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752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表内乘法、整十数与一位数想乘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类似于不进位乘,学生已有了竖式书写和计算方法的经验,但由于增添了估算,计算中产生了进位,计算难度比不进位乘有所提高,错误率也会相应增加。教学时,我是本着“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这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习得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我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根据情境对36*2的结果进行估计,旨在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我重点指导了以下的估计方法:36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把它看成30,两盒一共有几枝?实际的枝数比60怎样?把它看成40,两盒一共有几枝?实际的枝数比80怎样?从而很显然地得出“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的结果。而后又出了两道题进行巩固。第二层次是探索出进位乘的笔算方法。我先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直观理解个位想乘后的进位情况,然后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一环节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较、验证,体验成功的欢乐。本堂课的估计对学生来说其实也是一个难点,个别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再利用一点时间进行巩固,达三、提高学生,先要提高教师 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在和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的共同活动中,遵循教学的规律,优质、高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认真研究和认识这种规律,教育者不先受教育,那么,即使天天走进课堂上课,埋头批改作业,辛辛苦苦地工作,也只能是低效的劳动。多年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先要提高教师这一条最重要的真理。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处理好教学和进修、教材和教法、教研和科研、质量和负担等方面的关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没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是不行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他又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参见陶行知文集第98页、第141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所以一个教师必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进修。我是50年代的初师毕业生。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曾经教过小学的语文、数学,也曾经教过初中的语文、数学。为了使自己具有进行教学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我根据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刻苦地进行自学,还先后参加了几次函授学习。有时为了争取得到一次面授的机会,下雨天来回步行五六十里泥泞小路,我觉得也很值得。因为我懂得:如果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塑造青少年心灵的艺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的进修,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方面的进修,还要包括教育理论方面的进修。80年代初,飞速发展的形势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抽时间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给教师的建议等书,还通读了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还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总结提高。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它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既规定了教师应该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应该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而教学方法是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水平制约的。所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的了解,只有认真剖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经常注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例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我在第一次教这部分内容时,根据教材中“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这一句话,查阅了前面教材中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复习整数除法法则入手,着重使学生理解法则中的“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这句话的含义,讲新课时再用“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商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研究可以解决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收效较快,但由于它只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某些局部的现象进行短期的研究,得出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及时地发现和总结教学研究中的经验型结论,将结论中的大量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由教研中的定性描述进入到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因此,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工作应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教育科研。从1982年开始,我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针对当时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普遍下降的现象,对一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进行了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跟踪实验。