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校长研修论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7564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校长研修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校长研修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校长研修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明天创造更好的教育以“水文化”为载体,以“清映芙蓉 泽润万家”为主题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廖道成 作者单位:武隆县江口镇中心小学校 ;邮编:648512摘要: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特色的展示,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 文化形象一、认清实际情况 寻找发展机遇1、学校文化建设原则方向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导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 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构建一个富有现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学校文化体系。主体性原则:通过开展主题性的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完整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整个文化建设中要找到一个精神核心。特色性原则:学校文化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量身打造、因校制宜,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实践性原则:学校文化要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举办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支持的学校文化活动。2、学校SWOT分析学校优势:区位优势,江口小学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乌江与芙蓉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团队优势,学校领导班子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学校的发展路径,教师队伍团结和谐,共同进步;信誉优势,学校创建于 1926 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老校;生源优势,自江口镇实施村校、校点合并之后,中心校有丰厚的生源基础,是学校快速向前发展的前提。学校劣势:学校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村校、校点合并之后,学生人数猛增,但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因受四周环境的制约得不到根本性的增容;师资力量培育的结构性难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在职称、聘任方面矛盾突出,村校合并以后,一些村校、校点教师进入,这些因素都对未来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3、发展机遇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在县委县府建设全市特色经济强县的思想指导下,力争在教育上也有所突破,让学校成为景区展现当地精神文明及本土人文特色的对外窗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重庆市在开展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村校点合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有丰沛的生源基础和师资力量。4、发展挑战生源充足的发展压力。生源充足也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即江小现有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已出现不堪重负的形势。学校平庸化的威胁。我校的师资力量、教师的素质还没有彻底改观,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上有不少陈旧落后的地方。从SWOT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口镇中心小学校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优势远大于劣势,机遇远大于威胁,学校近些年的发展和特色建设,已经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学校能够积极抓住此次学校文化建设的机遇,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善用专家的指引,根据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的学校发展战略和学校理念体系,并打造出环境优雅、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便可以极大地推动学校从教师、学生到外部环境都焕然一新,充满新的活力。二、学校文化细化 传播途径突出【文化主题】水文化 江口镇中心小学校处于芙蓉江和乌江的交汇处。两条碧绿、纯净、优美的江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启发。绿水对于江口小学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生动的文化符号。水在滋润万物生灵的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社会文明。水的清纯、锲而不舍、低调做事、以柔克刚、包容万象等特性充满着智慧的哲思,对孩子美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总之,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弘扬水文化是我们江小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办学特色】润泽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提出了“水文化”的办学理念,从水的特质、品性及其所蕴涵的哲思出发,以水文化为载体,根据对水文化的理解,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清映芙蓉,泽润万家”为主题的润泽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目标】育纯真至善 尚雅尚美之人润泽教育,是从水的纯净清澈、包容无争、温柔婀娜、灵动甜美等特性得到的启示,把一代代孩子哺育成纯真至善、尚雅尚美之人:以水无色无味、纯净清澈、清新朴实之特质育纯真之人;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品性育至善之人;以水温柔甜美、刚柔并济、方圆相融之特性育尚雅尚美之人。【办学目标】市级特色学校学校毗邻清秀迤逦的“水上喀斯特、川东九寨沟”芙蓉江,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水文化是江口小学与生俱来的特色,打造重庆市特色小学是我们江小人的追求。三、学校理念系统【教育理念】上善若水 博习如风上善若水:出自“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博习如风:意指教育者要广泛地学习。江口小学以“上善若水 博习如风”作为教育理念,其宗旨在于教育者要弘扬水文化,崇尚水的优良品质,形成如水般的美好品质,以自己的广博知识去培育学生,从而培养至善、博习之才。【校训】清映芙蓉泽润万家清映芙蓉、泽润万家,是学校一贯秉持的校训。全体教师以自己崇高的师德、出色的才能、优雅的谈吐倾情奉献,爱满天下,泽润万家。【校风】刚柔并济 方圆相融刚柔并济、方圆相融,是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以水的品质育人,全校师生努力做到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笑对坎坷韧如水,教育孩子做人外圆内方、刚柔相济。【教风】随性赋形润心育人随性赋形,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润物无声,采用师生互动、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让知识变成一股“活水”,让关爱如涓涓细流沁入学生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学风】积水成渊 功到渠成以“积水成渊 功到渠成”作为学校的学风,以此指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态度,以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涯中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成功自己。