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试验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001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试验总结报告 安徽大学附属学校教研室 黄志敏2006年9月,伴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试点的启动,我校的新课程试验活动也开始起航。三年多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策略原则,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研学高中新课改的新理论及其各科课程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重点抓好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审慎有序的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现就三年来我校对新课改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回顾总结,以期能够对下一步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理论学习篇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活动,它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模式、人才标准、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等的重大改革。要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与其的成效,就必须理论先行,增强理论的学习,做到未雨绸缪,增强新课改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首先,校长学习先行一步:2006年暑假,我校丁仕文校长、方沫东副校长分别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专门针对校长的关于新课改的学习培训班,学习教育部关于新课改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学习其他已经开展新课改的省市的先进学校的经验与措施,探索新课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有了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与掌握,为我校即将开展的新课改试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7年暑假,方沫东副校长带领我校外语组教师去江苏与浙江的部分学校学习,探索英语特色班的教学规律与方法,为我校即将开设的英语特色班的课程设置、教材版本、课堂特色、课外活动以及师资配备等问题汲取可供借鉴的经验,力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09年4月,方沫东副校长和鲁义香副校长道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通过听报告和现场交流的方式,吸取全国的一些优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经验,也会提升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回来后,方沫东副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把他学习的经验和个人感悟,结合我校的实际,为全校教师做了一场生动而又深刻的报告,有力地的促进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水平。其次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围绕学习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坚持“隔周教研”活动,由 不同的教师针对新课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2、以教研组为单位,全面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双本”的思想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 3、通过学习,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遵循安徽省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与合肥市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特别是围绕着2008年的“备好课”与2009年的“上好课”的主题,全面而系统地开展全员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5、2007年5,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安徽省“新世纪教师素养”考试;2007年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牺牲假期的休息时间,积极响应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暑期大练兵”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并通过课堂教学竞赛选拔出参加区、市“教学能手”比赛的教师;2009年6月又参加了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备好课”笔试,全部获得合格证书。 组织领导篇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了相应的新课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一是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丁仕文校长担任组长。其二是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实施工作小组”由副校长方沫东担任该组组长。三是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实施研究小组”,仍由副校长方沫东担任该组组长,最后还同时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由丁仕文校长担任该委员会的主任。 这些围绕新课改建立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相互协作、运转协调,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改工作的开展。 实践探索篇(1)打造优质课堂: 三年来,我校每年都要依据新课改精神举行两次校级课改公开课。上学期举行“高一新课改研讨课”,对新加入新课改教学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与打磨;下学期则是主要为了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改革,举行“高考复习研讨课”,力求能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考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2007年4月,我校面向高校附中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不仅吸引了高校附中的很多老师来我校进行交流,而且也吸引了部分市属中学的老师参加。尤其是我校政治教师宋启芳老师面向全市高中政治教师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受到与会的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与打磨,我们努力把新课改的精神渗入课堂教学,渗入教师的心灵。(2)研究型学习:开展研究型课题既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为了搞好我校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我们首先由教研室对教师做研究型课题方面的培训,让全体老师吃透研究型课题的新理念,熟悉研究型课题的程序与方法,避免指导出现盲目性。我校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结合生活实际,做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的、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题,比如:语文老师汪丽指导的文章憎命达析李煜生平遭际对其作品的影响(牛晓璠、汤晓惠、姚奔、孙杰、杨光、宋玉婷、徐珂、宋竹青8位同学共同完成)、物理老师施启发指导的子弹口径大小与穿透力的研究(周玉琳、王汉民、张一阳、徐培源、吴瑞志5位同学共同完成)、生物老师徐玉晴指导的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缪玲玲、章文静、蔡莉文、李雪雁、张昕5位同学共同完成)、政治老师宋启芳指导的合肥市近年来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以及原因(余厚潇同学独自完成)。 总之,我校设置研究型课程,推进研究性学习,对于学校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树立服务社会与回报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比如,我校每年暑期都会为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进行军训,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等;利用假期或课外时间到合肥市的养老院、福利院去看望老人与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近距离的接触经济动脉;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烈的光辉事迹,重温革命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等等。(4)学生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正如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所言: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仅靠学生在教室里听课、做练习、考试等是不可能的,必须放手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尝试创新。 近几年,我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行了大量的课外活动,成立了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有声有色的课外活动,比如,我校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心理健康兴趣小组、学校篮球队、学校足球队、体操表演队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很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07年,我校获得合肥市中小学三大球比赛的足球组冠军;2008年,我校获得合肥市中学生交谊舞比赛二等奖,等(5)创办特色学校与共建班: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发展要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才能特长。我校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创新办学思路,利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的教学优势,及时提出创办“英语特色班”的构想。