实验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学数学成绩“马鞍型”的现象可以克服,还找到了一套改进应用题教学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方法。实验报告分别在江苏省教科所内部刊物教育科研动态和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发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它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既规定了教师应该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应该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而教学方法是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水平制约的。所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的了解,只有认真剖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经常注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例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我在第一次教这部分内容时,根据教材中“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这一句话,查阅了前面教材中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复习整数除法法则入手,着重使学生理解法则中的“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这句话的含义,讲新课时再用“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商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研究可以解决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收效较快,但由于它只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某些局部的现象进行短期的研究,得出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及时地发现和总结教学研究中的经验型结论,将结论中的大量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由教研中的定性描述进入到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因此,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工作应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教育科研。从1982年开始,我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针对当时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普遍下降的现象,对一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进行了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跟踪实验。实验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学数学成绩“马鞍型”的现象可以克服,还找到了一套改进应用题教学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方法。实验报告分别在江苏省教科所内部刊物教育科研动态和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发表。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搞“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以多取胜;一条是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上的40分时间组织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前一种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那样做只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后一种做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而在课后,我只布置少量的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我教的实验班进入最后一学年时,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第一学期平均每人每天用7.6分,第二学期平均每人每天用9.2分。学业负担大大低于当时的一般毕业班,毕业时全班以91.5分的平均成绩全部升入初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爱好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有一年,我教的一个班,有60名学生。开始时,他们的数学成绩是两头尖的枣核形,即尖子学生和差一些的学生是少数,大部分是中等生。针对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的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他们进步很大。原来基础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智力更发展了;许多中等生进入了优秀学生的行列;差一些的也有很大进步,其中有两名淘气的孩子,进步很快,成绩十分突出。全班升学考试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39人,其中100分的10人,数学平均分为93.9。在全市小学数学竞赛中有15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当哈尔滨日报记者问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么好的学习成绩时,一个姓朱的学生说:“我们是从一日一题、一日两题、一日三题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到一日能做几题就做几题。憋住了,就跟老师、同学讨论。老师比我们累,我们算多少,老师就批改多少。”在这60多人的班级里,原来优秀学生仅 尖子学生更尖,促进中等生更快地进步,使差一些学生不差。教学结果,一大批中等生踏入优等生行列,一些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很快跨入中等生行列。学生小学毕业之前消灭了不及格。我是这样做的:(一)帮助优秀学生博学多思在优秀学生中,有的是细而不敏,有的是敏而不细;有的是学点就知足,不求甚解;有的爱看趣味数学等课外读物。前面提到的姓朱的男生,他聪明,反应快,数学课上什么难题也憋不住他。可是,在一次考试中他没有得满分。主要原因在于他不细心,毛毛愣愣的,考试时不是这丢点,就是落那点。有一个姓刘的女生,她仔细、认真,考试时一点也不马虎,经常得满分。可是她反应不够灵敏,一遇到难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一次,她和几个男生互相考问。她说:“用110减去我今年岁数的9倍,正好是我的岁数,我今年几岁?”前面提到的那个姓朱的男生听了之后笑着说:“这是趣味数学里的题,110减去你岁数的9倍,正好还剩下你岁数的一倍,所以110是你岁数的10倍,你今年11岁。”