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7469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钱金明(执笔)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按照新课程计划,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的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的6%至8%。03年秋我市作省级新课程实验县市,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05年将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着新的理论体系,涉及开发与实施的理念、原则、目标、方法、评价、管理、保障等,对于教师而言,这些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无现成的文本材料可借鉴,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要求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术与能力,要引导学生选题、设计活动方案、实施课程资源(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等环节的指导)等;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常规性的教学技术外,还要具有使用电脑网络和制作课件的技术,组织和指导学生外出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协调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创新表现在敢于创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创新活动方案设计的模式,改革活动资源包的编写,创意实施课程资源的手段等。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在无教材、无模式、无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进行,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包括对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经验、模式、行为、手段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摆在我们的面前。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一是为实施新课程作好师资准备;二是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丰富的实施经验。二、研究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授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加以组合的,致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智能的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下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无论哪一种智能,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人的多元智能是潜在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开发程度。学校的教育应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和指导学生发现自己智能的特点,发展其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3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其基本观点为: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创设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包括课程、教材、教学等要符合关键期的特殊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加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实施因材施教。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虽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确定,对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对有效实施及评价都提出相应的原则。但如何有效实施,缺乏操作性,需要我们去实践去尝试。1、研究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探索出比较符合实际、有一定实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程菜单及培养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并根据本地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形成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及评价体系。2、研究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的研究(2)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活动方案(3)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4)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四、研究的方法与措施1研究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对于这门新课程中诞生的新课程,需要我们去实践、去研究,并在实践、研究中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2研究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前做了精心的策划,以“分层次,多形式,求实效,重提高”为原则,研究制定了师资培训方案,其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对象、内容、结构、学习方式、效果考核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用他训式和自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他训分四个层面:一是通识培训。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与定位、开设的目的与意义、课程原则与特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等。为保证培训效果,我们在培训期间做到重考勤、重培训效果(检查听课笔记、上交心得体会),最后发给培训证明。在全市通识培训结束后,各实验基地学校继续聘请专家到校,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二是案例式培训。一线教师集中实验基地校,专家对课进行点评,听课教师谈体会,形成了“执教教师、专家、听课教师”三者间的互动,让教师在收获与反思中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三是校本培训。各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培训时,坚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解决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出发,讲实效、共研讨、互促进、求发展,扎实开展适时推进课程的校本培训,如我市紫微小学开展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专题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使用电脑网络和制作课件的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进行整合。各校在落实中做到了“三定”:定培训时间、定培训专题、定培训主讲教师。培训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一个培训专题,不求多,重质量;专题源于教师在开发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主讲教师事前搜集好本次研讨专题,并做好资料搜集,思考好解决对策,通过校本培训,形成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成为共享的教学资源,如长安镇中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对研究性学习中针对教师植物知识的不足与研究性学习管理,聘请专家开展了专题性校本培训。四是实践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其中又以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技术为培训重点,包括活动专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指导、活动成果的汇报与展示、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我们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教学观摩、教学沙龙、校际教育教学交流、作课、教师研讨会、课例分析与反思等。自培按“自学开发实施汇报反思”的模式进行,主要以个人自学、培训和反思为主。教师的个人成长除了团队互助、专业引领外,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其理念新、内容新、活动方式新,在他训的基础上缺少教师自身的实践、反思与修正,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开发与实施课程的经验和能力,但自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写心得体会,这样形成的经验是肤浅的,缺乏理性的,为此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按照上述模式进行自培,其中“开发实施汇报”这三个环节强调教师的实践和从实践中获取体验、经验,最后的“反思”重在引导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回顾诊断、分析得失、自我控制,促进教师教学成长。(2)探索实施新途径与少先队活动的有机融合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少先队教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第四次全国少代会提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是十分融合的,引导和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重要的教育思想。所以,从性质和特点来看少年队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从活动的内容来看,综合活动是从小学三年级起设置的必修课程,其活动内容是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对于少先队教育活动,第四次少代会提出,要选择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社会实践与调查、校园文化、语数活动和志愿活动等,两者完全可以融合。从活动的实施要求来看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来自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要体现自主性;有统筹的活动规划;信息技术与活动的内容和活动过程的整合等。从实施的者来看两者主要都是班主任。为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与少先队教育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新的活动目标和学习主题,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几大块,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再确定活动主题,如“社会实践类”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知我学校、知我家乡等活动主题展开,对确定的学习活动主题,可设计较多的适合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的活动参考课题,以“知我学校”为学习主题的活动可设计校史的调查,学校名人的调查,学校变迁的考察等研究课题,并把这些学习活动主题与活动参考课题按年级进行编著。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各个活动课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如我市紫微小学就有机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主题活动融合的一起,使少先队组织、评价优势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优势两者互补,相得益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又是实施过程中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我们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得到启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首先是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相应的单元计划,包括单元目标、课程框架问题,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活动,整个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式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同时教师制定一个单元计划的实施计划和相应的评价量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们对课题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的责任。在计划的实施中,他们感到肩负一种责任,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强大内在动力。