2007年9月,经过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我校开始招收“英语特色班”,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又突出了办学特色,还吸引了一批好生源,使学校在良性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9年6月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在合肥市教育局的牵线下,我校和合肥市七中计划于2009年秋季开始合作开设“共建班”,开始强强合作,把我校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师资与省级示范学校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水平联合起来,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6)积极参加校级交流活动: 2006年12月,面向高校附中开展“高一新课改研讨课”,吸引高校附中各科教师近百人次参加;2008年4月21号参加了在工大附中召开的高校附中“备战文综高考研讨会”;2009年4月,我校高中教师集体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教学开放周”活动,2009年5月,我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合肥市五中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等等。这些校际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而且增进了对新课改的理解与共识,促进了两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7)开展国际交流: 1994年,我校与美国西雅图长青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十五年来,我校和该校加强了中西文化、中西教育以及语言方面的交流,两所学校的许多学生结成笔友,既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友谊,又促进了我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成为我校“英语特色班”的办学特色的一个显著“亮点”。其间,长青中学五次组团来我校访问交流,对我校师生良好的素养和热情的态度赞叹不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层的组织者,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挑战,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力图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此,我校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严格的选聘,同时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工作规范与奖惩制度,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比如,2007年1月,学校开展了为期半天的班主任工作的专题培训,由丁仕文校长做了精彩的讲座;2008年暑假,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到苏州参加全国德育工作会议,学习各地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与方法。2009年五月,我校组织全体班主任到科院附中听取全国优秀班主任报告等。(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载体,还是实施新课程跟进培训的重要途径和支点。它改变了传统的人才观、师生观以及课堂教学观,必将在教育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上,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为新课改起导航作用。 基于此,我校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一方面,我们加强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入课堂教学、学生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我们更是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们在每年高一学生入学前进行的入学教育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我们每年都要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的心理咨询工作,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成绩总结篇三年来,我校的新课改在艰苦的探索中也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主要的成绩有:(1)2008年9月,我校外语组获得蜀山区先进教研组;2009年3月,我校外语组获得合肥市先进教研组光荣称号;(2)课堂教学群星闪烁:彭兰兰老师于2007年11月获得合肥市语文学科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彭兰兰老师于2007年12月获得安徽省语文学科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何黎明老师2008年4月获得安徽省地理学科教坛新星光荣称号徐冰老师2008年4月获得安徽省美术学科教坛新星光荣称号此外,朱林元老师和高黛云老师分别获得合肥市教坛新星和合肥市语文优质课大奖赛三等奖(3)2009年5月,我校丁仕文校长率队申请的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与黄志敏老师申请的课题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双双获得合肥市立项;(4)我校教师参编了多本与新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如刘正菁老师参加“安徽省优秀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编写;黄志敏老师2008年4月参加了“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课程资源”的“经济生活”分册的编写等。(6)大量论文与评比获奖:如:赵书林老师的论文图图转换法在高考试题中的灵活运用获得安徽省三等奖(2008年8月);马兵老师的论文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获得合肥市一等奖(2008.9);张翼老师在安徽省化学会组织的化学实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7.4) 问题分析篇课改实验工作在我校实施过程中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高中新教材知识体系的连续性、逻辑性不强,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教材“偏旧”的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繁难”的问题并未解决好,有的学科的教材把老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压缩,把以往几课时的内容压缩成现在的一个课时,这就使得每课时的教学内容过于丰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压缩饼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2、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学的实际,特别是课时有限的现实而言,新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繁多,不仅有高考的九门学科要争抢 有限的课时,甚至过去高中一般的音乐与美术也来凑热闹,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用。此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程更是无法开设。这就显示出本次新课程改革缺乏细致地调研,整体构思欠妥,理想化的色彩较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3、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计者的用心是好的,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班额小,一般是二三十人,校内教学资源也充分,开选修课问题不大。而我国的中小学班额大,一般是五六十人,校内教学资源平时就不足,学校人力、物力、空间有限,现在要开大量的选修课,师资、场地、设备等需求成倍增加,更是捉肘见襟。4、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但是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接收程度不高,在实际教学中有抵触情绪,还有的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教学方法是换汤不换药,这也成为新课改继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5、课改的深入必然会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一方面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理论的升华,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课改工作,发挥高校附中的资源与品牌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为把我校尽快建成合肥市示范性高中而继续努力。 建言献策篇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对新课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应该说,这种基于现代哲学理论,尤其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理念,它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基本的方向,这个方向应该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但是,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试点中,各个省市与学校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与难题。因此,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分认定、高考改革还是师资培训等方面都要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现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1.把学业水平考试放在高一进行,高一年级的课程全部为必修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就进行文理分科。2.高二为必修与选修混合阶段。所有文理科高考科目分文理科继续作为必修,而把原来选修内容压缩后作为选修课程,集中安排选修(班级可能要重组)。另外,各个学校可以把现为必修的音乐与美术放在高二阶段,作为选修科目供学生选修。选修课程一般采取自愿的原则,但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或者和高考挂钩。 3.由于现有教材的必修与选修的内容都过于丰富,可以适当对内容和教材进行调整和压缩,把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最符合社会需要和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教给学生,而那些脱离实际的、即使不是“偏旧”,却依然“繁难”的知识要坚决淘汰与摒弃。不要幻想培养“高、大、全”的学生,否则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4.要加强对各个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与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管理与监督,避免这些真正有利于提高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学习活动“走过场,走形式”。5.各级教育行政部分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大对新课改方面的培训力度,这不仅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而且还会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与幸福感,从而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资源的根基。 安徽大学附属学校教研室 黄志敏 2009-09-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