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150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杨德伦(北京密云教研中心,特级教师)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学生初入学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拼音又是帮助学生写话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务必要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话。 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是“学会汉语拼音”了呢?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四声、轻声、变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还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按照字母在四线格中的占位、笔画与笔顺,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低年级学生(在不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情况下)写话时,能用正确的音节暂时代替还没有学过的汉字;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6个字母)。 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就需要了解一些语音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予学生准确、深入浅出的指导。 第一讲 声母与韵母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有 21个声母,即 b、 p、 m、 f, d、 t、 n、 l,、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教学汉语拼音时,把 y、 w两个字母当作声母教,为的是和韵母 i、 u相区别。)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 声母都是辅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般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碍。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震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 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如下七类: 双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b、 p、 m三个双唇音。 唇齿音。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只有 f一个唇齿音。 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 c、 s三个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d、 t、 n、 l四个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h、 ch、 sh、 r四个舌尖后音。 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j、 q、 x三个舌面音。 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根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有、 k、 h三个舌根音。 2. 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 ( 1)在阻碍方式方面 根据声母发音时开始形成阻碍(成阻)、持续阻碍(持阻)、解除阻碍(除阻)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五类: 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 b、 p、 d、 t、 k这六个。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 f、 h、 x、 sh、 r、 s这六个。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气流后摩擦成音。塞擦音有 j、 q、 zh、 ch、 z、 c这六个。 鼻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作声母的鼻音只有 m、 n两个。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边音只有 l这一个。 ( 2)在声带是否颤动方面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两类: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清音共有 b、 p、 f、 d、 t、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这十七个。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浊音只有 m、 n、 l、 r这四个。 ( 3)在气流强弱方面 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分为如下两类: 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送气音有 p、 t、 k、 q、 ch、 c这六个。 不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气音有 b、 d、 j、 zh、 z这六个。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普通话中 21个声母的发音总表如下: 发音部位 声母 发音方法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塞 音 清 音 不 送 气 音 b d 送 气 音 p t k 塞 擦 音 清 音 不 送 气音 z zh j 送 气 音 c ch q 擦 音 清 音 f s sh x h 浊 音 r 鼻 音 浊 音 m n 边 音 浊 音 l 需要说明的是: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2. 塞擦音 zh、 ch和擦音 sh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别是一个音(辅音),不是复辅音。因此, zh、 ch、 sh中的“ h”不是声母 h(喝)。“ h”缀在 zh、 ch、 sh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 二、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的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和辅音比较,元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与辅音最主要的区别)。