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留云岭村发展情况及思路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4998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留云岭村发展情况及思路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定稿-留云岭村发展情况及思路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定稿-留云岭村发展情况及思路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云岭上风光异 古道千年荡春风以生态产业为引擎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留云岭村发展情况及思路调研报告连云区农林水利局(2011年9月27日)留云岭村位于连云区宿城乡最西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令人费解的是,这样资源丰富、湖光山色的佳境却是宿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村集体自2000年至今累计债务达129.8万元之巨,村民人均负债2326元。2010年全区村集体收入平均167万元,而留云岭村集体收入仅有15万元,差距非常巨大。留云岭村为什么会变成宿城乡最穷的村落呢?为加快留云岭村建设步伐,找准发展思路和对策,根据区政府安排,区农林水利局对宿城乡留云岭村先后进行了5次专题调研和多次随户走访,通过认真、反复的调研,我们认为:留云岭村的贫困,有客观的自然因素,也有主观的人为因素,虽然客观因素占据了部分原因,但是,主观因素却占据了相当的因素。现将留云岭村的发展现状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建议形成如下报告,供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参阅:一、留云岭村的整体概况1、留云岭村的基本情况。留云岭村下辖虎口岭、西南山、西北山3个村民小组,共有173户、558人,辖区面积350公顷,山场面积110公顷。留云岭村主要的林业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仅有3人。但该村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景观的各种类型,如山、石、洞、岛、湖、溪、泉、林等,都能在此找到相应的代表性景观;千年古刹法起寺的遗迹、唐王李世民征新罗的硝烟、日本圆仁和尚求法的足迹、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工事、抗日官兵保家卫国的誓言等人文遗存均在留云岭村可以找到。而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便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在此地寻幽探胜时因景触动而创的杰作。2、留云岭村的经济结构。留云岭村是典型的林业村,该村经济一直依靠发展茶叶、板栗等林果业来进行,居民的生活长期靠茶叶、板栗、银杏等经济林木来维持。自包产到户后,茶叶、板栗、银杏等经济林木的品种就一直没有进行改良,林业产值较低。90年代初期,实行“改项、扶育、改嫁,发展优良品种”的林业方针,经济林木得到了有限的发展。目前,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和务工收入为主,茶叶的采收主要依靠老人、妇女进行,采茶时节、标准不一,各家自行炒制,处于无序的低品位、低价格的发展状态中。青壮年基本全部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占到各居民家庭收入的六至七成。3、留云岭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90年代以来,留云岭村先后大致搞了四次集体经济发展。第一次是在92年,先后贷款38万元和8.4万元搞200亩紫菜养殖及其深加工业,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该项目连年亏损,至今该项目贷款仍无力偿还,处于“利滚利”的欠债深渊状态中;第二次是在94年,村里兴办了纸箱厂,也是以破产而告终;第三次是在98年,连岛旅游的兴起让留云岭村看到了希望,村里贷款8.4万元搞了仙人屋景区,目前景区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不了了之;第四次是在2000年-2002年,村里投资8.54万元搞了养貂场,养貂收入6.69万元。期间还搞了平菇养殖场,这两个项目都以亏损而告终。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村里再也没有、也无力搞任何新的集体经济产业。目前,留云岭村主要集体资产只剩50余间约1200平米旧瓦房和几台茶叶机械,靠出租房产和林地每年收取三四万元的租金。4、留云岭村的收支及债务情况收入情况。2000-2010年,留云岭收入总计120.46万元,年均10.9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21%,发包收入占总收入22%,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18%,其他收入占总收入39%。支出情况。2000-2010年,留云岭支出总计252.13万元,年均22.92万元,其中:经营支出占支出总额10%,管理费用占总支出63%,福利费(主要为用于全村的五保、计划生育等支出)占总支出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22%。村干部人员经费除财政补助的基本工资外,基本工资差额和考核奖励补助为计提支出,并未实际发放到位。2000-2010年,留云岭村的收支差额为-131.67万元,年均差额-12万元,其中2009年和2010年的差额为-18.88万元和-67.82万元。连年的亏损,严重阻碍了留云岭村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负债情况。截止到2011年8月底,留云岭村负债共计129.8万元。其中:银行贷款46.4万元,主要用于紫菜养殖厂建设,该厂已亏损倒闭;欠工程款19.8万元,主要是修建便民桥等形成的债务;欠工资款48.01万元,其中离任村干部28.2万元,在职村干部19.81万元;借周转金36.06万元,主要用于村干部发工资和村正常运转经费。