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605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常见大数的过程,体会大数的作用,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了解大 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三、单元教学难点: 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本单元计划课时7 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大数,掌握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十进制,知道十万 是多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 3.明确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是一一对应的。 2.掌握十进制进行计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生:有“个、十、百、千”(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读出下面各数 7 3963、 5076、 9001、 2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5)从右到左说出3963 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 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 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 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 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 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 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 的方法。 2. 第2、3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00 ;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每人收集5 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第二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 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 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 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 亿 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 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 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 环使用5 年,可节约5280000 吨文化纸。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 25000000 和 2000000 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 和2000000 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 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 和第3 页, 边看边思考;100000 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 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100000 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4)如果10000 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 怎么拨呢?你能 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 10 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 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 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 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 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 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 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 米的跑道上走130 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 年。 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 “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10 个十万是多少?10 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 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 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 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 样的问题: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 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 你发现了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 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五、课堂练习:练一练 第三课时 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 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 9 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 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 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 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 海平面11034 米;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 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 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 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 人。 2.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 研究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 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 个千,9 个百,5 个十和8 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 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 个百在右边第三 位,就是百位;4 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四、精讲点拨 (1)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 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数位顺序表。 (2)学习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指导:1265830000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 和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 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 了吗?质疑:1807199 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 呢? 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 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小结:当0 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 研究中间有0 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 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 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 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七、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国土面积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自主学习 出示例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 数量的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 13820000 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 人 澳门 440000 人 大陆 1265830000 人 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一、反馈交流 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 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 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四、 精讲点拨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 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 大,所以13820000910010000 五、当堂训练 :教材第9 页第1 题 六、课堂小结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第五课时 近似数教学目标 :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 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 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结合试一试第2 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精讲点拨 做试一试第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 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四、反馈交流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 个精确数,5 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 1.四舍五入的方法 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第六课时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目标:1.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2.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 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自主学习 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 位制的“原形”。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三、当堂训练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 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 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 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 第七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 1 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 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 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练习一第3题: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 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 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 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 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 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教材第15 页第5、6、7 题。 七、思维拓展 教材第15 页第8 题。第二单元 线与角一、学生情况分析: “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 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 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 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 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五、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 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具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 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 条线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 抽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 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 两点,再连接AB 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 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 A.B 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 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 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四、精讲点拨 1.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五、当堂训练 1.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 )条 ;(2) 23 有( )条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 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 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自主学习 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 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反馈交流 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精讲点拨 1.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 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 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 还要通过某个点。 五、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六、作业布置第三课时 平移和平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 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出示 “看一看”左图。 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自主学习 移一移。 (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准备2 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 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 说平行于CD 或CD 平行于AB。 (2)出示小鱼图。 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三、反馈交流 1.折一折。 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2.说一说。 出示教材“说一说”的三幅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画一画。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四、当堂训练1.第20页实践活动。2.思维训练: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垂直。 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一、课堂小结:平行线有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教学重难点: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1.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二、试一试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三、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四、你知道吗?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六、布置作业:练一练 1、2。第五课时 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用分别度量、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4)说说1和平角。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1)自学试一试,说说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 ,再指名演示。三、当堂训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量一量练一练的、的度数。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四、数学游戏.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六、作业:练一练 2、3。练习填一填。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叫做( )。小于90度的角叫做( ),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叫做( )。直角( )度,平角( )度,周角( )度。 1周角 =( )平角 =( )直角。度量角的大小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 ),零刻度线对准角的( )。一个三角板,有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锐角都小于钝角。 ( )两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 ) 用量角器量角时,一定要读内刻度线。 ( ) 第六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操作,引导发现法。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三角板画角1.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1)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说画角方法。(2)说说各角的大小二、画一个60度的角 1.独立画,指名说一说怎么画。还有别的画法吗?2.用三角板画你还用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试画,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1)画30 ,60 ,90 ,45 的角说说画的方法(2)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几度的角 (摆一摆,算一算)反馈:可以拼成75 ,105 ,135 ,150 ,120(提示:拼画的顺序)第一步可用45 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 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3)还有别的画法吗?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 的角,该怎么画?(1)学生尝试画角(2) 讨论得出:画角方法、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三、试一试1.画150度的角,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 小结画角的方法,再指名说一说怎么画的,应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一练 2、3。第七课时 画角练习题谁说的正确?用量角器画出下面各角。 40 75 125 95 用三角板画出下面各角。 30 135 60 120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角?在下面试着画一画。第八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第九课时 单元复习一、填空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 )端点。2.周角=( )度 直角=( )度 1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3.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4. 3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 6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10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二、判断1.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2.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 )3.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05度的角。 ( )4.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平行线。 ( )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三、选择题1.可以量出长度的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2. 图中有( )个锐角。A.1 B.2 C.33.角的大小与( )有关。A.两边张开的大小 B.两边的长短 C.顶点的位置4.下列几个角用一副三角尺就可以拼出的是( )A.80度 B.120度 C.170度5.下图中( )是周角A. B. C. 四、操作题1.过c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平行线。 .C L 2.过a点画直线L的平行线。 .a_ L第三单元 乘 法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三、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0-32的“试一试”,“练一练”等)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 学生用算式计算(3) 反馈计算结果(4)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 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2)估算结果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解决方法3: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1 1 411412 2 8 114202 3 9 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2) 反馈运算结果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31254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3 1 2 4 0 8 4 7 5 4 2 5 2 1 01 2 4 8 2 0 4 0 4 71 5 6 0 8 1 6 9 41 6 8 4 8 1 0 2 0 0 9 8 7 0五、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练 习 课教学内容:练习(第31-32页)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二、乘法估算练习 三、数学游戏第三课时: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三、 精彩展示(1) 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4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