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实验力学部分综合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645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实验力学部分综合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中考实验力学部分综合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中考实验力学部分综合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实验力学部分综合复习实验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课本14页)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具有 关系。1小金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称量前: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称量中: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用手将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称量后:E称量完毕,整理仪器,把砝码放回盒内以上有些步骤中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些步骤的序号,并加以补充或纠正:_2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次数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g /cm3)1铝块154202铝块210840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200.5(1)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2)比较1、2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3)比较2、3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图13如图1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后,绘制的木块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分析: (1)木块的体积为2 cm3时,其质量为_g;木块的体积为4 cm3时,其质量为_g;木块的体积为6 cm3时,其质量为_g。 (2)由此可见: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关系。 (3)由图象可知:这种木块的密度是_g /cm3,合_kg /m3。若把木块切去,再进行探究,最终木块的密度变为_kg /m3。实验二: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课本19页)(甲)(乙)图24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点上,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液体质量,往烧杯中倒入液体,称出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70 g,把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2(甲)所示,再称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_g,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cm3,该液体的密度是_ g/ cm3。5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表达式=_这样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_(选填“大”或“小”)50g10g甲乙图3(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 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3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g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l/g量筒中油的质量m2/g量筒中油的体积V/cm3油的密度/gcm-3112.56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_;(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_。(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_; 方案二:_。(2)你准备选择方案_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_。7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线,在图7-5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DCBA8. 小丽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做了下面的实验。(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2)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再取回右盘中最小的砝码,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移动_,直到 ;(3)小丽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4所示,请你帮她完成下表。图4测量对象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小石块实验三: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 (课本37页)练习:课本40页第3题9图5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图5cmA1 mm、2.80 cm B1 mm、8.30 cm C1 cm、8.30 cm D1 cm、5.50 cm图6DBAC10现在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图6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实验四: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课本45页)图71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图7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刚好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小车应从斜面上的_处释放;(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有关;(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实验五: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本48页)12小明在“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1)把小车放在尽可能_(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个盘内砝码的质量_(填“相等”或“不等”)时,小车静止。(2)实验中用小车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当小车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说明 。(4)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二力彼此平衡的条件为: 。实验六: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课本53页)图8实验七: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本55页)1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钩码质量(g)100200300钩码受到的重力(N)13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1010(1)请根据图8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实验八: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本60页)14小宇用50 N的水平力把重15 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9所示根据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N图9(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图1016.如图10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示意图。 (1)本实验中产生摩擦力的方法是_;(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_;(3)比较(b)、(c)两步,你能得出正确结论吗?_。原因是_。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为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拉动木块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 F1(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复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F3,发现F3 F2 F1,这说明_;(3)取下钩码,他又把该木块侧放在水平桌面上,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_。图1118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不计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直接沿水平方向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1)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 _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2)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 _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实验九: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本65页)图12CAB19. 小宇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猜想2: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为此,他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力都为1 N,杠杆上每小格为5 cm,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此,小宇认为他的两个猜想都得到了验证。(1)请你指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若A点不挂钩码,改在B点挂,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挂_N的钩码;若杠杆右边不挂钩码,改在左边C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杠杆右边不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左边C点向上提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1320如图13所示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实验中:(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2)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数据当然也可通过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倾斜状态下达到平衡,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但我们总是选取杠杆的水平平衡状态进行实验,其原因主要是_实验十: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课本70页)21物体重l000 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需要用_ N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轮提起它,至少要用_ N的力。(不计摩擦及滑轮、绳自重)实验十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本76页)图14甲乙丙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泡沫塑料2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_。实验十二: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 (课本81页)23.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在 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图1524.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15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实验十三: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课本87页)25做托里拆利实验的几个步骤如下,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A将堵住管口的手指移开 B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C取一根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 D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E用一个手指堵住玻璃管口2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情况会对测量结果发生影响的是( ) A往水银槽里多加一些水银 B将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 图16自来水气+水被抽气体乙甲C换口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实验时,在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实验十四: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本91页)27图16甲是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乙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T型玻璃管中,即可达到抽气的目的。请你简要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图17实验十五: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课本95页)28. 小军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秤、塑料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17 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量 的。d步骤应该至少在_步骤之前完成。设a、b、c、d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由四个图中_ _两个图的弹簧秤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_ _;如果关系式_ _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图1829.小芳要探究金属圆柱受到水的浮力与浸在水中深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将高为9cm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记下金属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78h/cm02468101214F/N6.756.255.755.254.754.54.54.5()第5次实验时,金属圆柱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圆柱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是 _ .30.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也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但某些同学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1)现有器材:烧杯、细线、适量的水,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选择的依据是控制_和_保持不变。(2)简述实验的主要步骤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实验十六:演示“功的原理” (课本106页)31.小丽同学就“使用机械可不可以省功”进行了实验探究。她选用的器材有:一段细线、一段绳子、动滑轮、铁架台、铁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各一个,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实验十七: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课本109页)32.(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19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0所示,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木块重G/N斜面高h/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20.20.5 图20图19(2) 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小车重G/N斜面高h/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60.22.50.51.21.2596%60.21.311.21.392%60.20.91.51.21.35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出: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移动距离。求出第三次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是_。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实验十八: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本114页)图21Sh3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21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打到一个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1)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沿斜面自由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这是控制了_相同,改变了_,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的关系。(2)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沿斜面自由滚下,看哪个钢球把木块推得远。这是控制了_相同,改变了_,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的关系。(3)通过该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 _。34.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猜想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于是他采用运动的钢球推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通过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的方法进行验证,如图22所示。图22(1)该同学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_;(2)请设计实验,并根据你的设计填写下表。探究过程探究内容在水平木板面上能否完成实验(若不能,写出改进方法)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让钢球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运动,速度大的钢球推动木块远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5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23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图23SCSASBCABhChBhA甲乙丙实验十九: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本116页)结论1_;结论2_。补充实验:图24123FG36. 图24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 N(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N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 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煤油和l00 g水,实验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煤油和水,并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量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煤油和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 煤油时间(min)024681012温度()20212223242526升高温度()0123456表二 水时间(min)04812162024温度()20212223242526升高温度()0123456(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