接着他又给她出了一道题:“六年前,我比你大一岁,我今年几岁?”这位女同学认真地算起来:“我今年11岁,六年前我5岁,你比我大1岁,你6岁。”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可是毕业考试时,这位女生数学得了百分,总分全班名列第一。在市数学竞赛获得第一名的那位姓朱的男生,毕业时的数学考试成绩是97分,总分排在那位姓刘的女同学之后。从很多的事例看出,得百分的学生不一定是尖子。姓刘的那位女同学之所以思路不敏捷,是因为她平时为了得100分死啃书本,见识少,加上以前不愿意跟别人接触,不能学到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优秀学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长处和弱点,采用不同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方法进行教育。首先,对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吃饱”。班上有一个姓王的男生,他聪明、用功、思维敏捷灵活。在上课时勤学好问,特别喜欢研究难题,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有一天,连着有三名学生来“告状”,都说他上课不注意听讲,在桌下偷看课外书。第二天上课,我注意观察他,发现他的确在桌下看书,我走过去发现他看的是趣味数学,我对他说:“把书放在桌上看。”他笑了笑说:“怕老师和同学看见!”这件事提示了我。班上有15名学生,他们独立学习能力较强,如果让他们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不但吃不饱,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尽早地发挥其内在的数学潜能。因此,我对这15名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点安排: (1)上数学课时,如果已经懂了,可以做课堂作业。做完作业还可以看老师给他们介绍的有关数学读物或解些思考题。(2)考试之后,让他们批改自己的考卷,给自己打分,老师再做检查。(3)送他们去市、区数学奥林匹克培训班学习。这样安排之后,使他们数学潜能得到更好发挥,同时使他们感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有更高的期望,学习更加自觉、勤奋。1981年我教的一个班有13名学生参加第一届华罗庚少年数学邀请赛,我班一名姓张的学生获全国一等奖。有3名学生获二等奖,有5名学生获三等奖。其次,对优秀学生经常要求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出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他们做的是同一道题,但要求有所不同。对于有些学生不仅要求他们会算,而且要求他们会讲,并且能给别人讲明白。这些优秀学生谁也不甘落在别人后面,每当他们接到思考题的时候,都能充分地联系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解题思路,甚至去寻找新的思路。他们最受启发的不仅是算题,而是能讲出解题思路。小学生自己讲题、讲思路、讲方法的时刻,是他们的思维最活跃的时刻。因为他要说话,首先要想说什么,怎么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讲思路的过程,是学生认真地想、深入地想、合乎逻辑地想问题的积极思维过程。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讲解题思路,从而训练他们深思熟虑。 n例:某学校有13个课外兴趣小组,各组的人数如下表:一天下午学校同时举办语文、数学两个讲座,已知有12个小组去听讲座,其中听语文讲座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还剩下一个小组在教室讨论问题,这一组是第几组?学生看题后,要求学生先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在叙述过程中,引起了争论。学生甲:“此题的突破口是7倍,听语文讲座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因此听讲座总人数一定是7的倍数。”“2+3+5+7+9+10+11+14+13+17+21+24+24=160”“用一个整数去除160和另一个整数,如果余数相同,这个整数一定能整除那两个整数的差。所以1607=226,从表中再找出一个被7除余6的数是13,所以是第9组有13人。”学生乙:“我的思路和甲不一样。我想同余问题是突破口,在数学竞赛培训班里,老师给讲了“同余问题”,如:余数相同,所以160-13=147差147一定能被7整除。这时,老师又做了补充,讲解一条数学性质:“如果一个整数分别除两个整数,余数相同的话,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整除那两个整数的差。”这是同余问题。老师把以上问题做了补充归纳、整理。学生理清了思路。接着学生纷纷要求试讲,后来是争着抢着讲,越讲越明白,越说越清楚。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感到了自己的智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他们当中,还经常开展比思路的活动:“比比看,谁能先找对解题思路?”例如:一条白色的正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18厘米。手帕上横竖各有两道红条(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红条宽都是2厘米,问这条手帕白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学生用一般方法不易解出的较难的题。可是有一名学生很快举手做答:(1)先求出正方形手帕的面积:1818=324(平方厘米)。(2)长为18,宽为2的长条面积,共四条:1824=144(平方厘米)。(3)求出四块重叠的部分(小正方形)224=16(平方厘米)。(4)手帕的白色面积为:324-(144-16)=196(平方厘米)。接着又有一名学生抢答:(1)把竖的两个红条位置平行挪动一下,使他们紧贴在一起,再移到紧贴正方形的左端边上。(2)把横的两个红条也做同样的位置挪动,要让它们紧贴正方形下端边上,如下图所示。(3)这样移动红条所得图形的白色部分的面积不变。这时白色部分的面积一目了然,它等于边长为1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即196平方厘米。这样引导,使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多角度探索解题的最佳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再次,对优秀学生注意个别施教。班长姓刘,她是一个细而不敏的学生,所以我让她负责“一日一题”的总结工作,给她提供了一个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在这项工作中,她从同学中学到不少好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有一次我出了一道:“一个班级召开家长会,要给每位家长准备一只茶杯,结果少5只,又去借来原茶杯数的一半,结果反而多出13只。这次到会家长有多少人?”全班学生对于“原来茶杯数的一半”这个条件怎样理解,有好几种思路:一是通过画线段图,弄明白原茶杯数的一半是135;二是由(总数的一半)-(少的)=(多出的),得到(总数的一半)=(多出)+(少的);三是通过“多出的13只和少的5只有什么关系”的设问,把自己问明白了,多出的13只加上原来少的5只,等于原杯子数的一半。这些解法给姓刘的这位班长以很大的启发。她在这些活动中坚持每天做题,同时认真向全班同学搞好调查、总结,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能力,有利于解决她细而不敏的问题。我还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和锻炼她。一次一个姓朱的学生把和他爸爸争辩的一个问题带到学校来了。题目是:“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2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75千米,在距离两城中点15千米处相遇,求两城之间距离。”