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气流较弱。声带震动,声音比辅音要响亮。 (一)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共有 a、 o、 e、 i、 u、 -i 、 -i 、 er这十个。这其中,前七个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单韵母;后三个不属舌面元音,可统称为“特殊元音韵母”。 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抬高降低,可伸前缩后;口腔开合的程度叫开口度,开口度可大可小;双唇的形状叫唇形,唇形可圆可不圆。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是:尽管单韵母发音时各有自己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然而每个单韵母发音时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却始终不变。其中: 单韵母 舌位 开口度 唇形 种类 a 舌面、央、低 口大开 不圆唇 舌 面 单 韵 母 o 舌面、后、半高 口半开 圆唇 e 舌面、后、半高 口半开 不圆唇 舌面、前、半低 口半开 不圆唇 i 舌面、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u 舌面、后、高 口半闭 圆唇 舌面、前、高 口半闭 圆唇 -i 舌尖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特殊 元音 韵母 -i 舌尖后、高 口半开 不圆唇 er 卷舌、央、中 口略开 不圆唇 需要说明的是: 1. 用普通话念“私”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前 音 -i 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 c、 s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2. 用普通话念“师”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后音 -i 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也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h、 ch、 sh、 r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舌面单元音韵母 ii决不会出现在 z、 c、 s和 zh、 ch、 sh、 r的后面。 3. “ 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称卷舌元音。发音时,舌位居中,舌尖向硬腭卷起,口略开,唇形不圆。 er虽然用两个字母标写,但仍是单元音韵母。其中的“ r”不代表因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不要以为 r是辅音韵尾。 (二)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和单韵母比较,复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发音状态(舌位、开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这当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过渡、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跃的;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出的音要形成一个整体。如: 复韵母 发音时舌位、开口度、唇形的滑动方向 ai a i ei e i ui ( uei) u e i( u ei) au ( ao) a u ou o u iu ( iou) i o u( i ou) ie i e 需要说明的是: 1. 用“ ao”表示“ au” ,其中的“ o”只表示从 a到 u的滑动方向。不写作 u,而标作 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与 n混淆。 2. 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复韵母 iou、 uei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分别写成 iu、 ui。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 iu、 ui来分别取代 iou、 uei。 3. 除单用(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个字念)之外 ,单元音韵母“”(用普通话念“耶”或“约”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的读音)在与元音 i、构成复韵母时写作“ e”。因为单韵母 e(鹅)是决不出现在 i、后面的。 4. 有的复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发音轻重长短并不一致。韵头只限于韵腹前的 i、 u、,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韵母发音的起点;它因为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韵腹一般由 a、 o、 e、充当, i、 u、 -i、 er也可以作韵腹;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相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韵尾仅限于韵腹后头的 i、 u( o) ,只表示复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在复韵母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居中的叫“中响复元音韵母”。 复 韵 母 复 韵 母 响亮形式 韵 头 (介音) 韵 身 韵 腹 韵 尾 ai a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ei e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ui ( uei) u e i 中响复元音韵母 au ( ao) a u ( o) 前响复元音韵母 ou o u 前响复元音韵母 iu ( iou) i o u 中响复元音韵母 ie i 后响复元音韵母 e 后响复元音韵母 (三)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舌尖鼻辅音 n、舌根鼻辅音 n)构成,所以又叫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与复韵母一样: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都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辅音韵尾。