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勇于实践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3692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决策勇于实践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决策勇于实践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决策勇于实践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努力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李佳丽(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文摘:水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如何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对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在对世界水资源危机、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及水利工程的现状以及山西省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剖析之后,针对山西省万家引黄工程在运营供水开始以后,将面临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设想。关键词:水资源 水危机 综合利用和全面开发 利益实现1 世界水资源及危机概况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动力,资源在被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几百年以后终于拉响了警报:缺水,短电,森林减少,土壤沙化。人类在为了开发更多中以利用的资源,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不惜爆发战争,进行资源掠夺。而作为人类生命线的水也是人们的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水是生命之源。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不足世界淡水总量的1%。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如何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就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课题。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据统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约50%的饮有水和60%的灌溉用水因使用不当而浪费;约90%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湖泊造成环境污染;过度抽取地下水使许多地区水位下降了几十米。目前,世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已非常严峻: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人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将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有统计表明,在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洪水、干旱、泥石流、台风等与水有关的灾害约占八成以上。科学家预测,由于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与水有关的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将持续增强。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紧迫问题。2 中国缺水现状及“人水和谐”科学发展观分析缺水的中国同样也没有忘记对“水”的重视。3月22日至28日,令人瞩目的第十七个“中国水周”被确定的主题是“人水和谐”。“人水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命题,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本质特征,也是治水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一系列的数据和事实表明:极早进行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当务之急,是对长远利益考虑的明智之举。由此也可以看到,作为对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的水利工程,它同样应该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应该对水利工程本身所具有或附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遵循科学、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科学发展观”来说,它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就是指: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人和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个“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而这就务必要实现水资源、水利工程作用的最大化,实现它的综合利用目标。可见,只有综合利用、全面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良性发展。3 水利工程综合利用和开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实现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是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的必由之路。从远古人屈服自然、崇拜自然,到产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征服自然以致破坏自然,发展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忽视自然的力量所带来的极大的挫折、极大的危害之后的一个回归。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在滋润大地,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实现着自己的生命循环,但随着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水不只是被浪费、污染,还被无情的破坏,出现水的问题不只是随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水资源供需与日俱增,而且是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低开发利用率和水质的污染造成的。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人类对水资源一贯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以致出现了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城市生活用水危机等一系列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缺水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水利的发展又是直接关系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之一,因此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早在几十年前,我国政府就明令要求水利系统要改革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利资源及设备、劳力、人才的优势,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全面发展,推动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实现。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就是在不能只是看水、管水,还要从综合经营方面挖潜力,积极开拓创新的生产领域,开发水(水产)、农(农、林、蓄牧、养殖)、工(工副业)、商、游(旅游)等多种产业,扩大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向生产经营型发展,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过渡。抛弃多年来水利行业形成的重建轻管现象使水利工程长期处在一种“轰轰烈烈建设,冷冷清清过家”的状态。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水利工程强化管理、安全运行、良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为全面加强水利管理创造了条件,为水利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全面实现工程效益开辟了道路。4 对山西省引黄工程综合开发和利益实现的思考有资料显示,山西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比宁夏自治区多;按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45%,按人均、亩均计算,我省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按2000年人口数)相当于全国同类水平的17.16%和12.78%,在山西省严重缺水的数字背后,是山西省的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这几个大城市更为严重缺水的现状。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太原市又属于人口较密集地区,人均、亩均水资源就更少了,排在大同、汾河上中游区和运城之后。太原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拥有量的7.4%。