四、学校系统规划 达到战略提升诊断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3月对学校发展战略进行诊断、构建,形成学校发展的战略框架。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2月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展现学校的形象。特色初现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要形成水文化流淌的校园,在武隆的教育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这一阶段已基本实现。特色凸显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这一阶段需要把我校的特色深入推进,争取成为市级特色学校。综合提升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9月为配合计划实施,校园自内而外进行整体改观,校园环境及氛围焕然一新:校园外显文化战略,墙壁文化教育人;班级文化感染人;文化标识指引人。五、师生发展战略全体教师理解学校文化核心。学校领导向教师宣讲水文化和润泽教育理念,让水文化蕴含的精神、品德逐渐渗透于教职工心中。全体师生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要经过一到五年的建设,成为市级特色学校,这一目标定位要达成,需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通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把全体师生凝聚起来,共同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全体师生有机地参与到水文化和润泽教育的建设中来。开展水文化和润泽教育的讨论,主要探讨水文化如何落实到全校师生的校园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及水文化对学生发展、成长的意义;每一个教师都依据润泽教育的理念,通过系统的研究寻找适宜于本学科的润泽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教师有根据的教育教学反思。奖励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教师在水文化和润泽教育讨论中、在实践中所研究出来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成果,学校予以大张旗鼓地表彰,推出典型和榜样。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然有一些教师走在前面,学校要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教育建设思想、成就系统化,使之形成典型,并在学校进行系统、深入的推广。要让水文化深入人心,庆祝其文化建设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学校同样要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目标建设出现一定成就的时候,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庆祝,这样不仅可以激励教师,而且可以更加凸显学校的价值所在,从而能够给教师以有效引导。 在当前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让润泽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学校应帮助教师理清水文化和润泽教育对其专业化成长的意义,即使教师形成“上善若水 博习如风”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不断地自我成长,建立个人实践知识体系。六、课程、教学战略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校要把润泽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在遵守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使之有效地为润泽教育的推行服务。在课程清理完后,首先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一格局进行补充、完善,就是根据润泽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以形成学校课程全景图。其次,学校要把已有的课程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对应起来,清楚地描绘每一项课程对应哪些目标,并说明这项课程在这些目标实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现有课程、现有课程修改以后的课程、新增校本课程(学校已开发了一至六年级的校本教材润泽苑)所构成的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围绕着润泽教育这一核心,形成了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学校也必须通过特色的教学模式来形成学校的润泽教育特色。我校已初步构建形成了“134”课堂教学模式: (1)围绕单元重点,渗透一个德育主题。充分体现“卓越课堂”提出的“德育为先”理念和我校以“水文化”为载体的润泽教育特色。主要体现为:文本形式(导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两种形式。(2)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段的发展。1)课前以“预习本”的特色设计落实学生课前预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具体设计为:【我能学】、【我会做】、【我想问】三个方面的前置性预习。2)课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为指导,将时间真正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3)课后包括拓展延伸和实践运用,让学生课内外结合,学以致用。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段的一体化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导学展用”四段式教学模式。精导(4分钟)指教师精导快引。要求教师导语精炼简洁,导入快速高效。乐学(16分钟)指营造学生快乐、主动学习的氛围,将学生的个体自学和同伴助学整合,便于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灵活地安排学习形式。要求教师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畅展(12分钟)指多形式的学习成果展示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汇报、表演、操作等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采取个体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适时评价,从而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活用(8分钟)包括课内知识的检测和课外知识的拓展。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精选题型,定位练习,致力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迁移运用,将课内向课外拓展,将文本向生活延伸,鼓励学生学以致用。“134”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教师的发展,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创造性地运用,力求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我校教学质量。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人育人、以爱育爱的事业,唯有教师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名利相争,才能培育具有水一般高尚品质的学生,唯有学校有水润之流才能涤净市侩之俗气,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以水为题,润物无声。参考文献: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2、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63、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4、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武隆县推进“卓越课堂”建设的十条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