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设计(适合5升6).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948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阅读设计(适合5升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升初阅读设计(适合5升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升初阅读设计(适合5升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现代文阅读(一)一、 什么是阅读你们喜欢阅读吗?你们可能天天在读,但你们了解阅读的含义吗?1.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首先,语言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阅读是继承文化和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环,可见其重要性。其次,语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阅读,往往涉及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和范本。阅读的分值很重,但也最容易失分,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你们来说。2什么是阅读阅读首先考查的是思维能力,它要求我们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里层,从低到高的思维活动。阅读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评价文章的思维过程。所谓理解,是指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段落,再到文章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方法都要有个正确的理解,透彻的体会,这就要求具备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考查的是表达能力,主观题,需要自己理解之后,对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表达的准确不准确直接影响得分。3.阅读的方法阅读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等。建议大家读三遍,读懂文章之后再动笔。4.答题四原则(1)原文作答(一是按照原文作答,二是尽量用原文语句、词语作答)(2)看分答题(3)分点答题(尤其是有几问的题目)(4)尽量多答(除非有字数限制)5.分体裁阅读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我们先讲重点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阅读记叙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记叙六要素(2)记叙三顺序(3)记叙三人称(4)人物描写五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5)概括中心六手段:抓全文内容,抓题目,抓开篇,抓收篇,抓议论句,抓背景(背景可以从写作时间来推)二、 分文体练习记叙文一般分为两种:写人、记事。我们重点来练习这两种。例文1:(写事类)垃圾堆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p)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老人的心怦(png)怦直跳。他很明白:他口袋里刚领到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的儿子弗(f)雷迪(d)将失去父亲。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步步逼近。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老人猛扑过来。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那黑影发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垃圾堆里到处是铁丝、铁块和破汽车。一个歹徒紧紧追赶,离他越来越近了。老人急忙拐了个弯,不料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想:这下可完了!他就势打了几个滚,滚到了一辆破卡车下,等待死亡的到来。“妈的,他逃走了!”一个歹徒骂着。“咱们走吧!”有个歹徒丧气地说。“弗雷迪!”另一个歹徒压低声音喊着。没有人回答。“弗雷迪,你在哪儿?”仍没有人回答。听见歹徒们呼唤弗雷迪,躲在破卡车下面的老人的心怦然一动。“天哪,他在这儿!”一个歹徒忽然叫道。“是弗雷迪,”另一个说,“他死了!”“把他抬起来,”有个歹徒命令着,“塞到那辆破卡车底下!”躲在破卡车下的老人,把塞到身旁的尸体翻过来。虽然光线很暗,但他还是看清了尸体的面庞,随着发出一声惊叫:“天啊,真的是他!”老人从卡车底下爬出来,痛苦地举起双手,两眼望着黑暗的天空呼喊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随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垃圾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一刹那( ) 伤心( ) 此题主要是考(1)学生的审题情况,“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在文章中,学生无需思考,只要认真读文章即可找到答案;(2)一般情况下,学生读完一遍文章,就会急冲冲的往下写,这一题在文中找答案,就“逼着”学生再把文章认真的看一遍。 2、短文两次写了老人的心:“怦怦直跳”、“怦然一动”,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6分)此题主要考核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高低,第一处的“怦怦直跳”,原因就在关键词的后面,简短缩句抄下来即可;第二处的“怦然一动”,原因其实也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读后稍加思考,应该可以做出来,前文中提到“十几岁的儿子弗(f)雷迪(d)将失去父亲。”后面的歹徒口中念道的“弗雷迪”就是他的儿子,换句话是他的儿子是歹徒之一,他打死了自己的儿子。 3、结合短文,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3分)A、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他成了杀人犯。B、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死者是他的儿子,他为自己的错杀而自责。C、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和这群歹徒混在一起,更想不到自己亲手打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痛苦。这题的考点其实和上一题类似,或者上回答上一题可以为下一题做好铺垫;也可以说上一题不会写的,做这一题时会有所启发。我们曾经告诉孩子,读短文时要联系上下文思考,有时做问答题也可以这样,“迁移而学”,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情感是一样的,回答问题时可以想一想上一题的答案对这一题有无帮助。4、这篇短文为什么以垃圾堆为题?(5分) 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关系到文章的中心,所以做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教育学生关注文章中心,既要结合文章内容,又要结合文章中心来回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要深入文章内部,找到“抓手”,抓住关键词,品读文字背后的东西。“垃圾堆”就是这篇文章的“抓手”。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就建议孩子先在文中找到问题里提到的句子,既“抓手”再读读前文,读读后文,仔细挖掘文字的内涵。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垃圾堆”旁的,老人遇见的这群歹徒就是社会的垃圾。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5分) 此题是考核学生的思维深度,考察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是否体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碰到写人物品德、特点时一定要具体化,不能简单概括为一、两个词,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写具体。考虑问题时还需要全面一些,多想几点,多考虑几个方面。做这一题学生就应该考虑两方面,一从老人是父亲的角度来考虑,体会一个父亲亲手打死自己的儿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和后悔,这时我们应该安慰他;二可以从孩子的角度,作为一个青年不与好人相处学习,不做正当的工作,而与社会上的“垃圾”在一起,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应该受到惩罚,而老人是正当防卫,我们应该适时地劝解。例文2:(写人类)屋顶上的月光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 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什么?(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对音乐的渴望。)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孩子们多数情况下读完一遍都能理解。2.读句子,体会人物形象或想象人物心理。(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2)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哥哥此时会对弟弟说:“弟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永远支持你!我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简单的写人物特点,也可以选择写片断,想象那时巴赫在月光下抄曲谱的心理活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题型也不会扣分。3.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我的理解是:“屋顶上的月光”表面指月亮照到屋顶上的月光,实际指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他人生的支柱。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对有理想在追求,心中有渴望,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是一道考察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题目,题眼叫“屋顶上的月光”,我们既要从文章内容说,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文章内容来说,又要结合文章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会。4.你觉得巴赫是个什么样的人?读完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发。(巴赫是一个有梦想而且不畏任何艰难,遇到困苦不气馁,历经千辛万苦,积极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我觉得巴赫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释放自己的热情,刻苦进取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理想!5.联想到中国类似的人物事件?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西汉【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囊萤映雪:晋 孙康【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