其他欠款15.49万元,主要包括工作用餐、村外出工作租车等欠款。 4、留云岭村的社会事业情况。2000年至今,留云岭村的社会事业在逐渐完善,但总体发展较慢,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很好的普及,除极个别残疾儿童外农村适龄儿童都到乡中心小学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卫生方面,因村离乡路程不太远,主要依托乡卫生院进行;文化方面,农民对文体基础设施情况总体是满意的。目前,村里在村部建设健身广场一个,里面有基本的健身器材。设有农家书屋一个,有图书2000册;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农民基本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补助金额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74元钱,需要到墟沟的农业银行领取,交通极为不便(从今年10月份起调整到东方银行领取);劳动就业方面,建有省级残疾人基地(云雾茶加工厂)一个,吸纳了部分残疾村民的就业难问题;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爱老金,人均每年400元。5、留云岭村的村庄建设情况。缺乏区域性、整体性规划,村庄建设随意性大,影响整体形象,“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依然存在。生活环境 “脏乱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垃圾处理虽然实行“村收、乡运、区处理”的方式,垃圾集中和清运尚不彻底,家前屋后、河道沟渠随处倾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98年之前,村里所有的道路均为泥土路,村里利用四年时间,采取集资集劳等方式,完成了全村道路的硬化:1998年,修建了城头(水库坝址)至留云岭村部的水泥道路,1999年,修建了村部至西北山的道路,2000年,修建了西北山至虎口岭的道路。2004年,为改善村民吃水难问题,建设绿汪塘坝一座。2011年,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利局扶持留云岭村建设三个公益事业项目:一是投资12.5万元建设46盏路灯,解决了沿宿城水库段龙潭路的夜晚照明问题;二是投资约20万元进行龙潭支路建设,新建支路150米,农桥一座,解决西南山组出行难问题;三是投资7.5万元进行自来水管道建设,管道长约2500米,解决了留云岭村大部分人的饮水问题。二、留云岭村存在的问题1、缺乏强有力的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带头人和领导对于一个机构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好,要想腾飞,关键在于领导者,在于领导者所采取的管理机制。优秀的领导者采用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群众会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普通的领导者,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科学的管理意识,自己的做法就是经典的管理手段。长期以来,留云岭村就是因为缺乏有学历、有能力、有说服力的领导者,没有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没有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活力和干劲,没有从本村实际出发,不顾客观条件办项目,贪大求高,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不但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还使留云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2、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留云岭村域内虽拥有法起寺遗址、陶公祠遗址、子午亭、抗日石刻群、三炷香、一尊佛、半半居(仙人屋)、保驾山、唐王湖、千年古墓、白宝山赞碑、陶澍诗碑、新罗人遗址、龙湫涧、绿汪龙潭、江南竹苑景观资源众多,但分布较为零散,内容较为琐碎,缺乏系统性和同一性。留云岭村是典型的桃源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但目前对桃源文化内涵挖掘的不够,没能将自然山水和人文底蕴有机结合,导致“世外桃源”的吸引力不强,无法吸引游客,不能实现对村民经济的带动。3、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留云岭村班子和村民多数都愿意搞旅游,但留云岭村的交通系统较为陈旧,突出表现为作为游览区道路的路况较差,是十年前修的老路,西山村往上的道路市民和游客根本就无法到达绿汪龙潭、江南竹苑等景点,也没有很好起到串联各景点的作用。同时,留云岭的水电、环卫、防灾、救护等配套系统也根本无法满足生态观光客人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4、缺乏能创收的集体经济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增加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村民收入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留云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干群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让西山村经济发展起来,不能只是给留云岭村三百万、五百万的资金扶持,而应扶持其发展其自己的集体经济产业,使其自身具有“造血”功能,才能使留云岭真正发展起来,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事业、村庄规划与环境整治等提供有力支撑,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三、留云岭村的发展对策1、搭配精干有力的村集体班子。