如: 鼻韵母 发音时舌位、开口度、唇形的滑动方向 an a n en e n in i n un ( uen) u e n( u en) n n an a n en e n in i n u n ( o n) u n 需要说明的是: 1. “ n”既可以作声母,又可以作鼻韵母的韵尾(跟声母 n的发音大同小异,只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安”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韵尾“ n”的读音)。“ n”因为是舌尖鼻辅音,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可以叫做“前鼻尾韵”;带有前鼻尾韵“ n”的鼻韵母,又叫做前鼻韵母。 2. “ n”虽然是由两个字母构成,却是一个音素。不要以为它是由声母 n(讷 )与声母 (哥)组成。在普通话中,“ n”不能作声母,只能用作鼻韵母的韵尾(与作鼻韵母韵尾的“ n”一样,也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昂”字的一声调并拉长读音,字音的后面部分便是韵尾“ n”的读音 )。“ n”因为是舌根鼻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部位在舌根),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可以叫做“后鼻尾韵”;带有后鼻尾韵“ n”的鼻韵母,又叫做后鼻韵母。 3. 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鼻韵母 uen同声母相拼时则省写成 un。这时音节中的“ u”便被看作韵腹,调号标在“ u”上。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 un来取代 uen。 4. 用“ on”表示“ un” ,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与 a相混。 第二讲 声调与儿化 一、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如“ y n”(央)、“ y n”(羊)、“ y n”(养)、“ y n”(样)四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义不同,这是因为声调不同所致。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调值(不包括轻声、变调),即阴平、阳平、上( sh ng)声、去声。这四种调类统称为“四声”。其中,阴平调(第一声)又叫高平调或 55调,如“阴”“高”“分”的声调;阳平调(第二声)又叫高升调或 35调,如“阳”“得”“忙”的声调;上声调(第三声)又叫降升调或 214调,如“上”“属”“统”的声调;去声调(第四声)又叫全降调或 51调,如“去”“降”“或”的声调。 二、儿化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常不写出来)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其中,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如用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后面的“儿”字并不读出来,只在念到“花”这个字音的末尾时加个卷舌动作,使“花”字的韵母( ua)带上卷舌音“ er”的音色。 用汉语拼音拼写儿化音节时,只需在前一个字的音节后加上“ r”(表示卷舌音色)就可以了。如“花儿”,写作“ huar”。 在普通话里,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功能。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棍(棍棒)棍儿(小棍);盖(动词)盖儿(名词);小孩(冷冷的)小孩儿(亲切的、喜欢的)。 第三讲 直呼与认读 一、直呼音节 什么叫直呼音节?直呼音节不是死记音节,背诵音节,是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凭借视觉感知,看到一个音节就像看到一个已识的汉字一样,能正确地、直接而迅速地读出音节,不再需要拼读或“呼必有三”了。 直呼音节与整体认读音节不同。前者是对于本来可以运用两拼法、三拼法或声介合拼法来拼读的音节,却不采用拼读的方法,而是张口即读,进而提高扫读音节的速度;后者是根本 不可以进行拼读的音节,只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认读。 二、整体认读音节 为了在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汉语拼音方案在对普通话音节拼写规则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以单韵母 i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 y开头如果 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 i改为 y,例如 ie ye、 iou you;如果 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 i前面加上 y,例如 i yi、 in yin、 in yin。 以单韵母 u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 w开头如果 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 u改为 w,例如 uei wei、 uen wen;如果 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 u前面加上 w, 例如 u wu。 以单韵母 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也要用 y开头,并且不论 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 前面加上 y。加 y后,上两点要省去。例如 yu、 e yue、 an yuan、 n yun。 小学语文课本把 zi(资)、 ci(刺)、 si(思)、 zhi(知)、 chi(吃)、 shi(师)、 ri(日)和上面提到的 yi(衣)、 wu (乌)、 yu(迂)、 ye(耶)、 yue(约)、 yin(因)、 yun(晕)、 yuan(冤)、 yin(英)这十六个音节列为整体认读音节。即,这些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所以要整体识记;在读法上,这些音节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读,就像认汉字一样张口即读,而且读音要响亮、干脆,不拖音。具体地说,把声母 z、 c、 s、 zh、 ch、 sh、 r的音读得长些且响亮,就是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zhi、 chi、 shi、 ri的音;把韵母 i、 u、 、 ie、 e、 in、 n、 an、 in读得响亮且不拖音,就是整体认读音节 yi、 wu 、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的音。 第四讲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一、怎样教好汉语拼音 (一)从字母到音节的教学方法 这是我们传统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不论教学声母还是韵母,都务必要求教师把握编者意图,正确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写、及时练,并使音、形、写、练紧密结合。 