事”这种文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见到和用到。因此,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扩招,招生专业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只重专业课,而轻文化课,文化课基础较差,尤其是对应用文的学习,更感到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要创设一种心理环境,为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重点了解启事的格式、构成要素,掌握启事的要领教学难点掌握启事的要领,能按照启事的要求正确的撰写一般启事和专用启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了解启事是应用文的一种2,启事的含义与种类3,启事的一般格式与写法 (二) 能力目标1,清楚启事格式由哪三个部分组成2,清楚这三部分格式、应该写到的内容3,写一般启事的注意事项4,练习几种启事的书信的写作 (三) 情感目标通过启事这一文体的写作应用,使学生学会读写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展示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法渗透 模仿范文 共同纠错 巩固知识自主写作、形成能力教学手段各种启事实例的文字资料;报刊、杂志若干;投影仪;手机、钥匙、提包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早上7点40左右坐73路公交在花果园金融街下车后不慎将随身携带的一个橘黄色,正方形,规格约50cm乘50cm的公文包弄丢,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为我写一份寻物启事,看看谁能帮到老师。学生利用所学为老师写寻物启事师创失物情境,利用角色效应,引发学生思考二实例分析教材138例文一,例文二请参看这两则例文说说这两则启事包含了哪写要素教师明确:教师提问启示注意事项 启事注意事项(1)开头不用称呼,结尾无须敬语,如是寻物启事可加“谢谢或必有重谢”。(2)语言文字简洁,切忌啰嗦。(3)启事的标题要醒目。(4)正文内容要详略得当。学生参看回答三改错纠错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之前我们写的失物启事请几个同学念念他们写的失物启事,其他同学看看他们写的怎么样,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学生听同学念启事,大家“齐找茬”考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领悟能力四、练习巩固如果你是失主,请写一份寻物启事。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拿出正确答案。课堂小结: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了解了启事的定义、种类、特点和写法,我们在这几方面要勤学多练,牢固把握其要点。对重要的知识要点要认真体会,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以致用。布置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则启事。为了丰富校刊飞翔的内容,校刊编辑部准备向全校学生征求稿件,请以校刊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征稿启事,须写清稿件的内容、写作要求及注意点。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答案。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能力。板书设计 启事定义 特点 种类 格式告知公众 无强制性 开业、搬迁周知类 标题 希望帮助 无约束性 征文、招聘征招类 正文 转让、作废声明类 落款 寻人、寻物寻找类教学反思 附录教学步骤具体教学内容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