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 学 语 文 课 题 研 究 论 文浅 析 小 学 高 年 级 阅 读 教 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徐志林 摘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这一年执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四步阅读教学法。 关键词: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增强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读”呢?在这些年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四步阅读教学法。所谓初读感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对课文浅层的语言联系的认识,形成知觉的认识整体,为深入阅读扫除障碍。它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一环。这一环节可与课前预习相结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这一步骤分为以下几步进行: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要求:导入语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快速而有兴致地投入到本节课学习中。也可直接导入。2.出示自学提纲。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把课文读23遍,读通读顺;自主解决文中生字、新词;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质疑并提出问题。3.学生开始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方法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指导做好准备。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反馈学习情况:读字音、默写、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提出问题等,同时由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板演。5.自学后教师的引导。在初读感知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教师引导时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内容。导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理解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明确方式。应该是学生会的不教,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不对”的教师要引导更正,“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帮助补充。明确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以免学生走弯路。完成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是什么,同时知道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阶段由细读来完成。学生读课文,大声朗诵,一字一句,把课文读正确,在读的过程中,拿起笔来画出优美词句,不理解的词语。此间,随时拿起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习理解词语。逐段进行理解性默读或朗读,分析理解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小标题;巩固生字字音,理解生字词意;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应该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准确把握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精读感悟。如何进行精读感悟呢?就必须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写人的文章,要问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高尚品质,写事的文章,要问学生: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可点拨学生,划出点明中心的句子,或点明中心的段落。这一阶段由精读来完成。精读是细读的继续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部分理解完成之后,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某些感触和联想。通过精读,引导学生来品评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进行欣赏性朗读或默读,加深思想情感的体验,使阅读与生活衔接起来,加深认识,受到教育,学习课文优美语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精读中,要做好读活、读美和读透三方面的工作。什么是“读活”?就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把课文的内容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慢慢地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那种意境,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想象画面,想象意境。这是学生思想感情升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读美”?即在深入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读的有感情。用有声有色的语言去释放和传达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昂还它个更激昂,委婉还它个更委婉。”走到作者的心里边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什么叫“读透”?为了内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让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再一次朗读全文。精读感悟,实现由部分到全篇内容认识上的升华,建立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思想感情的体验,同时有机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就是做好读写结合,可以续写或改写。续写、改写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像力和创造力。续写的内容多种多样,依文章而定。例如,学习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让学生续写故事,主题为“假如我到了火星”,让学生放开自己是思绪,大胆想象一下火星的生活应该会是怎样的,写一篇想象作文,然后还可以编绘成连环画;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一课,让学生续写大自然还有什么“文字”,增加文章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实际活动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在合作交流汇报中,他们演自己的作品、读同学的习作、评自我的感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样,对课文的改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改写是对课文的再创造,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古诗,这样一来,除了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古诗,体会与领略古诗的意境,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一个故事,小学阶段这样的古诗是很多的。如学习示儿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做改写,将古诗文变成现代故事,写成叙事性的文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者,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从学生的思想出发,从学生的水平着想,引导学生阅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畅想、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