1. 教学基本步骤(以教学单韵母“ e”为例) ( 1)教师先出示卡片,范读。(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卡片上的字母,凭借听觉器官,使字母的读音首先在他们的头脑中初步产生印象。) ( 2)指导学生读。(指导的内容包括口形、发音部位、气息、发音方法等方面。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字母的读音。) ( 3)引导学生看图,借图记住读音。(引导的方法是将图画与字母读音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这个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比较牢固的印象学生一旦忘记了字母的读音,让他们看看图或想想图,学生就会立即读出字母的读音。) ( 4)板书字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看清字母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 5)将图与字母对照,启发学生借图(指既表音且又表形的图)巩固、记忆字形。 ( 6)引导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字母。 ( 7)组织学生看书中范字,指导书写(笔顺、位置)。 ( 8)要求学生照范字描摹或正确临写。 ( 9)引导学生练读四声,利用插图指导学生拼读或练习直呼音节。 2. 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1)指导“读准音”时要正确用图。具体地说: 一是要明确“掌握字母读音”与“用图”之间的关系。用图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记住字母读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读音(或字形)。教学中最好不采用由图引出字母读音(或字形)的做法。因为:由图引出字母读音既费时,又不科学认识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用图来帮助掌握、记住字母的读音;由图引出字形不准确声母旁配的插图一般既表音又表形,而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旁配的插图大多只表音不表形。 二是教师引导的语言要准确。有的图意所表示的读音和字母的读音(指呼读音)相同,如 b、 p、 m、 k等;而更多的图意所表示的是字母的异调读音,如 e、 f、 c、 ui、 o、 ou、 iu等。因此,借图指导记忆字母读音时,教师引导的语言要十分准确且富有启发性。前者可问:字母的(呼)读音和图中所表示的哪个音儿相同;后者可问:字母的(呼)读音和图中所表示的哪个音儿相近。 ( 2)指导“认清形”时要适时板书。具体理由是: 要充分发挥板书的说明、示范作用。学生“读准音”之后,教师要先把字母板书在四线格的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及字母所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在卡片上让学生认识字形不科学(看不出笔顺)、不准确(没有四线格,看不出字母所占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字形之后再板书,既削弱了板书的作用,浪费了时间,学生也是不会很好地掌握字形的。 ( 3)识、写、练要紧密结合。具体原因是: 教学字母时,提倡识一个就指导写一个,写后就及时指导练习读四声、拼读或直呼音节。实践证明:把识、写、练三者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字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拼读或直呼音节的能力,符合拼音教学规律及儿童的特点。 若把一课中所有的字母识完后再写,写完后再指导学生逐个练习读四生、拼读或直呼音节,使识与写分离、写与练脱节,违背拼音教学特点,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音节到字母再到音节的教学方法 教完六个单韵母(最好将 ai ei ui ao ou iu这六个复韵母移至教学声母后)之后:先借助图画教读以拼音形式出现的音节词,再从音节词中提出重点学习的音节;接着分析出组成这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各是什么;最后教学生运用拼读或直呼的方法还原到音节、词语上来。 1. 教学基本步骤(以教学声母“ b”为例) ( 1)看图识词。指导学生看图:一棵桃树,树上长着八个桃子;接着教师顺手用拼音在四线格的黑板上写出音节“ b”;然后教师范读,教学生读,还可以引导学生用“ b”进行扩词练习或说一句话。 ( 2)分析声、韵、调。首先告诉学生“ b”这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接着教师拉长发音时间读“ b b”,分析出构成这个音节的 b、和声调,告诉学生 b是这个音节的声母, a是韵母;然后,教声母 b的发音和字形(在前面已学过),强调读音要轻、短,注意利用插图或根据字母发音、字形等特点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形。 ( 3)训练拼读或直呼。在学生学会声母、韵母的基础上,教学生拼读或直呼,使声母、韵母还原成为音节。(训练拼读或直呼“ b o bo”之后,要注意比较声母 b与音节 bo的不同。) ( 4)指导书写字母。 这种方法,从分析音节入手,从中提取出声母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一开始就能粗知声母与音节的不同概念,知道声母是音节的一部分,是音节发音的准备。运用这种方法,非常便于培养学生养成发声母本音的近似音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音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抓好分音、合音的训练。因为分音、合音的过程是既教拼音知识又训练拼读或直呼音节的过程,是教学生掌握拼读或直呼音节要领并逐步达到熟练的过程。 二、 如何训练直呼音节 (一)为什么要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1.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便于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等多功能的作用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见到某个注音的生字,就能准确、迅速读出字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大识字教学的密度。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学了汉语拼音(甚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就能阅读浅显的纯拼音儿童读物,汉字加注音的儿童读物。这便于学生提前阅读,提前发展语言,提前开发智力。学生提前阅读,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在阅读中识更多的字。