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中考作文复习探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646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级中考作文复习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级中考作文复习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级中考作文复习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2013级中考作文复习探讨一、近五年作文试题浅析:1、真题展示(08年)请以“我和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60分)(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美。冰心请以“生活很美”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县市区、xx学校、xx同学代替。(10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你躺在床上看书“你还要不要眼睛?”;期末考试成绩大幅下降“写出深刻反思!”;邀请好友上网“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真不喜欢这些方式,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县市区、xx学校、xx同学代替。(11年)以“ 真有意思”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60分)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代替。3、不得抄袭。(12年)请以“收获快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60分)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命题简析从命题和要求来看,近五年中考作文的最明显的共同点有两点。共同特点之一都是要求写成记叙文;共同特点之二都是命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要求考生能够写好身边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充满人情味、哲理味、有意义的真人真事,凡人小事,抒发真情实感。总的来说,这五年的中考作文,审题难度并不是太大,考生也能有话可说,但要写好得高分,根据近两届安县初三毕业班的诊断考试情况来看,初三毕业班最后冲刺阶段,指导学生作文,还需要狠抓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狠抓考生在审题立意上下功夫,二是要狠抓考生在变通材料上下功夫,三是要狠抓考生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四是要狠抓考生在卷面书写上下功夫。二、复习应对策略:1、训练学生在审题立意上下功夫所谓审准题目,就是要注意题目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不要只看其一,而要全面兼顾。如11年作文,很多考生只注重了“快乐”一词,而忽视了“收获”这个动词,所以通篇只是快乐的人、快乐的事的堆砌,而没有“收获”的过程。既然文章题目是“收获快乐”,那这个题目就肯定不等同于“快乐的事”、“难忘快乐”、“学会快乐”等题目。再如10年半命题作文“ 真有意思”,很多考生把“有意思”一词等同于“有意义”,而没有意识到“有意思”一词具有“带给人思考” 的含义,而“有意义”主要是区别于“没有意义”。始终要给学生灌输一个观念:作文的题目绝对不是出题人随随便便给的,题目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有作用的、有特定含义的。审准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所谓立意,简单点说就是确立写作意图,就是确立文章要达到的目的,是歌颂赞美什么,是批评否定什么,还是感悟感触什么。确定写作意图很重要,没有一定的写作意图,考生就没有了写作的目标,心里缺乏写作的目的;没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文章也就没有焦点的人、事、景、物,没有热点的话题,没有亮点的语言。作为应试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立意训练一定要高度重视。所谓立意要高,就是指立意要高尚而不低级,要新颖而不陈旧,要显示出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合符中学生的身份。比如同样是写某游戏过程,有人仅仅写出了游戏的快乐,而有人从快乐的游戏中悟到了人生某些道理,显然后者立意高于前者。立意高,才会格调高,才会有情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怎样训练学生作文的立意:训练学生的立意,可以借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作文原题稍加修改,使之合符绵阳市的命题要求。每一周的作文训练课上,可以专门用几个考题来训练。作为应试的作文教学,教师有必要硬行地把学生常写的记叙文按三个标准分类:(1)、从学生常用的形式看写实(如身边真人真事)写虚(如寓言、童话、小小说、历史热点人物事件)(2)、从学生常写的内容看“亲情类”“友情类”“读书类”“自然类”。(3)、从学生常表达的感悟、情感看褒义类:如喜欢、赞美、歌颂、追求、进取贬义类:如感伤、厌弃、批评、讽刺有了这样的分类,训练学生立意就简单些了,因为立意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抒发表达出怎么样的“感悟、感情”。训练学生立意,核心就是通过文章去“感悟”或“感触”到什么。所以,可以把立意公式化:运用怎样的形式(实写、虚写),表达对什么内容(亲情、友情、读书、自然)的什么感悟,表达出怎样的情感。(注意:一定要训练学生在文章中能够有所感悟,能够抒发感情,这样,文章的立意自然高人一筹。对“感悟”的训练,常常与“人生”挂钩,与“社会”挂钩,也就是说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达到“人生”的高度, “社会”的高度)训练的思维模式:针对全命题和半命题对于全命题作文:审准关键词语,明白关键词语的比喻意、引申意,用“感悟、感触”的方式,扩展标题的含义(内涵),表达出自己“感悟、感触”到的一个人生道理或社会道理。以11年中考作文收获快乐为例,学生很容易理解“快乐”一词,很容易写出所“收获”到的“快乐”的内容,如收获到了亲情或友情之乐,收获到了读书之乐,收获到了欣赏自然美景之乐等。但如果只是写出“收获”的过程,而没有提高到收获快乐的“感悟、感触”的高度,文章的格调肯定不大高。但是,如果考生在结尾,或开头用题记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感悟:人生需要快乐,更要学会收获快乐。或者:人生就是期盼收获成功,而我却要在收获成功的过程中去收获快乐,让快乐伴随成功的左右,这就是人生最高的收获。行文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立意,格调自然高人一等,自然会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再以08年作文生活很美为例,学生要写的美不外乎还是亲情或友情之美,读书之美,欣赏自然之美。