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7195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才中学八年级物理(下)期末复习基础知识汇编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4)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m/V V=m/ m=V(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4)理解密度公式: =m/V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甲乙mV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5)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6)图象:如右图所示:甲乙(7)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8)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m/v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C.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 D.得出固体密度=m/( V2-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9)测液体密度: 原理:=m/v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 V (10)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求质量、体积:由于条件限制,可用公式m=V和V=m/算出它的质量和体积。判断空心实心:总体积等于空心体积与实心体积之和为解题关键思路。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分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快。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使物体运动的结果。(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2.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A.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B.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A.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B.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负电荷:A.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B.实质:物质得到了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6)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原子不带电是因为组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7)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8)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3.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2)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我们称这些星为恒星。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运动的。(3)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与银河系紧靠的是仙女星系,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4)光年(l.y)是长度单位。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我们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距离(1 AU)。(5)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第八章 力【知识梳理】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2.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3.重力:(1)重力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4.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例如人走路时的摩擦。(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应用:(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第九章 力与运动【知识梳理】1. 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0静止匀速运动平衡状态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3.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4.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5.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2)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梳理】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3)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FFFFF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3固体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Pa; 压力F: N; 受力面积S: 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4)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工具: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3)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针筒法实验。(参考课本,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点)托里拆利实验。(5)结论:大气压p0=76cmHg=1.0105Pa6.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2)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3)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4)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去水分。(5)部分气体压强:(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温度,气体分子的多少等)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给钢笔打水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离心式抽水机7.流体压强的特点:(1)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2)应用:使大型客机升空。8.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9.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F浮 = G排 =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GF浮GF浮GF浮GF浮(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10.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2)如右图总结物体浮沉条件。(3)说明:A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去一块后浮沉情况不变(悬浮(或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 F浮 G F浮 = G 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 液物 液 物块都悬浮(或漂浮)。)B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液 =物 ;V排=V物 漂浮液 物;V排V物C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 比较液与物 。D改变物体的浮沉:a.自身重力发生改变 b.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4)浮沉的利用:轮船: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水;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m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密度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11.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计算浮力方法: 称量法:F浮=GF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 (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F浮=G排 或F浮=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或重时常用)12.漂浮问题“五规律”:(1)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2)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3)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4)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5)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