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太原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城市。大同、朔州两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是全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大同、朔州担负着向京、津、唐地区的供电任务,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建国以来,大同外调煤炭达6.7亿吨,出口煤3323万吨,为国家增加工业产值76.95亿元,创汇14亿美元。大同、朔州两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山西省的25%,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9倍,是山西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测算,2010年,大同、朔州可供水量2.78亿立方米,需水量4.21亿立方米,缺水1.43亿立方米。单靠本地水源已难以承受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朔州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111.9;大同市高达150.3,远远超过全国水资源高开发区标准。仅平鲁区5-10年的缺水量就会达2208-5001万立方米,这说明大同、朔州的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相对极限。但缺水不仅使大同、朔州不得不多年连续严重超采地下水,每年挤占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用水目前已达1.65亿立方米,不仅引发了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许多恶性后果,而且这两个地区多数煤炭深加工项目和煤矸石电厂因为缺水不能上马投产。每年造成当地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上亿元!为解决这三个城市缺水状况兴建的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从黄河干流的万家寨水库取水,分别向太原、大同和朔州三个能源基地供水,包括总干线、南干线、北干线和联接段四部分及相应的配套项目。总干线西起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东至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北干线由下土寨分水闸向东至朔州、大同,南干线和联接段由下土寨分水闸向南至太原。工程年设计引水量12亿立方米,其中,大同、朔州年引水量5.6亿立方米,太原6.4亿立方米。输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总干线长44.5公里,南干线长101.76公里,联接段长139.35公里,北干线长169.9公里,主要建筑物包括隧洞、泵站、渡槽、埋涵、倒虹、调节水库等。全线供水的运行、调度、监控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实现调度中心对全线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建设总干线、南干线和联接段,以解决太原市近期需水,计划每年向太原市供水3.2亿立方米,引水流量为12.9立方米/秒。1993年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03.54亿元。二期工程经总干线、北干线实现向大同、朔州年供水5.6亿立方米和最终实现向太原娃娃水6.4亿立方米。2002年10月18日,引黄一期工程试通水,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结束。2003年10月26日开始正式向太原市供水。目前已累计供水1900多万方。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作为山西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能否不只是建设好、维修好,而且要管理好、发展好更是事关这项投资上百亿的大工程能否充分发挥整体效益、能否为山西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长期作用的关键。随着引黄工程运营的展开并开始进入持续稳定的阶段,以及水费征收,人员由建设转向运营、人员相对较多的等新情况的出现,如何能够建立起一套充满生机和活力、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引黄工程管理局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角色,转变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具体的工作。在引黄工程2004年的工作计划中,将“努力创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列为本年度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以人为本、效益优先、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形成经营意识等理念,制订出或安排制订积极主动走向市场、加强管理、理顺职能、提高效率、减员增效、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营之路,并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和推进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从2000年试通水成功以来,引黄工程就陆续提出了开发电站、进行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等综合利用和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目前,省引黄局的技术人员正统一规划总干一、二级站及申同嘴,研究利用现有机窝安装21.2万千瓦的蓄能机组,原联接段洞线方案提出40万千瓦的常规电站方案和研究开发上百万千瓦的蓄能电站。经过专家论证研究,已建成的引黄一期工程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从南干线头马营出口开始到联接段呼延水厂退水管道出口,有600多米的落差,引黄一期工程土建已全部完成,过水能力总干为48秒立方米,南干为25.8秒立方米,联接段为20.5立方米,退水管道为10秒立方米。引黄全部工程范围内蕴藏着几十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可利用工程条件和有利地形开发电站,有的几百千瓦,有的几千千瓦,有的几万千瓦,还有几十万或上百万千瓦的,如呼延7号洞出口至西干渠退水出口前,可以开发若干个装机在上千千瓦的电站。联接段各减压阀之间的各段,都可开发上万千瓦的电站。据初步测算,这些电站开发投入运行之后,既能回收引黄沿线动能,还可使引黄工程运行成本降低,同时还能够给引黄沿线及周边地区提供一定的电力保证。这些项目将采取不同的筹款方式,包括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发。此外,工程线路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积极规划和开发之中。长400多里的引黄工程输水线路,五座大型泵站、208公里的地下输水隧洞以及工程用地、弃渣回填的重新绿化、美化等给引黄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比如,亚洲最大的大型泵站厂房,全线400多里的自动化控制,南干线头马营7号洞出口黄河水与汾河水交汇的壮观景象,等等。资料显示,已建成的引黄一期工程从偏关县万家寨水库取黄河水后,一路向南途径偏关、宁武、神池、平鲁、静乐、古交等县、市、区到达太原市,涉及400多里长、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引水线路穿越吕梁山脉,山西侧为黄河流域,属黄土丘陵区,地势西低东高,区内丘陵起伏,梁、峁(我国西北地区一种黄土丘陵,顶部平缓,斜坡陡峭),沟、谷相间,大部分为厚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引黄工程作为山西人民的“生命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将地方利益与工程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施工和建设管理中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绿化美化工作放在首位,除对沿线30多个施工点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共计约28000平方米)外,还对沿线40多个弃渣场进行了防护造林,土地复垦,共计完成造林7000多亩,复垦土地约700余亩。到目前为止,全线新植各类树木共计3015棵,种植各类花卉三百余种,种植草坪1.5万平米。搞好综合经营正是适应全国水利行业改革形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引黄工程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在此基础上依托引黄自身和沿线的风景资源优势,搞好、做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同时增加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其他服务项目的设施的建设,甚至可以利用复垦土地和碴场的绿化美化,种植经济林木,一方面可以向市场销售,一方面可以开发产品加工厂,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面积较有规模的经济林木区作为“生态旅游渡假村”,发展生态园林(旅游)区,形成集吃、住、用、游、玩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增加经济收入,缓解人员压力,带动引黄自身和当地以及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人和自然、人水和谐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未来,为子孙后代造福,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实现了“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而且也为水利工程的改革,水利工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交稿时期:2004.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