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读书报告 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提到康德和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这本书,我只对他哲学中语言的晦涩难懂印象尤为深刻,不禁有点望文生畏。我们都知道哲学是高度抽象的,但仔细看过之后,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它并不是凭空抽象的,而是有一定的层次和体系的。因此,我仅以我有限的知识,谈谈一些对这本书的看法。首先,要谈谈这本书的作者伊曼努尔康德,一位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他的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其中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这本书依我理解,就是超越感性经验去研究道德的一种学问,透过感性认识的表象去研究本质的一种学问。因此康德要做的只不过是把这些日常理性中已经包含着的道德法则单纯地提取出来,加以论证,以便在哲学的层次上对任何一件行动的纯粹道德内涵的判断进行指导。出于这一目的,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将全部正文的内容分为三章:a.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b.从大众道德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c.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在这里面,康德的道德哲学明显表现出有三个不同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即“通俗的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和“实践理性批判”。回归到“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我想引出的是康德伦理中“责任”这个概念。责任概念在康德伦理学中可以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康德认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责任就是人必要做的事情,在这个程度上说,可以认为在生活中,责任就是相当于法律领域中的义务,生活领域中的责任与法律领域中的义务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这里,康德引出了三个命题:(1)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于行为是否合乎责任,而在于行为是否出于责任。(2)出于责任的行为道德价值不在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在于它所遵循的意愿原则。(3)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举个例子,如商人做生意讲诚信,其结果是合乎责任的,但动机并不是因为诚信而诚信,这是没有道德价值的。真正的德性的力量正在于排除来自爱好和欲望的障碍,以便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恪尽自己的职守。假如一个人掉进水里了,这与一个行人无关的,但行人毫不犹豫跳进水里救人,这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这让我想起他的观点: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并不表现在出于爱好的善良行为里,而表现在出于责任的善良行为里,这就表现出了道德价值。为了具体说明真正的道德行为应该是为责任而责任, 为义务而义务,为道德而道德,康德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商家诚信经营是值得赞扬的, 但不一定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商家诚信经营,大多都是为了获得长久的利益。而这种有目的的诚信不是为了诚信本身的崇高性而发出的行为, 那么它就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第二个:“不要自杀”。康德认为保持生命是一个人的求生本能。但一个人在面临巨大痛苦和折磨的情况下,不是出于偏好,而是出于义务来保存生命,保持生命在他看来,是一条必然的原则,他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第三个:“发展自己的才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发展自己的各方面的才能,你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是为了完善自己,将其作为自己的义务, 这也是道德行为。第四个例子是就是“帮助别人”。你要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一种义务,这也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我想以上,可以解释“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人?”康德把责任看作普通人的理性,在每个人的道德知识范围内可以找到的原则,即是说明责任是先天的理性观念,它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责任就是对理性具有的普遍法则的一种服从。而道德和理性是相关的,这才是理性本来该做的事情。行为准则对普遍法则的服从是绝对的,背弃了这个准则就是背弃了道德。理性自己为自己立法,自己去遵守和实践法则,这样才是自由的,因为这种服从不是一种强加,它是一种自愿的遵守,是具有德行的体现,所以人是自由的。最后,我想以这句话结尾:“道德规律是普遍必然的存在,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引导着人们朝善前进。”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这本书启发了人们通过道德自律,来拥有自由意志,为自己立法。虽然我依旧存在许多不解的地方,认识也不够深刻,但我相信继续花时间去研究和思考,定会获益匪浅的。
展开阅读全文