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便于教师指导他们更好地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学习普通话,提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2.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是积极投身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学习成功教学经验的具体体现 要为社会多快好省地培养合格人才,就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业绩、研究成果是做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二)如何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在过去这些年,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大致有过渡法、支架法、直读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而且容易驾驭。 1 过渡法 所谓过渡法,就是从“拼读”入手,向“直呼”过渡的教学方法。大致程序是: ( 1)教学声母 b、 p、 m、 f时,指导练习拼读,掌握声、韵成音规律。 ( 2)教学声母 d、 t、 n、 l时,引导学生小声拼读,练习直呼。 ( 3)教学声母 、 k、 h、 j、 q、 x时,提示学生暗拼(心里默拼),练习张口直呼。 ( 4)从教学声母 z、 c、 s开始,便训练学生一见即呼(直呼)。 这种方法是先教学生拼读,然后再改变一个直呼定势,以取代拼读过程: 教学开始时,如拼读“ b-a ba”,可以运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这一口诀引导学生入门,体会声、韵成音的规律。 当学生能够把声母和韵母拼成一个音节的时候,就及时引导学生小声拼或在心里暗拼,张口读出音节,如练习直呼“ -u u”“ -ui ui” ,即“看在眼里,拼在心里,读在口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便可以进一步提出声、韵连读的要求,即“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不经暗拼,直呼而出。这里的关键是在“连着读”上。教师作连读示范时,可先慢“连”(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让学生理解、体验,再逐步加快速度。当出现含有介音的音节时,如“ -u-a ua”“ k-u-a kua” ,告诉学生连读的方法是“声、介、韵一气呵成,快速连续成音节”。需要注意的是:三拼连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要防止漏掉介音,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介音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从接触音节一开始,就把拼读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由拼读向直呼过渡,坡度比较缓,学生容易理解,经过 2 3周的学习,一般能达到直呼要求。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一定要先学会拼读,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直呼练习。在学生不掌握拼读要领的情况下,是谈不上直呼的。因此,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拼读定势养成见到音节就拼读的习惯,从而影响直呼的速度。 2. 支架法 所谓支架法,就是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摆好口形(支好架子),再按声母的发音方法直接、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支好声母架,韵母带调跟着发,前后一口气,直呼成音别分家”。如“ b-a ba”,这样读出来的自然就是音节。遇到含介音的音节,如“ u-a ua”,直呼的方法是:把声介合母(声母和介音构成的单韵母音节)当成声母,和后随的韵母快速连读成为新的音节。口诀是“前音后音看分明,两音急读就呼成”。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受拼读定势影响比较轻,由慢到快,学生可以顺利地形成直呼音节能力。 这种方法实质也是在“拼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让“前音轻短,再轻短”,轻短到不读出来,只做出一个要读出的架子,然后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成音节。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初始,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出现声母作势和韵母发音脱节的现象,即丢掉声母只发韵母的读音,或丢掉韵母只发声母的读音。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进行具体的示范、指导。 (三)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应该注意的事项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其中如下几点,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1. 要下大力量教好六个单韵母 单韵母不但是教学其他韵母的基础,而且是教学生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的重要前提。而学生一旦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那么直呼由复韵母、鼻韵母构成的音节,也就非常容易了。因此,从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务必要下大功夫让学生确实学好、 o、 e、 i、 u、这六个单韵母,掌握其发音的口形(开口度依次渐小),发音的方法(每个单韵母在发音过程中口形始终不变,声音收住,方可动唇)。要特别加强带调读的训练,达到读得准确、熟练,为后面的直呼音节训练打好基础。 2. 防止教学声母读音的音节化 声母有本音(即,声母实际的、原本的读音;大多数声母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发音不响亮)、呼读音(即,根据声母本音的发音趋势,在后面加上一个元音,使声母读音响亮、音节化了)两种读法。教学声母时,尽管不要给学生本音与呼读音的概念,可声母教学一开始,就务必要从有利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着眼,从口形、气流、发音部位、读音轻短程度等方面进行示范,通俗易懂地讲解,训练学生发声母本音的近似音(读音既轻又短,接近声母的本音),强调堵住气(找到声母的发音部位),再发音(气怎么出来,也就是掌握发音方法),防止教学声母读音音节化现象。因为声母的近似音越接近本音,越有利于训练学生准确、迅速地直呼音节。 3. 要尽早着手抓学生的直呼训练 要从教第一个声母“ b”时,就注意在教好拼读的基础上训练并逐步强化直呼,或用支架法等进行直呼训练。对学生已经学过的音节或音节词语,要积极地、尽早地引导学生直呼,不停留在“拼读”或“三呼”阶段,以防止学生形成拼读的定势,影响或推迟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 4. 