但如果学生能在“美”字上做文章,写自己如何感悟“美”,如何感触“美”,如何发现“美”,自然就可以这样立意:用一颗美丽高尚的心灵去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很美。对半命题的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一个好的命题,就是一个好的立意。所以,对于半命题作文,要训练学生通过补充一个较为形象化、或具体化的好题目来立意。很多考生对半命题作文,往往根据提示语随意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大而空的词语(甚至毫无意义的词语)就开始作文,而不考虑这样的题目好不好写,写出来能否得到较好的分数。对于填空式的半命题,训练学生不要完全被提示语圈住了思维,不要一味地按照提示语的暗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简单词语,最起码的是要尽可能地填写一个暗示所写内容的词语或短语。以10年作文“ 真有意思”为例,当年的满分作文看落花真有意思,一个偏正短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写晨读真有意思,所填动词暗示了所写内容。为了达到立意“高、新”的目的,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或短语就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确立一个形象化、有艺术性的标题。如推开这扇窗真有意思、学会说“不”真有意思、采撷快乐的花朵真有意思等。像这类似的标题,考生写着有灵感,阅卷老师看着也赏心悦目。再如2011广东深圳中考作文题给自己一些_,一些考生很容易把命题简单化,如给自己一些知识,但是,这样命题肯定是平凡的,就要借助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立意高点的命题就是给自己一些光明的生活,把有限阅历的自己比作犹如在暗夜中摸索的瞎子,而自己渴望知识,渴望阅读,犹如是探求光明的生活。这样的立意不仅很容易写到自己熟悉的学习经历,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而且新颖。如果是要表达对亲情的感受,对亲人的感激,可以命题为给自己一些感恩的心,如果要表达对幸福的体念,可以命题给自己一些幸福的花儿,如果要表达的是自信的人生,可以命题为给自己一些灿烂的阳光。重要提示:训练学生一个好习惯把立意的语言一定要写在演草纸上,2、训练学生在变通材料上下功夫 九年的学习,让很多考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加之缺少系统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又不会思考,作文的材料也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有些材料没有意义,缺少时代精神或现实意义。面对时间紧张的复习教学现实,教师很有必要指导学生练习一些有意义的、有时代感的素材片段写作,背一些必要的名言警句(含课内名家名篇中的名句),使学生能为应试作文的写作多积累材料。但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素材,而不教给学生如何根据写作实际来灵活变通,练了素材也是没多大用途的,甚至有时候还弄巧成拙。所以,指导学生练习素材片段写作,并且把“变通材料,一材多用”作为训练重点,是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应试作文的有效手段。以两例写父亲的素材为例:例1 、六月的骄阳快要把公路路面烤化,他什么也没有犹豫,把一张油腻的垫背往车下面一扔,拖过工具箱,人跟着就钻到了车底下。车下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过往车辆扬起的尘灰不时的吹刮到车底下,让人睁不开眼睛。他眯着眼一锤一锤的敲击着,原本黝黑的一张脸涨得通红,高挺的鼻尖上,汗水都渗进了他的嘴里。满脸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颈脖流到了后背,滴在了地上我心疼的看着他的忙碌,既难过又后悔,难过自己帮不上忙,后悔自己不好好读书,对不起他为我如此辛苦的付出。我心疼的叫了声“爸”,眼泪刹时流了下来。“搞定”,他终于疲惫的探出了头,长吁了一口气,用沾着机油的手套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捋了捋乱蓬蓬的沾了灰尘的头发。 当他看着我眼泪花花的样子,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小子,你终于懂得心痛大人了?呵呵,我累了也没啥,只要你好好读书就好,我不希望你将来也像我这样干笨活” 例2 、“这就是你三年来的学习啊?”父亲看着我的成绩单,些许愤怒,些许失望,些许悲哀。他的话语有些发抖了。“我几年拼命在外打工挣钱,省吃俭用,可你?”我想解释,但我还没有哆嗦出一句话,脸上已经重重的落下了父亲的一记耳光,顷刻间,火辣辣的感觉传遍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顷刻间,疼痛的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簌簌的流下。“从此以后我不会再打你第二耳光了,请你记住,像你这样混下去,你的未来会和我一样悲惨。”我抬起头,第一次发现父亲不再年轻,他喘息着,眼神里对我满是责备和愤怒。多年不见父亲,直到这次,我才意识到他鬓角已有了斑斑白发,额间增添了浅浅皱纹。他抬起那只因工伤失去了一个指节的手哆嗦的手,哆嗦的擦着我的泪水。我咬着唇,想哭,但我哭不出来,深深的自责早已占据了我整个身心。以上两例材料是本人给学生写的片段作文示范,要求学生先模仿、再改动,逐渐融入学生自己的东西。例1是刻画的一个修车工的父亲形象,父亲用修车的行为来教育我好好学习。例2的父亲是一个长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形象,他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教训,给了孩子深刻印象。这两则材料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材料,从表面上看,是属于反映亲情类的材料,表现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材料。但如果仅仅当作是练习表达亲情的材料,就达不到练习的最终目的。本人把练习片段写作分为两个阶段,开校到四月中旬之前为第一阶段,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层次划分为目的;第二阶段从四月中旬到中考,主要是训练如何把已经练习好的材料巧妙恰当地融入到实际的完整作文中去,以训练学生“变通材料,一材多用”为目的,第二阶段的目的也就是应试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以5年中考作文为例,以上两则材料:1、可以用在07年我和你里面我的人生有严父的伴随,是你(第二人称)让我始终走在人生的正确轨道上;2、可以用在08年作文生活很美里面有严父的正确教导,自己没有走向堕落,我感觉生活很美;3、可以用在09年作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我(自拟标题)(略);4、可以用在10年作文父亲的教育真有意思(略);5、可以用在11年作文收获快乐里面有严父的正确教导,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我收获到了人生的快乐。重要提示: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所谓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借助规范的语言和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巧妙地运用熟悉的材料,用笔说出心头的所思所感。