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留云岭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号召力和带动力,缺乏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建议在村民自制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民主选举的监督力度,避免出现家族大、经济好、能力差的人员当选,让有学历、有资历、有能力、有带动力、德才兼备的人进入村领导班子,才能立足本村,放眼世界,瞄准市场,才会成为团结农民发展经济的带动力量。2、发展绿色产业龙头。留云岭境内茶树栽培及制茶历史较长,是我区云雾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宿城乡的“苏云”牌云雾茶曾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国农产品著名畅销品牌、中国政府接待指定用茶等多种荣誉和称号,可以帮助留云岭村对自然衰老茶园进行更新复壮和有计划地改种换植,发展绿色有机茶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农业特色及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或者以公司化的形式对村域内的茶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创绿色品牌,出拳头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其他山珍资源,如百合、山药、葛藤、山蒜、银杏等山珍资源开展精深加工亦可实行统一模式,加工成特色旅游食品,提高群众的收益。此外,可以栽植花椒、油茶等适生经济林木,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产业生态化。3、实行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民承包的山(林)地采取货币置换等方式,将山(林)地集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可以优良的生态条件、优越的资源环境为前提,招商引资,合资融资,发展生态环境产业,以生态环境的改善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帮助留云岭村走出一条林业生态发展统筹农村产业发展之路。可将全村建成4个区块:第一块是包括宿城水库和卧牛岭山为中心,以水上观光和生态观光为主的自然观光区;第二块是水库北岸以石刻文化、唐王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区;第三块是水库西岸至西山村为范围的田园观光区,包括桃源山村、桃源渔村和新罗文化村等;第四块是江南竹苑和绿汪龙潭(塘坝)为范围的竹苑休闲区。生态观光带可以宿城水库为景观中心,周边山林用林相改造的方式,发展玉镶金竹种植带、中草药种植带、茶园种植带、风景林种植带、体验式农业带、观光式农业带、江南毛竹带和手工艺产品创业基地等不同的景观带,环水库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建设风格统一、样式别异的别墅民居,可居、可商、可观。通过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和林业发展,既能给留云岭村农民带来效益,又能体现自然的环境景观效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地形、地貌、建筑三者和谐相融,实现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统筹结合。对村中劳动力不愿意外出打工的,可进入村办旅游企业就业,增加村民就业。当然,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一个发展过程,操作中要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可以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确引导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可以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有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根据江苏省办公厅关于化解村级债务的意见(苏政办发201128号)文件精神,努力争取将我区经济薄弱村纳入省级村级债务化解范围;二是增加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对留云岭村给予一定扶持,在项目资金上,积极省、市财政补助;四是加大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和新建,将留云岭村的整体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按照世外桃源的意境加以整体打造,形成以滨水休闲、田园风光、访古探幽为主要游赏内容,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探奇、民俗体验等专项活动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度假旅游区,使游客身处原生态的场景中,用秀美的景色冲击游客的感官视觉,用深厚的人文底蕴感染游客的内心世界,使游客获得360度全身心体验。同时,需加快完善卫生、通信、交通等服务设施配套,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让游客能够、也喜欢到留云岭村来。当然,留云岭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要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十六字为总的指导方针,对留云岭村现有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实行进一步有效开发是关键,这需要整合大量的资金、配套的政策、合理的开发手段、有效的宣传和科学的管理。让留云岭村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才能使留云岭上“风光异”,实现古道千年“荡春风”,实现以生态观光产业为龙头带动该村高效生态林业、第三产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