要尽快培养学生将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音节的能力 所谓直呼能力,其实就是能够敏捷地将视觉符号(即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语音(即口头音节),见“形”知“音”的能力。因此,一切有关直呼音节的训练,都应该是为了牢固建立视觉分析器与言语动觉分析器之间的联系。这便要求教师们:训练学生直呼音节时,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呼一呼、反复读一读,忌教师总习惯于事先范读或领读的做法。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将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音节的能力,在教学六个单韵母之后,随着教学各个声母,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板报,逐步建立建全一个单韵母音节表。建立此表,让学生知道某个声母都能和哪些单韵母构成汉语音节;引导学生体会同一声母和不同单韵母构成音节时发音的口形特点,比较音近的声母和某一个单韵母构成音节时的不同读音。学生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了,那么直呼声母与复韵母、鼻韵母构成的音节,也就迎刃而解了。 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一、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复元音构成,发音的特点是从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开口度、舌位、唇形)快速向乙元音(甚至再向丙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与此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使发的音形成一个整体。另外,甲元音与乙元音(或丙元音)的轻重长短也是不一致的。 各个复韵母发音时,滑动方向如下: ai : a i ao: a u ie: i ei: e i ou: o u e: ui: u e i iu: i o u 其中, ai、 ei、 ao(au)、 ou是前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头的元音清晰响亮,后头的元音含混,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ie、 e是后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头的元音轻短,只表示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头的元音 清晰响亮; ui(uei)、 iu(iou)是中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后的元音轻短,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后面的元音含混,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滑动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 1.u e i,省写为 ui; i o u,省写为 iu。 i,省写为 ie;,省写为 e。 2.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 ao”表示 au的音,其中“ o”只表示从 a滑到 u的滑动方向。 二、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主要的发音特点:一是元音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鼻音色彩逐渐增加,由元音的发音状况逐渐向鼻辅音过渡,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二是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 各个鼻韵母发音时,过渡方向如下: an: a n ang: a ng en: e n eng: e ng in: i n ing: i ng un: u e n ong: u ng n: n 其中: an、 en、 in、 n发音时,先发元音,紧接着软腭逐渐降下来,增加鼻音色彩,舌尖往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 n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发 un(uen)音时,从前面的轻而短的元音( u)滑到中间较响亮的元音( e),紧接着软腭逐渐降下来,鼻腔通路打开,舌尖往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 n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 ang、 eng、 ing、 ong(ung)发音时,先发元音,紧接着舌根往软腭移动并抵住软腭发 ng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 需要强调的是: 1.u e n,省写为 un。 2. 汉语拼音方案用“ ong”表示 ung ,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和 a相混。 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一、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复元音构成,发音的特点是从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开口度、舌位、唇形)快速向乙元音(甚至再向丙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与此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使发的音形成一个整体。另外,甲元音与乙元音(或丙元音)的轻重长短也是不一致的。 各个复韵母发音时,滑动方向如下: ai : a i ao: a u ie: i ei: e i ou: o u e: ui: u e i iu: i o u 其中, ai、 ei、 ao(au)、 ou是前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头的元音清晰响亮,后头的元音含混,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ie、 e是后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头的元音轻短,只表示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头的元音 清晰响亮; ui(uei)、 iu(iou)是中响复韵母,发音时,前后的元音轻短,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后面的元音含混,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滑动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 1.u e i,省写为 ui; i o u,省写为 iu。 