3、训练学生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学生作文语言常常多以口语化呈现,甚至地方方言。语言表述直白化、简单化。这是最令语文老师头痛的问题。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与学生的先天因素都有关系。有人生来就有语言的天分,而有人靠后天努力,都还达不到别人先天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埋怨学生,而要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可以利用一些技巧训练提高的。首先应培养学生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作文既有文学创作的成分在里面,但又不完全是文学创作。作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检查一个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所使用的语言,是看他能不能准确地使用规范的书面语来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说,一篇优秀作文最好的体现就是语言的表达了。其次,成功的作文往往语言流畅,生动优美,用词准确,修辞形象、巧妙。可以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词汇要丰富有意识的使用:优美生动的形容词,准确形象的动词,恰当经典的成语。2、语言有技巧(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等。(2)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古典诗文名句。(4)活用经典篇目的经典句子。(3)重视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加以锤炼。写人,就要努力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写出人物特有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并使人物符合各自的身份。这样使人读后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4)在句子的表达上,要长句短句交差使用,有意识地使用叠词句,使用对对句。如:“桃林里,群树吐着春,争着艳,一棵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朵朵红花缀满枝头,一片片绿叶冒着嫩芽。树下的小草也来凑热闹,当粉丝,一根根摇晃着碧绿的脑袋,簇拥着它们的偶像,吵着、闹着。蝴蝶林里飞来飞去,蜜蜂花间嘤嘤嗡嗡”。重要提示:训练写景状物的句子,对训练学生锤炼语言最有效。4、训练学生在卷面书写上下功夫(略)三、给老师们一个建议作文教学要尽量做好示范:对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所有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最情绪化的一个问题,费时费力不讨好,自己辛辛苦苦指导的作文,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最终和自己的指导大相径庭,以至于生气,发火,甚至会让人产生放弃的想法。面临越来越少的时间,面临一届不如一届的学生,我们不可能让学生自己摸索,或者放任自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么一个道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提升的是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去谋篇布局了,有意识地去遣词造句了,有意识地学习精心打造了,他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运用能力也就无形中增强了不少。相应的阅读水平也就无形中提高了不少。首先,每个语文老师要学会熟练使用WORD和PPT,使用大屏幕电视作为展示平台。对于语言的教学,用文字展示结合口头讲解,学生更容易领会老师的要求。比如对提供的作文文字材料,图片或视频,都要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展示,不能光口头表述出来。其次,明确三个理念:(1)、一切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起步的。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下水作文写,模仿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写,这是让学生找到写作感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2)、学生的作文要先入格,再出格。不要担心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要担心的是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的坏,而不要担心千篇一律的好。学生有了好的感觉,自然会慢慢融入自己的个性的。(3)、中考场上的优秀作文都不是在考场上临时写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考场上的优秀作文,都是考生平时努力练习、考场灵活发挥的结果。再次,时间加汗水,实干加巧干。为了学生的中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写作功底。在布置给学生作文练习前,要自己写好下水作文示范。老师既然在要求学生怎么做怎么写,自己就很有必要先给学生做个示范。说千遍,道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每一次作文练习,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篇或一段自创的文字,就是给学生一个入格的范例。老师多花功夫,学生少走弯路;学生少走弯路,老师教的舒心。老师这样做,其实是给自己减轻了很多后期负担。严格要求按照示范作文写,就能大致能保证学生一次性写的比较入格。接下来就是促使学生互改、自改。人都是喜欢纠别人错误的,所以老师不妨把写好的作文班与班交换,分小组评改,提出标准,写好意见。改好后老师收上快速翻阅一遍,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分发给学生。对写的较好的作文要在班上交流展示;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教师要再给学生补充提供必要的素材,要求学生改掉不恰当的地方,添加一些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作文的教学要坚持每周一次,每周要定专门的时间。课堂限时写,限时改,所以,每一周的作文课不应该少于两节。本学期的作文宜以4月中旬分前后两个训练阶段。前阶段以片段练习为主,分写人5次,状物2次,写景2次,写读书感悟2次,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锤炼语言,练习书写格式,积累优美素材;后阶段以模拟实战为主,训练学生将过去写好的素材进行巧妙组合。愿与各位老师相互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