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岭山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6174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岭山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岭山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岭山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岭山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乌拉特中旗“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在校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全员参与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二、工作目标1教好每一个学生。2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3德育亲情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4实施结对辅导、小组活动与全员辅导相结合,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三、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组 长:侯建副组长:李瑞军 王文进 乔志刚成员:冯晓琼、贾树霞、王婧、各班班主任2摸底调查,确定导师与学生。(1)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各班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导师的学生初步确定后,班主任要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形成初步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2)调查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及社会志愿者学校根据相关教师及社会志愿者的特长、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配好导师,明确导师工作职责。(3)师生结对。师生双向选择,落实师生结对,每个导师负责指导2-3名学生,并构成一个小组。(4)建立工作制度。学校应建立“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制度,做好资料、台账的整理,成果搜集。1)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短信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2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组内活动与组间活动两种。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制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5)跟踪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跟踪评价机制,检查导师工作的日常工作动作记载、结对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和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评职等重要条件。“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四、工作要求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任副组长具体操作,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3贴近实际,务求实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情感生活、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和指导,既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也不急功近利。4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敢于探索管理和操作模式、活动形式、载体、工作机制等,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工作特色。五、注意事项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德育导师既要关心受导学生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推行“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德育导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六、德育导师职责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良品质。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有关材料上面留下激励性的评语。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9与任课教师及其他老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七、导师工作制度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为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好的作业、优秀作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荣誉等等。对“受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评价。并设立适当奖项,对进步显著的“受导学生”进行奖励。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周记、电子邮件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3 建立家校联络交流制度。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导师每月至少安排二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八、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1拟定方案。(3月)2组织实施,建组建档。(4月)3导师辅导、家访等。(4、5月)4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6月)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7月) 德岭山学校政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