i,省写为 ie;,省写为 e。 2.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 ao”表示 au的音,其中“ o”只表示从 a滑到 u的滑动方向。 二、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主要的发音特点:一是元音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鼻音色彩逐渐增加,由元音的发音状况逐渐向鼻辅音过渡,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二是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 各个鼻韵母发音时,过渡方向如下: an: a n ang: a ng en: e n eng: e ng in: i n ing: i ng un: u e n ong: u ng n: n 其中: an、 en、 in、 n发音时,先发元音,紧接着软腭逐渐降下来,增加鼻音色彩,舌尖往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 n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发 un(uen)音时,从前面的轻而短的元音( u)滑到中间较响亮的元音( e),紧接着软腭逐渐降下来,鼻腔通路打开,舌尖往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 n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 ang、 eng、 ing、 ong(ung)发音时,先发元音,紧接着舌根往软腭移动并抵住软腭发 ng ,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 需要强调的是: 1.u e n,省写为 un。 2. 汉语拼音方案用“ ong”表示 ung ,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和 a相混。 建立单韵母音节表,培养直呼音节能力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声韵成音规律,能尽快地直呼音节;指导学生认清字形、掌握拼写规则,能正确拼写音节这既是“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 ? 随着教学 6个单韵母、 21个声母(还有 y w),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大黑板或墙壁专栏,按教材中教学的顺序逐步建立起一个单韵母音节表 (见下表 )。 建此表主要具有如下益处: 1. 横向,可以让学生知道某个声母都能和哪些(单)韵母构成普通话音节,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这些音节发音时的口形特点。 2. 纵向,便于引导学生比较音近声母和同一个(单)韵母构成音节时的不同读音。如: b p m f和; d t n l 和。 3. 便于帮助学生了解声母 b p m f和韵母 o ,声母 d t n l g k h 和韵母 e ,声母 j q x和韵母 i构成音节时的读音特点。这些音节的读音就是每个音节中声母的呼读音。 4. 便于帮助学生掌握各个声母同韵母 i 构成音节时的标调规则 i在标上声调时, i上的圆点省去;便于帮助学生掌握“ n l 和 碰, 上两点可别动”、“ j q x和 拼,去掉两点记在心”等拼写规则。 5. 便于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 yi yu wu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和记法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记,不能采取拼读的方法。 6. 分散了教学“汉语拼音”部分的难点,特别是分散了直呼训练的难点学生如若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声母与单韵母构成的单韵母音节,那么直呼声母与复韵母,鼻韵母构成的音节,也就迎刃而解了。 附:单韵母音节表 单韵母 声母 o e i u b b bo bi bu P P Po Pi Pu m m mo me mi mu f f fo fu d d de di du t t te ti tu n n ne ni nu n l l le li lu l e u k k ke ku h h he hu j ji ju q qi qu x xi xu z z ze zu c c ce cu s s se su zh zh zhe zhu ch ch che chu sh sh she shu r re ru y y (yi) (yu) w w wo ( wu) 用“声韵连读”法培养直呼音节能力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比较,我深深体会到:声韵连读法是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培养直呼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什么是声韵连读?要领是见到一个音节,先做好读声母的口形,读时由声母快速滑向韵母,气流别中断,中间别有明显的界限,使发出的音形成一个整体,读出的就是这个音节的音。即“支好声母架,韵母跟着发,前后一口气,声韵连读别分家”。这种方法就是让声母轻短,更加轻短,轻短到不读出来,只做出一个要读的架子,而快速滑向韵母,即直呼读出音节。 教学时,需从学习第一个音节“ ba”起,就指导声韵连读,逐步提高学生声韵连读的熟练程度及能力,把训练学生声韵连读贯彻在整个汉语拼音教学(声母 +单韵母,声母 +复韵母,声母 +鼻韵母)过程中。对于含介音的音节,训练声韵连读的方法是:把声介合母(声母和介音构成的单韵母音节)当声母看,快速连读成为新的音节。 运用连读法训练直呼音节的好处是: 1. 不用教拼读,省去了用“过渡法”“支架法”训练直呼前必先教拼读、小声拼、暗拼等环节,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拼读定势”(即见到音节总想拼读)的影响,使学生尽快地形成直呼音节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完成了汉语拼音,就能扫读音节词句,阅读纯拼音或汉字加注音的小故事。 2. 当个别学生对某个音节或音节词句连读不下来时,仍然会很自然地运用“拼读”的方法自己解决疑难。也就是说,学生在“声韵连读”训练过程中,就自然地掌握了拼读方法及声韵成音的规律,节省了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因为每个复韵母、鼻韵母的读音,都是由前音迅速滑向后音(甚至再滑向第三个音)而形成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声韵连读,又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复韵母、鼻韵母的读音。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需特别重视对学生诸多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对于初入学的儿童,在教识字以前,先要用 4 5 周的时间集中指导他们学习汉语拼音,让他们初步掌握这个工具,以帮助他们以后识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话。这些儿童由于是正式可又是刚刚迈进学校大门,因此一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需要严格、精心地培养。 