学生朱的爸爸认为客车比货车多行15千米,朱说不对。爷俩谁对谁错,让大家想想,发表意见。姓刘的班长经过认真思考,首先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后来,她参加市数学竞赛获三等奖,说明她进步很快。(二)引导基础差的学生迅速跟上我教的这个班有11名差一些的学生,其中有4名最差的。他们4人语文、数学都不及格。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在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常常不写作业;有的稀里糊涂,死记硬背;还有的淘气贪玩,上课时只动嘴说,不愿意动笔写。有个姓赵的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发言,但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在他的一张试卷上有5道简算题,全是照同桌同学抄的,由于抄串了行,一道也不对。我仔细问他这次考试作弊的事,他承认是抄的,并主动给我讲了他和同桌是怎样“合伙算”的。他的同桌是个女生,思维不敏捷,但学习态度认真,踏实,计算式题一道不错,但不会解应用题。而他解应用题时会列式就是算不对。于是他们商量好,考试合伙算。解应用题时,他列出式子,传给同桌算得数,然后两人一起抄。后来,我鼓励他们一帮一,一对红。我让他俩当学习小组长,有时和他俩一起学习,姓赵的学生帮同桌同学学应用题,分析解应用题的思路,同桌的那位同学教他怎么验算能把式题算对。班上学生看了就说:“你们俩是一对宠儿,老师陪着你们学,真美!”他俩听了美滋滋的,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针对学生贪玩不爱学习的特点,我采取了“带”的方法。拿姓赵的学生来说,讲新课前,我常常和他一起看书预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就给他一些提示,他很高兴。一次讲小数除以小数,因为他对除法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零除外)商不变”的道理不懂,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大小怎样变化弄不清,我就提前给他补了课。上课时,他不仅会算,而且还能讲给大家听。这种“带”的方法,使他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新课时不落课了。上课提问时,为了不让他落下,又怕他不会答,就在会的同学答到一半时叫他起来接着答。这样既教育他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动脑思考问题,又能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一些学习差的同学,如前面提到的姓赵的学生,和他的同桌,他们所以不愿意学,原因之一是落课太多。对这样的同学,我在采取“带”的方法的同时,还帮助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过。有的学生把这个方法叫做“过筛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补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上的另一个主要毛病是不去深入思考问题,不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帮助这些同学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要求他们像穿糖葫芦一样,把知识穿成串,看谁穿得多,看谁讲得明白。前面提到的姓赵的学生很积极,主动穿了两串,让我检查。一串是把整数四则运算穿在一起了,把加法与减法、加法与乘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写得清清楚楚。另一串是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穿在一起了,但没有写明白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我及时给他补了课。“穿糖葫芦”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差一些的学生中最差的是一个姓史的学生。每次期中考试,总是得40多分。他从上小学只有一次得过80分,这80分还是抄了别人的两道题得的。但这个同学身上也有不少闪光点。他诚实、勇敢、爱劳动,是班里的“劳动模范”,每年都被评为劳动小能手。我常常鼓励他要努力成为好学生。他说:“语文课我学得还行,数学就是不能及格,因为我爸爸妈妈都笨,所以我也笨。数学不及格怎么能成为好学生呢?”我肯定地告诉他:“你的手那么巧,什么活儿都会干,一定能学好数学。你的数学成绩能达到70分就可以成为好学生。”他又问我:“我怎么能得70分呢?”这时,我和他一起研究了怎样争取数学得70分的问题,并订了四条计划:第一,别人每日做两道有难度的题,你每日把当天的课学会之后,做两道过去不会的题。第二,别人能按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可以重复别人的答案,把问题说明白。第三,别人的作业一齐收发,你的作业可以随时找老师,当面批改对错。第四,别人参加学习小组学习是由小组长组织学,你的小组长是老师。 经过半年的帮助,他在期末考试时真的达标了,得了74分。因为他及格了,我这班数学成绩消灭了不及格。针对差一些的学生的特点,我启发他们多联系实际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增强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分散难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一次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台拖拉机4小时可耕地100亩,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小时可耕地多少亩?”一个姓史的学生不会做了。我想到了有一次同学们运土的事,启发他:“你们组4个人,三次运了12筐,一个人一次运多少筐土?”他说:“一个人一次运一筐。”这样他真正理解了“一人一次”这个“归一”问题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后来再给他讲他提出的“耕地问题”,他欣然地接受了。结合这些问题,教育他遇到难题要多联系实际去想,不要死记硬背。像姓史的学生这样脑子反应慢的学生,不要代替他们想问题。我常常在他们做题容易卡壳的地方给一些提示,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有一次,我发给姓史的学生和另一位姓尹的学生两张题签。给姓史的学生的题签上带有提示,而给姓尹的学生的题签上没有提示,并要求姓尹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因为姓史的学生思考慢,但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回家去做。而姓尹的学生反应较灵敏,但回家常常因贪玩不写作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好”与“乐”是教师创造性完成培育年轻一代崇高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这种兴趣可以使教师接近和了解学生,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在无意中或者受到偶然事件的触发而豁然开朗,形成灵感或顿悟,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得到了条理性的认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到具体地处理像万花筒似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更没有一成不变的“药方”,真是教坛世界真奇妙。我们的教师朋友,在这里应该是千万朵烂漫的山花,竞相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