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7631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2 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体液尿液胆汁血液胰液其他pH4.708.47.107.37.357.47.508.0A .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B . 可得出“消化液都是呈碱性”的结论C . 血液的碱性比胰液的碱性强D . pH试纸不能精确测得上述体液的pH2. (2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检查气密性B . 测量溶液的pHC . 取固体药品 D . 熄灭酒精灯3. (2分)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B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 .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D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4. (2分)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A . 溶液的 pH 由小到大B . 不同种原子间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C . 含铁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D . 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5. (2分)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B . 浓硫酸有脱水性,所以浓盐酸也有脱水性C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D .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 (2分)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C点溶液的pH=7B . 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C . 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D . 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7.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 .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C . 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D .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8.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 B . 测溶液 pH C . 闻食醋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9. (2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量错误之处是_,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 中档题 (共7题;共15分)10. (2分)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BC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pH范围6.67.17.357.456.87.40.81.5A . AB . BC . CD . D11. (2分)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学校食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 ) A . 食盐溶液B . 烧碱溶液C . 纯碱溶液D . 食醋溶液12. (2分)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 . 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B . 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C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 . 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13. (2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不变色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D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A . AB . BC . CD . D14. (2分)小洪向稀硫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 . H2OB . Ba(NO3)2溶液C . 浓盐酸D . BaCl2固体15. (2分)向稀硫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 pH 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 . 铁B . 碳酸钙C . 氯化钡D . 氢氧化钠16. (3分)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 溶液的pH 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有同学根据右下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 A 和 B 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_。 三、 拓展题 (共1题;共4分)17. (4分)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猜想溶质成分只有:KCl;猜想溶质成分为:KCl和KOH;猜想溶质成分为:KCl、K2SO4;猜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_证明猜想成立【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_(选填“是”或“否”)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9题;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中档题 (共7题;共15分)10-1、11-1、12-1、13-1、14-1、15-1、16-1、16-2、三、 拓展题 (共1题;共4分)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