若说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能力、习惯的起步且关键时期,那么拼音教学阶段的关键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师需抓住这一特殊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诸多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与培养能力、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提高。 教学汉语拼音,指导学生读准音(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认清形、正确临写、练习反复拼读或直呼音节(达到准确而熟练),并使音、形、写、练紧密结合,这既是教学汉语拼音部分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学汉语拼音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那么,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诸多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把拼音教学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认识、听说表达能力结合起来 1. 在指导学生读准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时: 教师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认真看着卡片上的字母,专心听老师范读,凭借听觉器官,使字母的读音首先在他们的头脑中初步产生印象。接着,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当学生误读或对读音把握不准时,教师再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气流、口形等方面进行通俗易懂地讲解,并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的动作)、细心体会(教师讲解的内容)、反复练习,最终使学生准确把握字母的读音。 然后,让学生认真看看插图(指表音的图),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启发学生想一想字母的读音和图中所表示的哪个(字)音相同或相近。这样就将图画与字母读音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牢固的印象,借图帮助学生记住了字母的读音学生一旦忘记了字母的读音,让他们看看图或想想图,就会立即读出字母的音。 2. 在指导学生认清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形状时: 教师应先把字母或音节板书在画有四线格的黑板上。板书前,教师根据字母或音节形状的具体特点(笔画数、笔顺、所占位置等)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老师板书。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认清字母或音节的形状。在卡片上指导学生认识形状既不科学(看不出笔顺),也不准确(卡片上没有四线格,看不出字母或音节所占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看图(指能表形的插图),想想、说说字母的形状像插图中的什么(可编出顺口溜)。这样插图与字母对照,指导学生借图巩固、记忆字母形状,区别容易混淆的字母。 二、把拼音教学与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坐姿,培养学生拿书、翻书、执笔、写字技能紧密结合起来 在“入学教育”中,教师已经就坐姿、拿书、翻书、执笔、写字等要求作了简单说明,从“汉语拼音“教学起,已进入具体要求、实施阶段。因此,从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时刻嘱告、提醒,从严要求学生。具体地说: 1 上课时,要坐在椅面的前半部,双脚自然垂地、放平,上身坐直,自然挺直,挺胸抬头。 2. 翻书时,要双手托起课本。右手拇指卡住右页书唇,右手四指抵住书的背页,眼睛看着左下(或右下)的页码,靠右手拇指滑动书唇来翻页。不能将书平放在桌上,只靠右手食指或中指蘸着口水一页一页地“吃书”。 3. 看书或读书时,仍要双手托起课本,使书脊和桌面约成 60度角。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护书本,集中精力,而且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减轻眼睛疲劳程度。要提示学生避免单手持书或干脆将书页“折死”平放在桌上的做法。 4. 描写或临写时,坐姿要正确头正、肩平、脚踩地;身坐正、肘放平、头略低;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执笔方法要正确“拇指食指捏笔杆儿,中指抵在杆下,无名小指顺序排,笔杆压在虎口边”;“虎口圆,掌心空,这是握笔基本功”。写字姿势要正确左手按住作业本,右手执笔,右臂放松并随着书写自然由左向右挪动。要防止右臂不动,而向左移动作业本的做法。 在指导学生书写或临写某个字母时,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是由几笔写成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每一笔画从哪起笔,到哪收笔,整个字占什么位置,而且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横画、竖画的起笔、收笔方法,为识字中的笔画、笔顺、间架教学打基础。 学生在描写或临写时,教师还需强调让学生一边小声读、一边写、一边记。要写工整,争取一次写好,少用橡皮、胶条,保持页面干净。 三、把汉语拼音教学与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初入学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依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材在拼读(或直呼)音节练习的编排上,尽量减少出现单纯进行拼读(或直呼)音节练习的枯燥形式,多出现了看图拼读(或直呼)音节、词语、句子、儿歌等练习形式,见文见字。 如 ,“ b-p”一课中,就配有音节拼合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声、韵成音规律;拼读(或直呼)“ b”“ p”两个音节,还另配有两幅插图“八个桃子”“小猴爬树”,来帮助学生学习“ b”“ p”两个词。“ d-t”一课中,编排了看图拼读(或直呼)“ d di”“ t”等词语的练习。在“ zh-ch-sh-r”一课中,编排了看图拼读(或直呼)“ zh zi”“ q ch”“ zh sh”“ r l”等词语练习。在“ ai-ei-ui”一课中,编排了看图拼音(或直呼)“ n i nai x c i”“ m i mei w i j”等短句的练习 因此,在指导学生拼读(或直呼)练习中,既要注意巩固字母的音、形,突出教学重点,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词义、句意,适当进行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