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因特网、光盘、报刊杂志、课本图书,社会调查中去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教学时间也可根据单元计划实施的需要短至几个课时,长至几周甚至一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最后,将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小论文和所形成的特长,所取得的进步等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有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将自己的特长进行现场展示,有的将模型、作品进行实物展示,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喜欢探究,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市南苑小学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就把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指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三级课程管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扩大学校在课程上自主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学校课程的开发范围它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那一部分课程,即“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如我市长安镇中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就把学校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设置了少年植物院、走进长安等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融其他板块的学习内容,构建了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环节。与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长期以来的劳动技术教育,使学校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资源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一定教学设备和形成了相对稳的师资队伍,而劳动与技术教育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板块之一。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与积淀,鼓励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特色的学校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主体性、引领性、学科性优势,恰当地引进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整合发展其他教育资源和学习板块;以基地为载体,重新构建劳动技术教育学科,突出它的综合性、开放性特点,使其更丰富、更成熟,进一步发展了劳动技术教育这一学习领域。如我市黄湾镇中心小学利用学校已有的师资、实践基地和教学设施与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构建了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以争章为评价手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我们参考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以雏鹰争章为评价手段,根据各年级分层递进的活动内容,一个活动主题设立一枚奖章,制定各活动主题相应的必修章、兴趣章和特色章,如围绕知我学校、爱我学校活动主题,可设信息章为必修章,小记者章为兴趣章,社会实践章为特色章。并将其要求告知每位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校不规定统一的达标时间,但定期进行考章、颁章活动,既促进了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又给少先队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付于新的意义,同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迈出了一大步。(4)实践反思形成活动案例校本培训、自我培训有助于教师借助团队智慧、专业引领、个人反思,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积极开发、勇于实施、自觉反思,形成许多的教学案例,并在观摩、研讨、沙龙、评比等活动中,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选编了教学反思集一册和教学活动案例集一册,为05年我市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优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五、研究成效1、实验教师晓理论,变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着新的理论体系,涉及开发与实施的理念、原则、目标、方法、评价、管理、保障等,对于教师而言,这些都是陌生的、新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败、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理念是否转变。教师理念的提升,将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意识的形成与确立,有什么样的课程开发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教师在观察的转变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用资源包到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师在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时,不是以教资源包,而是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自己开发课程资源。根据不同年级进行立题指导,中年级以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为主。教师在了解学生当前在想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近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纸的研究、零花钱的调查、环境污染等问题供学生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后,进入探究状态;对于高年级教师则是提供一定的“问题”背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从学科学习中、从学校、家庭生活中及社会实践中寻找课题,确定课题。如我市紫微小学的学生看自己的学校从硖石镇中心小学改成紫微小学,提出了学校校名为什么要改成紫微小学的问题,由此而产生了“紫微文化寻源”的研究课题。(2)从“封闭活动”到“开放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的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开放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为此,实验教师在实施中,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是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劳动、服务等研究性实践的活动。(3)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究”。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和惰性。学生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只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许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综合性很强,在具体的知识上,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要求教师像在学科课程中那样“全知全能”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和学生共同探究,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我们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中发现我们的教师正努力地怎么去做。2、提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技术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现成的文本材料可借鉴,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要求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术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教师成了课程资料开发利用的主体。在过去,主要的课程资料,如教材、教参等都是由国家统一配置,需要教师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的空间很小,教师改进与自制教具仅仅是为了弥补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是补充和改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技术与能力。有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自建的专设网站资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资源导航。有的教师主动地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围绕办学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有的教师还面向学生征集课题,资源共享。广大实验教师不仅熟悉了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能作为一种工具,较好地使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中,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重要内容,又是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他们组织和指导学生外出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协调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等都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在借鉴中更新,在吸取他人经验基础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活动案例。3、形成初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模式。(1)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我们针对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中低年级,教师提供若干个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中高年级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己提出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2)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后,我们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从提供活动方案的模板到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了学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3)活动实施。有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我们积极参与方案的实施,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等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搜集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展示(交流)和评价提供依据。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如中队、小队、假日小队等组织形式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4)活动总结与评价。我们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积极倡导以信息技术把研究成果用演示文稿、网站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擅长方式来表达和交流。因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少先队雏鹰争章为评价手段,根据活动内容设置相应的奖章,确定各主题活动相应的基础章、兴趣章和特色章,让奖章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使争章的过程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综合实践的评价新体系。三年级以上依据活动主题设立年级一到四星章,全校设立校级五星章。把争章活动特有的自我教育激励机制注入综合实践课,从定章、争章、考章、颁章到护章,缺一不可,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体验“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育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队员争章的积极性。既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质量,又促进了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4、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在全市小学生小论文、小课题研究报告评选中,共收到小论文、小课题研究报告618篇,经评委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30篇,二等奖65篇,三等奖100篇,其中有8篇分别发表于科学课小学版和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5、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从实验学校反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提高,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解决的方法,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主要有1如何依托校本教研这一平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实施,解决在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2如何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导师网,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王厥轩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3辅导员2000年第11期、12期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